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以用人为大事,毕竟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去拿结果,如果人不行,那结果可想而知了。
所以任正非说过,人才是最关键的,面试是最重要的。他强调公司要改善面试水平,要解放思想,不要用教条的标准来约束面试。
牛人才能识别、吸引牛人。这是华为的一个经验,比如在华为创业早期,任正非、郑宝用、胡厚崑、徐直军等人都是能够识别人才、吸引人才的高手。
毕竟老板在面试人才的时候,人才也是在面试老板和企业,这就叫双向选择。
但是,究竟有没有一个“盒子”,让人进去后就能够马上得出这个人是什么人才,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呢?
在任正非看来,人力资源制度的条条框框不能太多。
如果任正非到华为应聘,能够过关吗?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看很多公司的招聘要求都是很严格很详尽,按照那样的要求,就算是其创业团队成员也是不合格。
众所周知,任正非喜欢“天才少年”,他历来倡导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降人才,对于优秀的人才敢于破格提拔。
在EMT的一次讲话中,任正非曾痛批公司人力资源制度的条条框框太多,按照这样的标准,彭中阳和徐直军这样的人都进不来。
要知道彭中阳可是华为公司的高层干部之一,功勋卓著,他1997年加入华为,历任华南片区用服工程师、俄罗斯代表处传输项目经理及拓展工程师、也门代表处代表、中东北非地区部总裁助理、北非地区部总裁、中国地区部总裁、公司总干部部部长、企业BG总裁,现任华为公司监事、战略预备队总队长。
而徐直军更是1993年加入华为的元老,“三巨头”之一,他历任华为公司无线产品线总裁、战略与Marketing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公司轮值CEO、战略与发展委员会主任等,现任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等职务。
如果他们两个人经不过人力资源的筛选,那任正非恐怕也过不了关啊。所以,招聘人才不能教条主义,不能僵化。
天才要成批来,天才不会只出一个。
首先什么叫天才?任正非说在一个点点上有突破,才叫天才;什么都懂的,那叫“万金油”。
孙中山以前是一名医生。人有了基础,有了机会,找到突破点,这个突破点往往跟你自己之前准备的点是不相吻合,这才是天才。我给你上完课,你把作业完成好了,这算什么天才?
天才要成批来,天才不会只出一个。任正非希望人力资源注重天才,也要注重人才的成长性:
华为公司也一样,也应该天才成批来,一、两个不够,天才还要带“地才”进来。比如,每年全世界计算机大赛只有40个金牌,我们要了,但全世界进入最后竞赛阶段的有400人,他们都是人才。我认为,除了状元,榜眼、探花……只要参加了殿试,即使没有名次,都可以招进来。
优秀的人才可以“拉帮结伙”,他们组成的团队效率更高,战斗力更强,当然能够取得的战果也更大。
华为公司要想领先世界,主要就是取决于人才的质量和密度,所以华为强调人力资本的增值,敢于把所有钱投入未来,敢于扩张,任正非说得透彻,只要天才成批来,那就没有攻不下的“城墙口”。
“如果你能带几个天才加入华为,加入一个,我就请你喝一杯咖啡。”
任正非有次去俄罗斯,给曾获得全世界计算机大赛冠军的三名本科生定薪1500万卢布,他的目的就是要以此为标杆,树立榜样,吸引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体现了一种求贤若渴的态度。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人是最重要的,什么奇迹都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如果离开了人的创造性,那什么事都干不成。
任正非希望加入华为公司的天才能够把优秀的好同学、好朋友都带到华为来,让他们大有作为。这个想法跟乔布斯的“A级人才论”是一致的,就是说一流的人才聚在一起共事是难得的机会,他们会享受那种节奏和状态,所以他们会自动扩大其队伍的规模。
想一想,如果是让乔布斯、马斯克这样的人跟一群庸才合作,那他们就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去适应别人的迟钝,这是很折磨人的。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像一辆顶级跑车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跟拖拉机比赛,自然是非常痛苦,而要是让其在专业跑道上跑起来,它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力,且非常顺畅。
老板就是要营造氛围,创造一种有利于优秀人才一展才华的环境和舞台,这也是任正非在华为一直在做的事情。
集体奋斗,并不意味着泯灭英雄的个性。
华为是一个集体奋斗的组织平台,华为允许个性,但个性要融入到共性之中。其实天才、英雄、人才都有其个性,能力越强的人往往是个性越鲜明,甚至会有非常明显的缺点。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是苍蝇。这就是任正非喜欢李云龙式干部的缘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为了修炼成一个完人,从而抹去身上的许多棱角,那自己的优势就会被压制,成了一个被驯服的工具。工具又有什么创造力呢?
任正非曾表示要选拔有开放思维和战略洞察能力的人做面试官,不拘于此人的出身和当前职务。他还提过陆家羲的例子,提醒大家注意不要埋没人才。
有些人才有能力的潜伏期,可能短时间发挥不出作用来,我们要去观察他是不是有能力。最典型的是艾森豪威尔,他在西点军校的考试成绩不好,是在一场战争中有建功才没有被淘汰,后面25年只升到上校;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他用了4年时间就升到五星上将。
并不是说你是博士,你有“天才少年”的名头就自动可以拿到很多钱。在华为,不论什么学历,进公司一星期后学历自动消失,所有人在同一起跑线上。凭自己的实践获得机会。强调后天的进步,有利于员工不断的学习。
任正非也讲过,进入华为公司后,就没有“天才少年”这个名词了,也没有博士、学士之分,也没有年轻专家、老专家之分。大家都是要按照责任结果和实际贡献来获取报酬。这样的机制就有利于员工的学习和奋斗,这也是值得其他企业效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