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精选40句,古人智慧,人间至理!

国学府邸 2024-10-28 09:39:35

《荀子》是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著作。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由本人所写。其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1-真积力久则入。摘自《荀子·劝学》解释:一个人学习能持续地努力不懈,自然会深入而有所得。感悟:学海无涯,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坚持不懈,在学习上取得进展将是必然的。-2-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摘自《荀子·乐论》解释:君子用钟、鼓来引导人们的志向,用琴、瑟来使人们心情快乐。拿着盾牌斧头等舞具来跳舞,用野鸡毛和牦牛尾等舞具做装饰,用石磬、箫管来伴奏。-3-习俗移志,安久移质。摘自《荀子·儒效》解释:习俗风尚能改变人的志向,长期安居能转变人的气质。感悟:周围的环境、习俗、风气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气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摘自《荀子·劝学》解释: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感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反省自己,才能够做到明智、聪慧,同时也避免犯错和偏差。这是一种修养方式,君子不责于人,反求诸己。-5-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摘自《荀子·儒效》解释:聪明而又虚心请教,然后才能够成才。感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强自取柱,柔自取束。摘自《荀子·劝学》解释:过于刚强,就容易折断;过于柔弱,是自我束缚。感悟:人过分刚硬容易受挫折,过于软弱则没有用,只有刚柔相济,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7-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摘自《荀子·不苟》解释:君子保养身心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做到了真诚,那就没有其他的事情了,只需要坚守住仁德、奉行道义就行了。感悟:真心实意,坦诚相待,真诚是一种积极的品质,体现了诚实和真实的态度。-8-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摘自《荀子·荣辱》解释:快乐舒坦的人常常长寿;忧愁而有危机感的人常常夭折:这便是安危和利害的通常情形。感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消极压抑的情绪之间的差异对人的生命长度有着深远的影响。-9-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摘自《荀子·修身》解释:看到善良的行为,一定一丝不苟地拿它来对照自己;看到不好的行为,一定心怀恐惧地拿它来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而坚定不移地爱好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而被害似地痛恨自己。感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0-礼者,人道之极也。摘自《荀子·礼论》解释:懂得礼节,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感悟:不学礼,无以立。

-11-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摘自《荀子·劝学》解释:君子作学问,是把所学的听入耳中,记在心中。感悟:耳听心受。-12-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摘自《荀子·劝学》解释:螣蛇是一种龙,虽没有脚,但仅凭力大无穷这一强项,就能腾云驾雾,遨游太空。鼫鼠虽有五样技能:会飞、会跑、会打洞、会游泳、会爬树,结果还是不好生存!感悟:术业有专攻,有时候多艺不如无艺。-13-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摘自《荀子·富国》解释:老百姓贫穷则国家贫穷,老百姓富裕了国家自然就富足。感悟: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天下,而国富于上邪?——《南齐书》-14-学不可以已。摘自《荀子·劝学》解释:求学不可以让它停止,即学习是无止境的。感悟: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能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15-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摘自《荀子·荣辱》解释:短绳不可以用来汲取深井中的泉水,知识不到家的人就不能和他论及圣人的言论。

-16-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摘自《荀子·荣辱》解释:武器再锋利也比不上恭敬简朴的良好品质对人的影响威力。-17-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摘自《荀子·礼论》解释:天能产生万物,却不能治理它;地能养育人,却不能治理人;世界上的万物和人类,必须依靠圣人制定礼法,然后才能各得其位。-18-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摘自《荀子·王霸》解释:治理国家的君主,得到百姓出力种地的就富足,得到百姓拼死作战的就强大,得到百姓称赞颂扬的就荣耀。-19-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摘自《荀子·劝学》解释: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感悟: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高度决定了人的视野,一个人能看多远,通常指的是思想的高度。-20-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摘自《荀子·修身》解释:优秀的农夫不因为遭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优秀的商人不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有志操和学问的人不因为贫穷困厄而怠慢道义。感悟:成功需要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精明的策略和方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因为短暂的困难、挫折放弃,而是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21-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摘自《荀子·大略》解释:读书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为官者必须坚持学习以不负平生所学。感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2-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摘自《荀子·正名》解释:没有根据的言论,没有见过的做法,没有听过的计谋,君子都应该谨慎对待。-23-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摘自《荀子·劝学》解释: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感悟:祸患的产生必是自身出了问题。-24-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摘自《荀子·大略》解释:国家将要兴盛,一定尊敬老师并看重有技能的人;如此,规矩和制度就能保持并得以推行。-25-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摘自《荀子·乐论》解释:人不可能没有快乐,有快乐就不能不有所表现,有所表现而不去引导,就会流于乱。

-26-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摘自《荀子·王制》解释:两个同样高贵的人不能互相侍奉,两个同样卑贱的人不能互相役使,这是合乎自然的道理。-27-尊严而惮,可以为师。摘自《荀子·致士》解释:教师除了有渊博学问之外还要有尊严的威信。-28-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摘自《荀子·天论》解释:小人丢下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却指望那些取决于上天的东西。感悟:尽人事,听天命。-29-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摘自《荀子·王制》解释:国家的安定产生于君子,国家的动乱来源于小人。-30-曲重其豫,犹恐及其祸,是以百举而不陷也。摘自《荀子·仲尼》解释:多方面做好准备,仍然怕遭到祸害,这样即使办了很多事情也不会失误。

-31-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摘自《荀子·子道》解释:话说小人这种人呢,在还没有得到的时候,就担心不能得到,而等到他得到了以后呢,又担心会失去,所以终其一生都是忧心忡忡的,没有一天开心。-32-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不慎取友。摘自《荀子·大略》解释:做君主的不能不谨慎地选择臣子,平民百姓不能不慎重地选择朋友。-33-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修道之人,污邪之贼也。摘自《荀子·君道》解释:美女的姿色,是丑陋者的灾祸。公正的贤士,是众人的疖子。遵循道义的人,是肮脏邪恶者的祸害。-34-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摘自《荀子·天论》解释:如果能够加强农业生产,厉行节约,就算是上天也不能使人贫困。-35-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摘自《荀子·天论》解释: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作能与天地相配合。

-36-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摘自《荀子·大略》解释:行为不实在的人,说话一定夸夸其谈;不诚实守信的人,往往装成诚恳的样子来说话。-37-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摘自《荀子·富国》解释:田野荒芜而仓廪充实,百姓空虚而国库满盈,这就是即将灭亡了。-38-一物失称,乱之端也。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摘自《荀子·正论》解释:一件事情赏罚失当,那就是祸乱的开端。德行和地位不相称,能力和官职不相称,奖赏和功劳不相当,刑罚和罪过不相当,不吉利的事没有比这更大的了。-39-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摘自《荀子·强国》解释:亡国的君主到了灭亡以后才知道会灭亡,临死的时候才知道要死。亡国的君主造成的祸害和破坏,多到悔不胜悔。-40-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摘自《荀子·非十二子》解释: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

0 阅读:4

国学府邸

简介:泱泱中华,礼仪之邦,神州浩土,钟灵毓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