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黄婉秋:跟儿子先后离世,遗言感动世人,丈夫悲痛欲绝

勇勇啊娱乐 2025-04-05 10:09:11

"刘三姐走了!"2023年3月4日凌晨三点十六分,桂林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心电监护仪划出冰冷的直线。八十岁的黄婉秋咽下一口气时,病房外等候的丈夫何有才突然感觉耳朵嗡嗡作响——恍惚间仿佛又听见了五十年前漓江两岸此起彼伏的山歌。

大伙儿都知道,这个被称作"广西文化活名片"的老艺术家,时刻还在惦记着两件事。病床上插着管子的手总在虚空中比划,女儿凑近才听清她说的是"要传歌"。更让老何揪心的是,床头柜上摆着去年刚走的小儿子的照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让肺癌晚期的老伴咳出来的血都带着苦涩。

要说黄老师这辈子,真应了那句老话"戏如人生"。1956年桂林桂剧团招生,十三岁的小姑娘穿着补丁裤子硬闯考场。考官说这孩子身段太硬不适合唱戏,她当场来了段自编的采茶舞,愣是把评委看傻了眼。后来在电影厂选角现场也是这个倔劲儿,原本定好演配角舟妹的她,硬是凭着对刘三姐的理解,把试镜现场唱成了个人专场。

1961年电影上映那会儿可真是万人空巷。东南亚的华侨包机来看片,香港戏院连放三个月场场爆满。有马来亚的矿工凑钱买了十六毫米放映机,把《刘三姐》拷贝在橡胶园里轮着放。当年跟着剧组跑宣传的黄婉秋自己都吓一跳,在南宁百货商店签售,队伍能从民生路排到邕江边。

可谁也没想到,银幕上那个怼天怼地的"歌仙",现实中差点被时代巨浪拍碎。特殊时期挨批斗那阵子,造反派把话筒塞她嘴边逼着唱"认罪歌"。这个平时说话都细声细气的桂林妹子,愣是梗着脖子把山歌唱成了抗争曲。被下放到农场挑粪那几年,她半夜偷摸教当地孩子唱采茶调,结果被举报"放毒",罚去掏了三个月旱厕。

要说老何两口子的感情,那真是从粪堆里开出的花。当年在农场,比黄婉秋小六岁的何有才天天帮她多扛两捆稻草。最困难的时候,小伙子拿攒了半年的粮票换了包水果糖,婚礼上宾客就吃了两颗,剩下的全让新娘子揣兜里当嫁妆。后来落实政策回城,两口子在文化局家属院分了间十平米小屋,墙上挂的结婚照还是拿《刘三姐》剧照改的。

新世纪以来,黄老师带着全家搞起了"刘三姐文化传承工程"。大外孙女五岁登台,小外孙女三岁半就敢对着摄像机唱《心想唱歌就唱歌》。2025年春节在桂林东西巷开演的沉浸式歌舞剧《三姐有戏》,台上祖孙三代同唱山歌的场景,让不少老观众抹着眼泪鼓掌。有北京来的游客说,看着七十多岁的黄婉秋在台上跳竹竿舞,恍惚间又见着了六十年前电影里那个灵动的壮家姑娘。

可老天爷总爱跟人开玩笑。2022年查出来肺癌晚期,儿子又在同一年病逝。葬礼上黄老师攥着孙辈们的手反复念叨:"要传歌啊,要传歌。"一次住院前,她硬撑着录完了全套山歌唱腔教材,连主治医师都感慨,这老太太吊着针还在教护士唱《只有山歌敬亲人》。

现在经过漓江边的象鼻山,还能听见游船播放《刘三姐》经典唱段。阳朔西街的文创店里,"三代刘三姐"的合影明信片卖得特别火。听说老何最近张罗着要把老伴的舞台服装捐给博物馆,可每次整理到那件绣着金凤的戏服,总要在梳妆台前呆坐半晌——镜子里仿佛还能看见那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正对着他唱"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说来也怪,黄老师走后,桂林的雨季特别长。但每个阴雨绵绵的午后,文化宫排练厅里总会准时响起清亮的山歌。刚上小学的小美杉带着幼儿园的娃娃们练唱,奶声奶气的"山歌好比春江水"飘出窗户,混着雨丝落在青石板路上。路过的老街坊都说,这调子听着耳熟,跟六十年前电影里的味道一模一样。

(互动话题:大家觉得,黄老师这辈子值不值?要是您来写刘三姐的后续故事,会怎么往下编?评论区唠五毛钱的呗!)

0 阅读:3
勇勇啊娱乐

勇勇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