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周总理返京后,突然问卫戍区司令吴忠:哑巴同志还在吗?

万千钧堂 2025-04-11 15:41:05

1971年10月的某一天午后,周总理从广州忙完事儿回到北京,吴忠还有卫戍区的几个头头早就到机场候着了。一行人回了中南海,聊着聊着,周总理突然像是记起啥来,转头问吴忠:

“那位不会说话的同志,现在还在一师工作不?”

周总理提到的那位被称为“哑巴同志”的人,真实姓名是熊世皮。但这名字是后来人们在他离世,经过一番调查后才弄清楚的。一直以来,大伙儿就直接管他叫“哑巴”,这个称呼伴随着熊世皮度过了他的整个人生。

1935年那会儿,红军正在长征路上,走到了四川的大渡河边,打算翻过夹金山继续走。但因为大家伙儿都不熟悉这条路,保卫大队就决定派侦察兵出去找找,看能不能碰上几个当地的百姓给指个路。没想到,侦察兵在外头转了足足两天,愣是一个人影都没瞅见。

其实,这儿的居民长期以来一直遭受军阀的欺压,只要军阀一出现,他们就吓得不行。后来红军来了,大伙儿误以为军阀卷土重来,吓得魂飞魄散,都急着逃难去了。

就在侦查员们急得团团转,不知道咋跟上面交代的时候,“那个不说话的人”露面了。

这哑巴个子不咋高,脑袋圆圆的,眼睛挺大,身子骨挺结实,穿的衣服破得不成样,身上还有股怪味儿。侦察员问他啥,他就只会“嗷嗷”乱叫。侦察员心里犯嘀咕,觉得他可能是敌人派来的探子。为了保险起见,怕暴露了咱领导和队伍的位置,干脆就把他给看管起来,带回部队去了。

观察了整整两天,我们确认那家伙真的没法说话,于是部队头儿就打算让他卷铺盖走人。可这家伙倔得很,说啥也不肯离开,非要跟着红军走,还主动挑那些最脏最累的活儿干。头儿劝了他好几次,他反倒火了,急得手舞足蹈,一个劲儿地比划着表达他的意思。

跟着红军真不错,能给衣服穿,还有东西吃,我压根儿不想回家了,就想跟着红军一块儿干。

经过上头同意,哑巴就留在了红军的队伍里,他主要干的活儿就是背行军的大锅,还有挑做饭的家伙什。这样一来,他就成了长征这一路上,独一无二的哑巴红军战士。

哑巴刚进军营没多久,就赶上了翻越雪山、穿越草地的艰难路程。对大多数红军战士而言,这段路对身体是个极大的挑战,但哑巴因为从小在这片地方长大,早就习惯了这些。在行军的路上,他显示出了超乎常人的本事和潜能。

爬夹金山那会儿,空气稀薄得要命,走路都费劲,更别提挑夫和做饭的大哥们了,他们还得扛着几十斤重的锅碗瓢盆,身上的担子比旁人都重,真是辛苦得不得了。

碰到那些走不动的战友,哑巴就会主动接过他们手里的东西,全往自己身上扛。等大家伙都到了山顶,一看,哑巴背上都快堆成炊具山了。战士们瞅着哑巴背上的那一大堆,都忍不住夸了起来。

翻过了那座白雪皑皑的大山,前面就是广阔的草地。为了让其他战友能轻松点,哑巴一个人挑了个一百多斤的大担子,时不时还得把牺牲了的战友的背包和枪都背上。不管路有多难走,多辛苦,哑巴从来都不哼一声,默默坚持着。

有一次,班长不小心陷进了泥潭里。他怕拖累了身边的战友,就大声喊着让大家赶紧走。这时候,哑巴看到了,马上把行军锅拿到泥潭边,自己站进锅里,然后把绳子绑在锅的把手上,另一头递给岸上的战友。

大伙儿拼尽全力,硬是把行军锅挪到了班长跟前,哑巴紧紧揪着班长的袖子不放,众人一块儿使劲,硬是把班长给拽了出来。班长一到岸上,情绪一激动,立马搂过哑巴哇哇大哭。想想之前,还是班长自己怀疑哑巴是内奸,硬把他给绑回了队伍里。

长征完结以后,哑巴跟着队伍到了陕北。他在炊事班里头啥活都干,挑水、生火、照料马匹,这些都是他的活儿。战士们对他挺有好感,就连中央的大领导们也都惦记着他这个不会说话的红军战士。

有回,哑巴去拎水桶打水,结果脚上的草鞋带子突然崩开了,穿着它走路别扭得很,哑巴索性就把它丢在了路边,直接光着脚丫子继续走。就在他拎着水桶穿过一条大路的时候,一辆车停在了他旁边,车门一开,朱老总就走了出来。

哑巴不认识朱德,但晓得他是部队里的大领导,兴奋得扔下水桶就奔了过去。朱德一见哑巴,立马抓紧他的手,大拇指一翘,直说:“你干得太好了!”瞧见哑巴光脚丫子站着,朱德脸色一沉,朝警卫员厉声说:“快去把你们营长找来!”

