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本绘本我才想起,我心中的英雄是斗战胜佛

Penny贝妮 2020-08-31 11:30:43

在我很小时候,家里有套泛黄的四大名著。这套书的扉页后都有几幅插图。

不知为什么,那时候最吸引我的是西游记的插图。于是我缠着父亲给我讲西游记的故事。

他就给我讲了从石头山里蹦出的猴子,还有从水里窜出来一口吞掉了白马的小白龙。

一直以来,我总是和母亲更亲近些,和父亲有些距离,但现在成家之后仔细回想起来,却觉得形成如此局面的因素很复杂,而父亲也并不能算是现今网上说的“在家庭中缺失”那样的父亲。

反过来,我对母亲带我玩、带我讲故事没什么印象,但脑海里却有父亲给我讲故事、带我游泳的几个片段。而且,从小到大的家长会都是父亲参加的,所有家长签字也都是父亲签的。

总之,我们往往会因为一件事物而想起某些人、某些事。我对《西游记》的最初印象就是这样和父亲联系在一起的。

后来,西游记就是寒暑假里那些反复播放的电视剧。

那时候,我并不怀疑故事中的神仙、妖怪是否存在,甚至哪怕理智上觉得不真实,也愿意一厢情愿地去相信天上真的有神仙,地上真的有妖怪。也因为这样,就特别喜欢看这一类故事,什么封神榜啊、八仙过海啊、七仙女啊……想想看,这样的世界不是很厉害吗?

直到后来,这样的信念落空,内心还曾偷偷失落过一阵子。

也许是带着这些情结在,所以,当我看到喜欢的出版社“后浪出版社”出了一本《绘本西游记》之后,就毫不犹豫地下了手。

我希望,儿子也能从西游记开始,展开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和理解。

不过,也许是因为听过“凯叔讲西游记”,又看过了西游记的动画片,儿子对这本书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兴趣。

说实话,我很有些失落,毕竟我们一起读过的绘本,多数是国外的,国内传统题材的特别少。而西游记不光是经典,还是特殊的神仙鬼怪的非现实类题材,既有趣又有象征意义,我觉得非常适合且值得孩子阅读。

这本《绘本西游记》语言生动活泼、简明易懂,配上插画,就更适合孩子了。而且,《绘本西游记》又是一本讲全了一整个故事,不是那种一套要好多本的,减少了我的购买压力。

可惜,可能我让他接触传统故事的时间太晚了。孩子更多的对自然科学感兴趣,而没有了那种荒诞神奇的想象,也就对这类题材的故事失去了兴趣。不禁替他感到惋惜。

但我自己却看得很满足,就好像是重温旧梦的感觉。读的时候,我脑海里闪过印象中的西游记插画、小时候看过的那些电视剧,闪过之前看过的有关西游记的种种,甚至还有我之前写过的一篇关于西游记的文章,内心的感受特别丰富。

西游记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诙谐有趣的故事,《绘本西游记》也不失原味,儿童文学大师周锐把改编的文字写得诙谐有趣,读来特别轻松。这种语言,如果是给年幼的孩子读绘本,只需照着原文读,就完全可以形成一种讲故事的口吻,比如下面这段:

悟空说“八戒,你水性好,把他引出来打。”

八戒就下河找到妖怪,假装打不过,让妖怪追出水面。可是,当悟空要打妖怪时,“哗啦”一声,妖怪又玩起捉迷藏。

而大一点的孩子,一二年级就可以自己读了,再搭配插画脑补,理解故事完全不成问题,甚至有时候就是需要一知半解的那种朦胧感,才会让故事显得更神秘。

另外,这本《绘本西游记》还有一点很吸引我,原本在拿到书之前,我看到介绍说这本绘本是日本绘者太田大八所绘,心想日本人能把咱们中国经典画好吗?别画些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带着这种好奇心,我越发想看了。

看了书之后我发现,这位已于16年逝世、享年97岁的太田大八老先生,为了画出不违和的中国风西游记插画,还在九几年的时候特地来中国取材。

最后展现出来的样子,就是我们看到的,类似敦煌壁画那样,浓墨重彩的、线条粗放又形象的,既有些西域风,又带些中国风的插画。

这些画的叙事能力是一流的,若孩子还小,光跟他研究画面和画面所表达的故事,就可以有说不完的话。

大一点的孩子,倒是可能往往会光顾着先看字,然后再去看画。倒也无妨,字看一遍,再把画看一遍好了。

能不能看懂,就看孩子的机缘造化了。就像我小时候对西游记只当故事来看,但在长大后却为之震动,写下了之前的一篇文章。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部经典《西游记》,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英雄。

我不知道我孩子心中的英雄是谁,但我希望,他能陪伴着他,伴他渡过世间的九九八十一难。

终有一天,我们也能成为自己的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