本书是清代文学家张潮所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涉及内容广博,日月星辰,山川景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伦理道德,做人处世,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的事物都成为作者笔下的描写对象,看似信手拈来,娓娓侃谈,实则深蕴理趣,令人遐思。
张潮,字山来,号心斋,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客居江苏扬州,父张习礼为顺治六年进士。中国清代小说家、文学家、徽商。张潮喜文事,能文、擅词曲,青年时代即名扬大江南北。其一生著述甚丰,主要作品有《心斋诗钞》《酒律》《翫月约》《贫卦》《幽梦影》等,主持编辑刊印了《昭代丛书》《檀几丛书》。
镜不幸而遇嫫母;砚不幸而遇俗子;
剑不幸而遇庸将;皆无可奈何之事。
镜子可以照人的形象,可以照出美人,但不幸遇到了嫫母(古代有名的丑女);砚台可以研磨写字,如果遇到书法家用它,自然可以随之声名鹊起,但不幸遇到俗子(普通的人);宝剑如果是武功高强的人得到,可以凭此建功立业,但不幸遇到庸将(平庸的将领),这都是无可奈何的事啊!比喻人有时因所处的环境、时代等客观条件使自己的才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的感叹。
-4-
蝶为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别号。
蝴蝶是才子的化身,鲜花是美人的别称。
-5-
昔人云:
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
予益一语云:
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
古人说,没有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而对于风雅的人来说,没有翰墨棋酒,也不必做人。
真正风雅有情趣的人的世界有花、月、美人、山水、花草、诗酒翰墨、茂林修竹,唯独没有世间的悲苦。钟情于草木山水之间,是做人的另一种境界。
-6-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
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
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读经书,适宜在冬天,因为这时人的精神容易集中,可以进入深沉的思索;阅览历史著作,则适宜在夏天,因为这时白昼为长,读来可以酣畅淋漓;研探诸子百家的作品,适宜于在秋天,因为这时天高气爽,读来情趣别有韵致;欣赏历代文人的文学作品,应以春天为宜,因为这时万物发生,鸟语花香,读来生机盎然。
-7-
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
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
无字之书,如名山、秀水、古迹等,读懂了它们,何愁不得佳句。惊人妙句,出于自然,见于心性,得于灵感。会难通之解在于悟性,世间规律有定,参悟出其中之源,自能悟透禅机。
-8-
耻之一字,所以治君子;
痛之一字,所以治小人。
张竹坡曰:一个耻字,是用来制约君子的;一个痛字,是用来惩治小人的。若使君子以耻治小人,则有耻且格;小人以痛报君子,则尽忠报国。耻不疼痒苦楚,君子为何怕耻?廉耻即为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逾越廉耻的界限,君子便不再君子,君子便不与小人区别。故君子畏惧耻辱,痛是用来惩治小人的,小人不羞于廉耻,非痛不足以使其悔过自新。小人可以威胁利诱,君子只能晓之以理和义。
-9-
年少读书,如隙中窥月;
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
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人们对书籍的理解和领悟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10-
所谓美女,
应以花为貌,以鸟为声,
以月为神,以玉为骨,
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
以诗词为心。
美人的外在美应与内在修养相结合,如同花般绚丽、鸟般动听、月般清雅。这一观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11-
少年人须有老成之识见,
老成人须有少年之襟怀。
少年人血气方刚,易于冲动,若能有老成之识见,则能行事沉稳,虑事周全,免生诸多不必要的波折。而老成的人,无论年龄多大、阅历多深,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成熟并不意味着失去激情或变得保守,而是应该在稳重的同时,依然拥有年轻人的积极与乐观。
-12-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
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情之所至,近乎痴迷,方能显其真挚;才之所展,兼备趣味,方能达其化境。无论是情感还是才华,都需要用心去追求极致,同时保持一种灵动和趣味,才能让生活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13-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
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
因山水想得意诗文。
通过自然景物和日常事物,展现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美好情感、自由精神、真挚友情和艺术创作的向往。
-14-
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
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
听雨,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顺应自然,享受生活,在平凡中寻找诗意。
-15-
