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玉米种植密度来了,农业农村部专家:合理增密,产量飙升

农民说农 2024-04-09 23:50:27

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了2024年玉米春耕春播技术意见。

其中,关于玉米种植密度的问题,给予了详细的建议,合理增密,才能让玉米产量最大化。在有限的种植条件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构建高产群体。

不过,如果种植过密或过稀,都不利于玉米的正常生长,产量无法最大化。那么,到底该种植多少为宜呢?

按照专家的意见如下:

东北和西北旱作区一般地块亩保苗4000—4500株(整地质量高,水肥供应充足地块,每亩可增加到5000株以上)。

西南区玉米种植密度普遍偏低,建议每亩增加500—1000株,也就是4500—5500株。

具备密植水肥一体化条件的地块,东北地区每亩可提高至5500株以上,西北地区可提高至6500株以上,西南地区可提高至5000株以上。

可以看出,上述这些种植密度都不低,相比前些年亩播4000-4500株的密度来说,密度增加了不少,这也是近几年来所提倡的玉米合理增密种植技术。

当前正是不少地区春玉米播种期,对于还未播种的农户们来说,可以参照上述种植密度进行播种,尽量不要播种过密或过稀。

玉米种植过密的影响

第一点:倒伏风险增加

当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时,植株之间的空间变得极为有限,根系在土壤中的伸展空间也受到限制,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无法形成强大的支撑力。

到了生育中后期,遇到风雨天气时,特别是在强风或暴雨的侵袭下,根系不发达的玉米植株更容易倒伏。倒伏不仅会导致玉米叶片和茎秆受伤,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还会使玉米穗部受损,严重者直接绝收了。

第二点:光合作用受阻

光合作用是玉米生长的重要过程,它涉及到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来合成有机物。当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时,植株间的叶片会相互遮挡,导致光照不足。不仅会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减少有机物的合成,还会使玉米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甚至导致死亡。

第三点:授粉不良

玉米的授粉过程对于结实至关重要,但是,当种植密度过大时,玉米植株间的通风状况会变差,空气流通不畅,这会影响花粉的传播和飘散。

此外,过密的种植还会使玉米雌雄穗之间的距离增大,进一步降低授粉的成功率。授粉不良会导致玉米结实率下降,出现空秆、秃顶、缺粒等问题,严重影响产量。

第四点:病害加重

种植密度过大时,玉米田间的湿度会增加,通风状况也会变差,这为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病原菌的繁殖速度会加快,感染范围会扩大,导致玉米植株更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比如常见的叶斑病、纹枯病、锈病等,都会影响玉米产量。

第五点:养分吸收不均

在种植密度过大的情况下,玉米植株之间的根系会相互竞争土壤中的养分。由于单位面积内养分供应有限,部分植株可能会因为养分吸收不足而生长瘦弱,甚至死亡。同时,根系之间的过度竞争还可能导致土壤结构破坏,降低土壤肥力,进一步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玉米种植过稀的影响

1、光能利用率损失

玉米是依赖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作物,种植密度过稀时,单位面积内的玉米植株数量减少,导致阳光照射到土地上的面积增大,而实际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面积却相对减少。也就意味着大量的阳光被浪费,没有被有效地转化为植物生长的能量。

2、土地利用率减少

土地是有限的资源,种植密度过稀意味着每块土地上的玉米植株数量减少,无法充分利用土地的生产潜力。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还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生产成本。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使玉米植株充分利用土地中的养分和水分,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3、降低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玉米植株之间的支撑力是相互的,密度适中时,植株之间可以相互支撑,增加整体的稳定性。然而,种植密度过稀时,植株间的支撑力减弱,容易受到风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倒伏,倒伏不仅会导致玉米产量减少,还会增加收割的难度和成本。

综合上述内容,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给出了今年不同地区春玉米的种植密度意见,合理密植对于提高玉米产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但是,不要种植过密或过稀,过密时不仅增加种植难度,还容易造成减产。过稀时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高产。

问问大家,你今年种植玉米,每亩播种多少粒呢?

0 阅读:5

农民说农

简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