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看新闻联播,7岁读人民日报,五道杠小学生现状让人惋惜!

熊猫体娱 2025-04-18 17:23:20

前言

2011年,一张照片在互联网上掀起轩然大波。

照片中的少年戴着红领巾,左臂上别着象征少先队副总队长身份的“五道杠”,眉眼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老成。

这个名叫黄艺博的13岁武汉男孩,一夜之间成了全网热议的焦点,有人惊叹他“天生官相”,预言他未来必成大器;也有人冷嘲热讽,质疑这场“造神运动”背后的真相。

多年后,当人们再次提起黄艺博的名字,关键词却变成了“高考失利”“民办大学”和“泯然众人”。曾经的“神童”为何跌落神坛?他的故事,远不止一张照片那么简单。

“新闻联播”里长大的孩子

1998年,黄艺博出生在武汉一个典型的公务员家庭,父亲黄宏章从部队转业后进入政府机关,母亲马晓丽则在军工系统工作。

在这个“根正苗红”的家庭里,晚饭后的固定节目不是动画片,而是全家围坐收看《新闻联播》。

3岁的黄艺博成了最特殊的观众,当同龄孩子抱着玩具满地打滚时,他能安静地坐在沙发上,盯着新闻画面目不转睛,外婆打趣:这孩子将来怕是要当领导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从那以后,父母开始刻意引导黄艺博接触“高层次”读物——四岁识字,五岁读报,七岁时,《人民日报》成了他的每日必修课。

在父母的规划中,黄艺博的人生必须“不走寻常路”。

小学班主任至今记得,这个男孩书包里永远塞着《资治通鉴》和《毛泽东选集》,课间其他同学追逐打闹,他却捧着报纸在走廊上踱步,活脱脱一个“小老干部”。

被流量选中的“少年偶像”

2011年2月,黄艺博开通博客,首页挂着那张标志性的“五道杠”照片。

谁也想不到,这个原本冷清的角落,会在三个月后迎来90万浏览量,照片中的他眉头微蹙,手持文件正襟危坐,配文写道: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

网友们炸开了锅。有人赞叹“少年强则国强”,也有人揶揄:这派头,家里得是厅级干部吧?

一片争议声中,媒体蜂拥而至。

电视台跟拍他敬老院做义工、学校主持会议的日常;报纸整版报道他“7岁读党报、13岁写信给市长”的事迹;

连黄艺博捐出3000元稿费资助白血病同学的善举,都被渲染成“当代少年楷模”。

父亲黄宏章的手机被打爆,采访邀约排到三个月后。有企业送来两万元奖学金,条件是让孩子举着支票合影;

但流量的雪球一旦滚动,就再难停下。

裂缝:当“神童”遭遇青春期

走红第二年,黄艺博升入武汉水果湖高中。这所重点中学的走廊里,贴满了他获得的荣誉证书: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湖北省优秀学生干部……

然而在同学眼中,这个“明星学生”越来越像个孤独的符号。

有次体育课自由活动,全班都在打球嬉闹,只有黄艺博站在树荫下背诵《人民日报》社论,几个调皮男生故意把球砸向他,哄笑着喊:“黄总,给我们讲讲国家大事呗!”

学业方面,黄艺博初中时还能靠“品学兼优”的光环被重点中学破格录取,到了高中,数理化成绩频频亮起红灯。

班主任曾委婉建议:要不要少参加些社会活动?父亲黄宏章却坚持:做人比做题重要。

2015年,一则爆料将黄艺博推上风口浪尖。

网友扒出他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指出某些段落“明显是成年人口吻”。尽管父亲澄清“只帮忙润色过标点”,但“代笔疑云”已如野火燎原。

曾经力挺他的媒体调转枪头,用“仲永之殇”“人造天才”等标题疯狂收割流量。

高考477分:光环粉碎的时刻

2016年夏天,黄艺博走进高考考场,此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已向他抛出橄榄枝——只要过一本线,就能通过自主招生入学。

所有人都觉得这是走个过场,直到分数公布:477分,离湖北省理科二本线还差27分。

那个夏天,黄艺博家的窗帘再没拉开过。母亲马晓丽请假在家,生怕儿子想不开;

父亲翻遍通讯录,试图联系能“破格录取”的院校,最终只换来武汉学院英语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民办高校。

当年那个因“不屑表情”意外走红的同学孙童,此刻正收拾行李准备赴美留学,从华中农业大学到哈佛大学,这个曾被嘲“学渣”的男孩,用一纸录取通知书完成了逆袭。

一时间,舆论场炸开了锅,有人调侃:五道杠输给了不屑弟!也有人感慨:是体制教育毁掉天才......

后来,在武汉学院的林荫道上,很难再认出那个“五道杠少年”。

黄艺博穿着普通T恤,和室友勾肩搭背去食堂打饭,他参加了学生会,但只负责整理档案;偶尔被学弟学妹认出,对方刚要惊呼,他就笑着摆摆手:都是过去的事了。

曾有媒体追到学校,问他是否后悔年少成名,当时这个23岁的青年沉默良久:如果重来一次,我想在七岁那年看一次《奥特曼》。

有人爆料称,黄艺博的微信签名是《人民日报》某篇社论的标题: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或许偶尔,他会在深夜翻看童年照片——那个肩扛五道杠的男孩目光灼灼,仿佛真的能望见辉煌未来。

结语

没人知道黄艺博是否怀念聚光灯下的日子,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民办大学的宿舍里,他第一次拥有了完整的青春期:熬夜追剧、给心仪女生写情诗、为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

这些“普通青年”的日常,对他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迟到的补偿?

那个曾被架上神坛的孩子,终于踉跄着落地,在人间站稳了脚跟。

参考资料:

0 阅读:55
熊猫体娱

熊猫体娱

戴思远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