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
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情感是人类社会的纽带,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基石。情感让人们彼此关心、互助,维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没有情感,世界将变得冷漠而无序。才华是人类文明的推动力,它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丰富多彩。
-16-
美人之胜于花者,解语也;
花之胜于美人者,生香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香而取解语者也。
美人胜过花的地方在于“解语”,美人不仅有外在的美丽,还有内在的智慧和情感,能够与人产生心灵的共鸣。这种互动和沟通是花所不具备的。花胜过美人的地方在于“生香”,花的香气是纯粹的、自然的,能够直接触动人的感官,带来愉悦和宁静。这种自然的芬芳是美人无法比拟的。
美人与花各有优点,但两者无法同时兼得。
-17-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
秋听虫声;冬听雪声;
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
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内乃声;
方不虚生此耳。
描绘不同时节、不同场景中的声音,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感知和诗意情怀。每一句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18-
月下谈禅,旨趣益远;
月下说剑,肝胆益真;
月下论诗,风致益幽;
月下对美人,情意益笃。
月光下谈论禅理,月光的神秘与宁静让人更容易进入深远的思考。在月光下谈论剑术或武侠之事,月光的清冷与剑的锋芒相映,让人感受到一种豪迈与真诚。在月光下讨论诗歌,月光的柔美与诗意相得益彰,使诗歌的风致更加幽远。在月光下与美人相对,月光的浪漫与温柔使情意更加深厚。
月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纯洁、宁静、浪漫和深远。它不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心灵的寄托。
-19-
人须求可入诗;物须求可入画。
人与物都应具备一种诗意和画意的美感,使其能够成为诗歌和绘画的题材。
-20-
愿在木而为樗,愿在草而为蓍,
愿在鸟而为鸥,愿在兽而为廌,
愿在虫而为蝶,愿在鱼而为鲲。
对自然、自由和超脱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21-
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
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
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
花月亦山水也。
对于善于读书的人来说没什么不是书:山水是书,棋酒是书,花月也是书;对善于在山水之间游玩的人来说,没什么不是山水的:书史是山水,诗酒是山水,花月也是山水。
-22-
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迟上。
上半月的新月总是很早升起,却很早就落下,下半月的下弦月虽落得晚却总是迟迟才升起,世事总是无法完美啊。
-23-
古今至文,皆血泪所成。
从古至今可以称得上好的文章,都是用作者的血与泪写成的。
-24-
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
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如果蝴蝶梦到自己变成庄子,意味着它从自由的状态进入了人的世界,失去了轻盈与无拘无束的生活。庄子梦到自己变成蝴蝶,意味着他摆脱了作为人的束缚,体验到了蝴蝶的自由与轻盈。这句话提醒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自由与超脱,而不是被现实所束缚。
-25-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 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
-26-
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
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得为君子。
一个人不能没有坚强不屈、勇于追求的傲骨,但不能有骄傲自满、目空所有的傲心。没有傲骨就如同自甘平凡的懦夫,有傲心就不可以成为君子。
-27-
无善无恶是圣人;
善多恶少是贤者;
善少恶多是庸人;
有恶无善是小人;
有善无恶是仙佛。
圣人:道德境界最高,无善无恶,超越世俗评判。
贤者:善多恶少,品德高尚,有少量不足。
庸人:善少恶多,平凡普通,道德水平一般。
小人:有恶无善,品德低劣,只做恶事。
仙佛:有善无恶,神话中的至高存在,象征绝对善良。
-28-
楼上看山;城头看雪;
灯前看花;舟中看霞;
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景。
楼上看山,那山的巍峨和连绵尽收眼底;城头看雪,雪的洁白和宁静让人沉醉;灯前看花,花的娇艳分外迷人;舟中看霞,霞的绚烂如梦如幻;月下看美人,那美人的温婉别有一番风味!这些情景,都好像是画中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29-人非圣贤,安能无所不知?不要要求自己无所不知,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是一种智慧。-30-万事可忘,难忘者名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世间很多事情都可以忘记,但难以忘怀的是对名声的追求,世间很多事情都会变得平淡,但美酒的滋味却始终难以忘怀。真正的智慧在于找到平衡,既追求事业的成功,又珍惜生活中的快乐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