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起,农村以下活动需暂停、取消!村干部带头执行,农民要配合

时光催人老 2022-11-23 14:34:14

从11月开始,农村有几项活动需要暂停、取消,不仅普通村民需要遵守,村干部也必须带头执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一切的原因就是这场持续了三年之久的“口罩事件”。当下国家已经把不惜一切代价防控“口罩事件”,当成了全国的头等大事。再加上临近年底,农村防疫工作也来到了形势最复杂的时刻,适当地暂停或者取消一些活动也是为了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那么,到底有哪些活动被禁止了呢?

一、庙会、集会等大型集会活动

从11月开始北方农村就基本都进入了农闲期,在“口罩事件”之前很多地方都会在此时,举办一些庙会或者赶集之类的活动。

然而,“口罩事件”的到来却让集会成了有害的活动,为什么这么说呢?关键就是大规模的人群聚集,加大了防疫的难度。要知道新冠病毒,尤其是如今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它的传播性能是非常高的。虽然集会大多数是在空旷的街道上,可摩肩接踵的人流,还是会让“口罩事件”有可乘之机。

如果庙会上恰好有一个阳性,那么大量的流调工作就会压垮农村的防疫系统,而且由此产生的密接隔离成本也会是一笔不小的财政负担。所以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农村地区就暂时取缔了庙会、集会等大型集会活动。

那么这会不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呢?其实这完全不必担心,因为现在的农村电商已经十分普及。根据统计,截至2021年我国农村地区的宽带覆盖率已经达到57.6%。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朋友完全可以靠网购来买到任何想买的东西,并不会因为庙会、集会取消而遇到任何不便。

二、各类宴会活动

农村是典型的人情社会,所以各类宴会活动自然少不了。尤其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日益富裕起来的农民朋友,也慢慢把办酒席当成了展示自家财力的机会。不仅红白喜事要大操大办,包括孩子满月、过12岁生日,甚至连考上大学都成了摆酒席的理由。

这种过于频繁的宴会活动,不仅让人心累,关键还破财,所以很多农民已经是不胜其烦了。好在国家已经要出手治理了,11月开始红事缓办、白事简办的政策将会在全国正式推广,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口罩事件”传播的风险,还可以给“口罩事件”中经济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节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

那么,如果是实在要办该怎么办呢?比如家中老人去世,不举办丧礼肯定是说不过去的,这种情况其实国家已经做了考虑。就拿上海来说,按照当地的防疫规定,凡是要举办丧礼的,必须要上报乡镇街道备案,主人家是“口罩事件”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做好丧礼的防疫工作。最重要的是,参加丧礼的人数还不能超过10人。

三、走亲访友

俗话说,人不走不亲,在农村几年不走动的亲戚基本就没有交情了,所以每到农闲时间就会有很多人去走亲访友。然而在“口罩事件”爆发后,这个传统习俗就必须改一改了。

首先,中高风险地区的亲戚绝对不能走动。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凡是被划入中高风险的地区,居住在这里的人都必须接受隔离管控。即便你是途经中高风险地区,也有可能被列入管控对象。这种情况下,再去走亲访友,不仅是对亲友的身体健康不负责任,而且还会触犯法律给自己惹来牢狱之灾。

另外,海外归来的亲戚最好也不要走动。除了我国之外,世界上其他国家已经基本放开了“口罩事件”管控,这就加大了“口罩事件”防控的难度。对于从国外回来的朋友,在隔离期满后,一般都会转入到居家隔离的阶段。这时候虽然他们的行动已经没有人强制限制了,但是也最好不要去探访。

最后,低风险地区的亲友尽可能少走动。新冠病毒是非常狡猾的,所以不要以为自己居住在低风险地区,就掉以轻心了。对于低风险地区的亲友,能通过网络联系的,最好还是不要登门拜访。

结语

新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但是这绝不是躺平、放开的借口。针对这个问题,国家已经多次强调,防疫不是一本经济账,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政治账。为了做好一个守法公民,广大农民朋友,最好还是自觉遵守以上禁止事项。

最后,你觉得“口罩事件”期间还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事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麻烦大家点个关注!

0 阅读:4
时光催人老

时光催人老

不要在我的世界里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