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广济桥

是禅牛呀 2024-08-15 03:05:29

潮州古城东门外,便是天下闻名的广济桥。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横跨韩江,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其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但广济桥与其他传统意义上的桥又不太一样,这座桥两边的二十四座桥墩是固定的,江心是以十八艘梭船相连,构成桥面。照中国现代桥梁专家茅以升的说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由于韩江水深流急,严重地阻碍两岸的交通往来。为此,当时的潮州太守曾汪就首倡建桥。以舟为梁,将八十六只船并列为浮桥,并在韩江中流砌一个长宽均为五丈的大石墩,以固定浮桥,取名康济桥。

到了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潮州郡守王正功又安排工匠在韩江西岸增建一个石墩,离岸数步(约七、八米),石墩与岸之间架巨木为梁桥,下面可通船筏,初步解决了水陆交通存在的矛盾。自此,康济桥便成为浮桥与梁式桥相结合的桥梁。

以后,又逐渐从两岸向江心次第加筑桥墩,还在桥墩上增建桥亭。明代宣德十年(1435年),潮州知府王源又主持重修康济桥,拆除了康济桥的两端的木构桥桩,砌垒了23个青石桥墩,墩间架梁,木石间用,梁上铺厚木板,板上再铺砖,并用灰勾缝以防火。

由于桥梁为木质结构,受木材材质所限,不能太长,所以广济桥桥墩设置的颇为密集,两墩之间最大间距为13.4米,最小间距仅只6米。密集排列的粗大桥墩,虽然坚固,却严重地阻碍了广济桥的排洪能力。所以,广济桥中段便采用浮桥结构,用24条梭船连结成浮桥,再用3根各重四千斤的铁链固定。由于减少了中段桥梁的桥墩,大大缓解了水流对桥墩的冲击。遇到洪汛,打开浮桥便可迅速泄洪,使桥梁的安全得到保障。

同时,为使过往行人免遭日晒雨淋,还在每个桥墩上都建了亭屋,亭屋间还建了12座楼阁。桥梁完工后,更名为“广济桥”,寓意为“广济百粤之民”。

到了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潮州州守丘其仁下令再减去6条浮桥用船,仅用十八条木船横向并排连接而成,船长14米宽3.6米,船中央铺设木板作为桥面。浮桥桥面宽5米。浮桥的东西两端用铁链固定在石墩上,浮桥可随水位涨落而高低变化。浮桥可启可闭,闭合时,可供行人通过;浮桥开启时,可通行船舶和快速排洪。由此,潮州广济桥“十八梭船廿四洲”之格局形成。

拆除浮桥后的广济桥

最初修建桥墩时,石块之间全部采用卯榫结构,没有勾灰。时间一久,在汹涌的江水的不断冲击下,桥墩先后出现坏损。由于时代不同,没有按照原来的规格修复,所以各个桥墩的高度就有所不同,形态也各异,有的为六边型船型墩,有的为五边型半船型墩。但所有桥墩上游向都做成尖型,主要就是为了分解洪水对桥墩的冲击。

1929年,地方政府曾取消浮桥,改用悬索吊桥的方式,但由于质量欠佳,通车一次即报废,只好又恢复原有浮桥的形式。

随着历史变迁,至新中国成立之初,广济桥的桥墩减少到二十座,十九孔,全桥长518米。东段桥长283.35米,桥墩12个,桥台一座;西段桥长137.3米,桥墩8个,桥面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

1958年,地方政府大修广济桥,将原有的18条梭船全部撤掉,建成两座双柱式(高桩承台)桥墩,中间架以钢梁,使东西桥合为一体。同时,还将桥面扩宽到七米,两旁加设人行道,可通行汽车。

2003年,由于广济桥上游修建了现代化的大桥,故而地方政府又将广济桥的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修复施工时,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十八梭船的浮桥。由于韩江汛期的水量很大,洪峰袭来时,经常会漫过桥面;而且,潮州地区夏秋季多台风,为此,就把每个桥墩上密闭的桥屋全部改成独立而通透的桥亭,得以减少风阻,有效地降低了洪水和台风对桥梁的伤害。

广济桥的桥亭为传统建筑风格,大石柱支撑木构大屋顶,石柱粗壮,大屋顶厚重结实,重量和强度上都能满足抗洪御风要求。改造工程于2007年完成,并正式向公众开放。每天白天,人们在桥上漫步观赏旖旎的韩江美景;日落西山后,浮桥上的木船就会被工作人员拆卸,让等候在上下游的船只通过。等到次日早晨,又恢复浮桥。日复一日,每天表演一回“过河拆桥”,倒也有趣。

如今的广济桥西桥头,立着一头肥嘟嘟的黑色镇水铁牛。这是清代雍正二年(1724年)潮州知府张自谦大修广济桥时所铸造的,用以“镇桥御水”,以避洪灾。最初,铸造了两头铁牛,分别立于桥东和桥西。只可惜,在清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时,一场特大洪水冲垮了东桥墩,立于桥墩上的铁牛坠入江中,就再也不见了踪影。于是,潮州也就有了“两只铁牛一只溜”的民谣。如今,西桥头的铁牛还在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远方,不知道是不是在想念消失了一百多年的伙伴。

广济桥西桥头上的镇水铁牛

广济桥设计独特,桥上斗拱飞檐、雕刻精美的石栏杆,以及历经风霜而依然屹立的古老石桥墩,整座桥结构严谨、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

广济桥东端桥面上,立有一座镌刻着“民不能忘”大字的石牌坊。说的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潮州知府吴均舍身护桥的逸事。有一年,韩江水猛涨,大水淹到城墙,潮州城内岌岌可危。知府吴均除了指挥民众积极抗洪抢险,还在东城门楼上,面对韩江焚香祭祀水神,乞求洪水尽快退却,但洪水依旧汹涌。吴均无奈之下,就把自己的官帽、官服脱下,投于洪水之中,表示自己坚决与潮州城共存亡。不料,此言说出不久,洪水就开始退却,潮州城得以保全。为此,当地百姓感念吴均祈神退水有功,便在东门楼设了他的神像祭祀,还为他建立了一座牌坊,彰其功德。

广济桥东端桥面上“民不能忘”牌坊

广济桥虽然屡经历代修葺,后又经过大修,但由于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而且很多桥墩是过去遗留下来的,所以,看起来极具岁月的沧桑感。且桥亭造型优美,或远眺,或走在桥上,都仿佛让人身在遥远的古代。尤其在下雨之时,广济桥笼罩在烟雨蒙蒙之中,有如一幅水墨画,美不胜收。

0 阅读:0

是禅牛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