营长和教导员慌慌张张地赶了过来,一看朱德的脸色铁青,哑巴也站在旁边,心里头就咯噔一下,以为是哑巴惹了事。他俩赶紧跟朱德汇报,说哑巴不懂那些规矩,要是真有啥做得不对的地方,请朱德直接指出来,好让他俩教训教训哑巴。没想到,朱德一听这话,火更大了,直接吼道:

你这营长当的,根本不懂规矩嘛!战士们就是这么被你照顾的吗?

营长一时有点懵,朱德身边的卫士长赶紧偷偷地给营长递了个眼神,指了指哑巴。营长这才明白过来,连忙说马上给哑巴拿双新鞋。看到营长这么说,朱德的脸色才缓和下来,并告诉营长,要是再让他看到哑巴光着脚,营长这个位子就别坐了。

哑巴对他们的谈话没啥反应,只是一个劲儿地咧嘴笑着。朱德回过身,摘下哑巴脖子上的毛巾,自己动手给哑巴擦掉额头的汗。在登车之前,朱德轻轻拍了拍哑巴的肩头,竖起大拇指夸了他一下;哑巴也亲昵地拍了拍朱德的肩,伸出大拇指给朱德回了个赞。

新中国一建立,哑巴就跟着中央警卫队进了京城。进了大城市后,炊事班里头挑水烧火的活儿少了,到后来连马匹都不养了。哑巴一下子闲了下来,可他心里老想着找点啥活计干,可新兵们一个个都抢着把活儿揽了过去。

当了二十多年的兵,哑巴头一回觉得这么空闲,反倒浑身不对劲,于是整天拿着扫帚,在部队大院里溜达,瞅见哪儿脏了立刻就清理。

现在哑巴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了,去医院做检查还查出点小问题。领导原本打算让他就此安享晚年,在荣军院待着。可哑巴在荣军院只待了半个月,就闹着要回去。刚好营区有块荒地正打算种果树建果园,领导一合计,就让哑巴去负责那片果园了。

哑巴乐呵呵地接下了这个活儿,不管是风雨交加还是晴空万里,果园里总能看到他的身影。这一晃眼,哑巴就在果园里忙了16个年头,当上了果园的看守人,这对他来说,算是这辈子最大的官儿了。

1955年,军队里头搞了个大动作,给所有人都授了衔。师里的头头脑脑们特意聚一块儿,商量了下哑巴这事儿,最后拍板决定,哑巴也能当干部,给个少尉衔,正排级的待遇。另外,总政治部那边还给哑巴发了三级八一勋章和八一奖章。打那以后,哑巴也有了自个儿的档案记录。

在警卫队里,那个哑巴特别受大伙儿的敬重。一瞅见他,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停下脚步,给他敬个礼。大伙儿心里都明白,虽说哑巴没上过战场立大功,但他可是个实打实的功臣。就连毛主席、周总理还有朱老总,都对他竖起过大拇指,夸他呢。

为了给哑巴一个安稳的晚年,单位里想过不少办法,想给他找个伴儿,还尝试联系过他老家的亲人,但都没能办成。根据上面的领导安排,部队给哑巴添置了些新家具,伙食也给提高了,每到节日还会派人去看望他。

1972年的时候,哑巴心脏病突然犯了,大家都心里没底,觉得他这回凶多吉少,连告别的话都准备好了。可万万没想到,他竟然慢慢好转过来了。打那以后,师党委商量了一下,决定把哑巴安排到师医院的一个单独病房里,还特意派了个人专门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想着哑巴平日里对戏曲和文艺表演情有独钟,部队特地为他购置了一台18寸的大屏幕彩电。还有啊,哑巴在延安时结识的老指导员杜泽洲,他也代表卫戍区的心意,给哑巴送来了一台电冰箱。

尽管医生和护士都尽心尽力地照顾哑巴,他的身体情况总算是平稳下来了。但无奈的是,他毕竟年纪不小了,后来又查出有其他的一些长期疾病。师党委商量过后,决定专门成立一个医疗小组来负责他,并且给予哑巴副师级的退休福利。

1983年6月份,那位已经89岁的聋哑老人离开了人世,他的告别会和放骨灰的地方都选在了八宝山。骨灰最后也被安放在八宝山的一个革命公墓里,而那装骨灰的盒子上,刻的是“聋哑老人同志”这几个字。

哑巴走了之后,留下了七千多块工资和一些家常用的家具。因为他没有子女亲人,这些财产就没人接手。师党委商量了一下,打算把这些遗产捐出去,好让他的那份心意一直传下去。

1 阅读:19
万千钧堂

万千钧堂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