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一支前老人整理烈士遗体时疑惑:这咋恁像俺家的大娃子

史说新读 2023-10-18 10:13:13

在云南麻栗坡的老山脚下,有很多水泥浇筑的简陋台子。

这些台子,外观看起来平淡无奇,除了有来自山上的泉水流淌其上外,似乎跟平常我们随处可见的水泥台子没啥区别。

但在几十年前,这些台子曾是牺牲在老山前线中的烈士们,牺牲后必须经过的地方。

在这些台子上,烈士们的遗体会被我军支前民兵进行清洗和整理,最终安葬在烈士陵园之中。

而我们要讲到的骆有德老人,在当年,就是干这个工作的一名支前民兵。

边境燃起战火后,作为屏边县的当地人,骆有德报名参加了支前工作,与自己的不少老乡们一起,整日里忙着为部队运送物资。

运送物资这个工作可不轻松,不仅要把物资安全运送到前线,同时还得冒着炮火硝烟,但骆有德从来都没觉得害怕。

在运送了一段物资后,部队领导看到骆有德胆大心细,就给他换了一份工作。

什么工作呢?就是当前线运回来有牺牲的官兵时,包括骆有德在内的几个人,为这些烈士清洗遗体,整理遗容,好让烈士们干干净净的下葬。

这个工作,对骆有德震撼颇大。

他从小就居住在边境,也见多了生死,但看到前线源源不断的运回来牺牲的我军官兵,依然让骆有德忍不住叹息。

这些牺牲的战士,都是那么年轻,想必他们的父母,也和自己年龄差不多吧。

若是这些父母此刻知道他们疼爱的孩子已经牺牲,那心里不知道该有多么痛苦,想到这里,骆有德心中不由得一阵阵酸楚。

骆有德也有儿女,太知道那种滋味。

为了让这些年轻的烈士干干净净的安葬,骆有德和其他几个人,就在老山下的那些水泥台上,伴随着轰隆隆的炮声,认认真真的为烈士们清洗身体。

而在工作之余,骆有德的心里,也不由得泛起了阵阵担忧,而担忧的根源,则是他那个参军的大儿子。

骆有德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名叫骆加明,正值青春年华的他,在1978年选择了参军入伍,而入伍不久,边境便爆发了战争,因此,骆加明也随军参加了边境作战。

而在战争爆发之后,骆有德就再也没有见过儿子。

因此,在为烈士们清洗遗体并安葬的同时,骆有德也忍不住想起了许久未见的大儿子骆加明,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负伤?

当天收工回家后,心有所念的骆有德,做了一个梦。

在梦里,骆有德看到了自己的大儿子骆加明,只见他跌跌撞撞的朝自己走来,满身鲜血,不停的喊着“阿爸”。

看到这一幕,骆有德十分着急,但却发现无论如何也抓不住儿子的手。

一阵急躁后,骆有德猛然醒了过来。

此时,已是半夜,窗外皎洁的月光洒在院子里,若没有远方隐约传来的炮声,那就是一幕安静祥和的景象。

骆有德睡不着,脑子里都是刚才梦里的情景,又想到白天清洗了那么多的烈士遗体,更让他担忧加深了几分。

悄悄起身,又坐在门口,骆有德开始吧嗒吧嗒抽起了烟。

一直到天蒙蒙亮,睡醒的老伴才发现骆有德在门口坐了一夜,而当老伴问他怎么了的时候,骆有德摆摆手,告诉老伴没啥事。

随便吃了几口饭,骆有德又去了老山脚下,继续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而他就发现,今天运回来的牺牲官兵遗体特别多,而看到这些,一边忙碌工作的骆有德,心中的不安就越来越厉害。

这份不安,一直持续到他在成堆的遗体里,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庞。

最开始,骆有德还不敢确认,只是看了一眼这个遗体后觉得熟悉,同时又低着头喃喃自语的说,这咋那么像我家的大娃子?

