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禅宗心法:宝藏究竟何在?

社会民生杂谈 2024-04-11 12:54:33

自马祖以来,禅宗弟子皆以探究“祖师西来意”为修行之尚。此中所指的祖师,正是达摩初祖。探询“祖师西来意”,实则与探求“佛法大意”殊途同归。一旦明了祖师西来的初衷,禅宗心法的精髓便豁然开朗,心自安定,理自明了。然而,众多禅师对于此问的回答,常采用看似莫测高深的言辞,意在引导提问者自我深思、自我体悟。此非故弄玄虚,犹如指点宝藏之所在,却未明言具体路径,仅给出一把钥匙的轮廓,令求学者自行铸成钥匙,探寻宝藏。唯有历经艰辛,方能体悟其中真谛,方知此乃自家之宝。若无此番历练,纵能言善辩,亦不过空谈,终沦为口头禅。

时光流转,至百丈临济之际,五家宗派蔚然兴起。如临济宗之“三玄三要”、“四料简”、“棒喝”等机要,各宗派皆有其宗旨,称为纲宗。学者若不解此纲宗,犹如“透网金鳞犹滞水”,或“猿猴化去尾难逃”,难以融入般若智慧,法身难以圆满。有人以为,纲宗之设,实乃禅门之病态,因佛之教诲与祖师之开示皆为纲宗所涵,何须另立?然,禅宗于唐宋之时,善知识如林,大匠处处皆是,然“言前荐得,终是滞壳迷封”,“句后精通,犹复触途成滞”。禅门活法至此已成死语,故各家宗派不得不另辟蹊径,以勘验学人,锻炼其知见。

观此禅宗发展之历程,实乃不断探求真理、探索自我之过程。自祖师西来至五家宗派之兴,每一阶段皆旨在助众理解佛教真谛,获内心之安宁与解脱。禅师们所用之法,或问答以引思,或行动以启发,虽各有侧重,然其核心皆在助学者突破自我,达心灵之净化与升华。

然此过程中亦有问题显现。有人过于追求形式,忽视实质,致禅宗发展偏离正轨。如某些学人过分看重纲宗,以为掌握纲宗即达禅境,却忽略了禅宗之真意。此等偏离禅宗本意之举,非但不能助学者解脱心灵,反可能使其陷入更深之困惑与迷茫。

禅宗发展之路,曲折多变。于此过程中,我们需不断反思自我认知,审视自身行为,方能真正领悟禅宗之精髓,达心灵之解脱与升华。对于现代之我们,更应以开放、包容之心面对禅宗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禅宗智慧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

2 阅读:3
评论列表

社会民生杂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