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画家;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专业教师。
200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代花鸟画研究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刘东瀛先生。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部中国画专业,获博士学位,师从郭怡孮与薛永年先生。
作品曾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文化部等单位主办的“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纪念郭味蕖诞辰一百周年全国花鸟画名家邀请展”“第三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青年美术家新农村写生作品展”“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200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等展览,获“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全国青年国庆书画展”优秀奖。并多次在北京、台湾、山东、浙江等地举办个人联合画展。个人作品集《清凉世界·王严》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专著《中国画里的世界》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多幅作品被选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画坛朝阳》。
▲ 《迎风香气来》69.5x45.5cm
-艺术访谈-
Q
你曾重点研究过宋代的“宣和体”,自身作品也往往呈现出工整、淡雅、含蓄的面貌,你的学术研究和创作实践是有意识的结合的吗?
王严:也可以这样说,因为画面的面貌往往是画家的文化经历、生活经历的一个综合的呈现,也是画家心境的传达。对我来说,是我的审美取向更偏重于刚才你说的那种面貌,我的硕、博士论文都研究宋代宫廷花鸟画,也是我喜好的原因。
Q
也就是说,是你的各方面的经历,构成了你的审美取向,从而选择了你的作品面貌和学术研究方向。那么你觉得进行学术研究与绘画实践,两者是个什么关系?
王严:对我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虽然学术研究用去了我大量本来可以用来搞创作的时间,但研究工作使我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我的创作,接下来会有一个提高。就这个问题我和导师郭怡孮先生探讨过,先生认为一段的研究工作过后,反映在创作上应该是一个大的进展。并且这种研究和创作结合的方式,我想我会继续下去。
Q
你觉得你在对宋代宫廷画的研究中,得到了哪些最能促进你的创作上的启示?
王严:概括说来,形神关系、诗画关系,这个看似非常简单的已经无数次被讨论的命题,细挖掘起来,就是一个无限的宝藏,也是中国画独特性的机要所在,宋代以后的许多画家提出的各种观点无不根源于这个命题。如,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中国的花鸟画加入了画家主观的精神世界,观者从画面中看到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仅是装饰品和现实中花鸟的呈现。这种主观与客观,也就是形与神之间平衡的追求,使中国画具有无以伦比的持久的生命力。比如徽宗《宣和画谱 花鸟画叙论》中提到的,花鸟画的“寓兴”、表达“览物之有得”、“与诗人相表里”,画家要表达对自然物象的感悟,创作过程中的技法手段为了表达感受来服务,便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技法的限制。并在表达客观世界和自身主观世界两者取得一个最佳的平衡。另外,而这种感情生发的过程与诗意生发的过程也相类似,这是中国花鸟画独特的魅力,中国花鸟画家都是自觉不自觉的在这条路上探索着。
Q
你觉得你在这条路上的探索到达了什么样的一个阶段?
王严:我只能说是初步表达了我自己的想法:“援诗兴入画境”,即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对象的生命精神。目前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去努力,越画画越读书就会越发现自己的不足,我对自己目前创作的状态、面貌各方面还不满意,因此我还会不断的进展,不断完善。
作品欣赏▲ 《舞》68x136cm
▲ 《微雨》44x136cm
▲ 《荷塘清趣》34.5x68cm
▲ 《和风送香来》34x69.5cm
▲ 《晨曲》45x35cm
▲ 《花语》47.5x41.5cm
▲ 《西湖荷塘》68x34.5cm
▲ 《早有蜻蜓立上头》69x34cm
▲ 《淡香》40x43cm
▲ 《荷趣》46x45cm
▲ 《春暖》70x51cm
▲ 《荷趣》团扇 24x24cm
▲ 《风来》宫扇 24x23cm
工笔淡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