带着几分不安,以及几分祈祷,骆有德忍不住就又看了一眼。

这一次,他完全确定,角落里那个躺在地上的遗体,正是自己前去参军打仗的大儿子骆加明。

尽管看清楚是大儿子,但骆有德依旧不敢相信。

他想站起来走过去,但努力几次却站不起来,又想伸手,但手根本抬不起来,嘴里想喊儿子,可喉咙里却发不出声音,最终眼前一黑,就昏厥过去。

在昏过去的一瞬间,骆有德心想,一定是自己眼花看错了吧。

但等他醒过来后,残酷的现实却告诉他,那个遗体,正是自己前去参战的大儿子骆加明,没想到,许久未见父子二人,最终会以这种方式重逢。

此时的骆有德,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他颤巍巍的站起来,对身边关切他的工友摆摆手,慢慢的,一步一步走到儿子面前,又小心翼翼的把儿子背了起来,轻轻的放在清洗遗体的台子上。

他要亲手为儿子擦拭身体。

此刻的骆有德,想起了儿子刚出生的情景,当时年轻的骆有德,初为人父,满心的激动和兴奋,手忙脚乱又小心翼翼的擦拭着儿子的身体。

他依稀记得,当时儿子的小脚,还带着水花踹到了他的脸上。

一晃二十年过去,骆有德再一次给儿子擦拭起了身体,但曾经那个让他品尝到初为人父喜悦的儿子,如今却已经和他阴阳两隔。

心中的痛苦,让骆有德几乎无法呼吸。

擦拭完毕后,骆有德将儿子埋在了陵园(屏边烈士陵园)的一个角落,而坟茔的朝向,正对着家的方向。

儿子,记得常回家看看啊。

大儿子骆加明牺牲后,骆有德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但他还是坚持做着支前工作,不为别的,就想多看看儿子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而在几年后,骆有德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1983年,边境战火再起,在奔赴前线的号角声中,骆有德与老伴周维珍商议后决定,让小儿子骆加法报名参军。

骆有德的这个决定,让屏边当地的人武部领导十分为难。

他们都知道,骆有德的大儿子已经牺牲在前线,而骆有德的女儿则已经在两年前参军,家里就剩下身体残疾的二儿子骆加平和小儿子骆加法。

要是让骆加法参军,这骆家的两个老人谁来照顾?

况且,骆家本身就是烈士家属,所以是可以不用参军的,因此,人武部的领导同志轮番前来给骆有德做工作。

但是,面对人武部领导的再三劝说,骆有德和小儿子骆加法均坚决表示,一定要参军保家卫国,继承骆加明的遗志。

就这样,当年只有18岁的骆加法,和哥哥骆加明一样,毅然从军,与骆加法一同参军的,还有屏边当地六十余名青年。

经过整训之后,骆加法被分配到了步兵连,担任机枪副射手。

很快,骆加法就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但也掌握了在战场的战斗技巧和生存技巧,靠着英勇善战,立下了不少功劳。

期间,他还遇到了一同前来参军的儿时玩伴,两人约定,将来打仗结束,一定要好好大醉一场。

但两人没想到的是,这一次见面,竟然成了永别。

1984年4月,者阴山之战打响,期间,敌人为占据阵地,炮火极为激烈,而我军为粉碎敌人企图,收复着阴山阵地,发起了强有力的反击。

而骆加法,便是在此战中壮烈牺牲。

战后,当部队的领导将骆加法的一等功臣军功章送到骆家时,骆有德的老伴周维珍昏了过去。

短短几年的时间,自己的两个儿子一前一后牺牲,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非当事人不能感同身受。

而骆有德想说点什么,最终却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

他还清晰的记得,自己送小儿子骆加法参军时,骆加法坚定的说,阿爸,我是去保家卫国,就算牺牲了你也不要伤心。

但是,怎么能不伤心啊。

这就是“一门双烈士”的骆有德老人,而像他这样亲手把儿女送上战场的家庭,在当时比比皆是。

他们的付出,值得所有人尊敬。

多年后,骆有德老人因病去世,而老伴周维珍因患上老年痴呆,也导致生活颇有些艰难,但她从来没有对人说起过自己的儿子是烈士,更没有因此向政府提出过什么要求。

她只是常常独自坐在院子里,摩挲着的军功章喃喃自语,仿佛儿子就在她眼前。

从1978年到1989年,长达近十年的边境作战,先后有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长眠在了战场之上。

曾经清洗烈士遗体的那些水泥台,时至今日仍依稀可见,这些简陋的水泥台子,见证了烈士们最后的辉煌。

而在13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那十几座烈士陵园,便是英雄们最后的归宿,他们如同生前一样,依旧坚守着祖国的边疆。

0 阅读:83

史说新读

简介:喜欢历史,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