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洗澡的三个误区你知道几个?
洗澡水温真的是越高越好吗?
随着热水的冲洗,全身的毛细血管会张开,大量的血液会出现在体表的血管,从而心脏、大脑的血液供给会减少,有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所以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人,洗澡时水温太高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
因此,洗澡的水温一般应该控制在38度~40度,可以使心脏的负担变小,有利于保护心脏。
天气太热,直接用冷水洗澡吧!
冷水突然浇到身上,会造成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严重的话会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
泡个长时间的热水澡,可真舒服!
热水泡澡时间太长,容易使皮肤表面失去油脂的保护,然后产生干燥、瘙痒的症状,严重的话会损伤皮肤。
泡澡时间太长会使人疲惫,甚至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严重心律失常等。因此,一般泡澡10~15分钟就足够了。
有人说:早上洗澡会消灭人的阳气,晚上洗澡容易产生湿气。
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从中医上来讲,早晨清醒时,机体内的阳气无法抵御外界邪气,并且毛孔处于张开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用冷水洗澡,就会影响到体内的阳气,导致寒邪从体表侵入。
如果这个时候用热水洗澡,洗完之后又没有保暖,毛孔打开,邪气就会侵入体内,从而对身体造成危害,导致肌表不固、卫阳不足的症状。
该如何正确洗澡呢?
避免洗冷水澡,热水澡后要注意保暖,以免不当方式造成卫阳损伤。如果选择早上起床洗澡,建议吃一些早饭。晚上洗澡要及时吹干头发,擦干身子。
科学正确洗澡,身体会发生什么改变?
1、缓解疲劳,愉悦心情
不论是压力大的人群,还是工作疲劳的人群,紧张、忙碌的学习工作之后,洗澡能让人身心愉悦,还能使大脑内兴奋剂作用的β-内啡肽分泌明显增多,释放压力。
2、促进血液循环 增加新陈代谢
可以帮助肌肉清除代谢的产物,促使疲劳的恢复,从而减轻整天活动给人体造成的种种不适。
3、缓解炎症
泡澡的过程中还能够帮助缓解风湿性关节炎,退化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不适,并且泡澡还能够促进胶原组织的延展性,提高关节的活动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