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五日小病初愈至法源寺看花适得崔三景侃书却寄 其一 清 · 洪亮吉
剩得韶光有几时,病馀端不负花枝。
商量欲把春衫典,又值微寒飏雨丝。
首句 “剩得韶光有几时”此句开篇即奠定了一种时光易逝的感慨基调。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出对剩余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韶光” 即美好的时光,这里主要指春天的时光,春天总是短暂而美好的,诗人意识到时光有限,这种对时光的敏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次句 “病馀端不负花枝”“病馀” 表明诗人刚刚从小病中恢复过来。“端不负” 强调了他内心的坚定,尽管生了病,但在病好之后一定要去观赏那盛开的花枝。“花枝” 代表着春天的美景,诗人在身体康复后就迫不及待地去欣赏春天的花朵,表现出他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也显示出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使经历了疾病,也不放弃对美好的追寻。
第三句 “商量欲把春衫典”“商量” 一词,赋予了自己一种仿佛在和他人或内心对话的感觉,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纠结和冲动。“欲把春衫典” 意思是想要把春天穿的衣服拿去典当。为什么要典当春衫呢?很可能是为了换取一些钱财来做其他的事情,而结合上下文来看,可能是为了能更好地享受眼前的春天美景,比如可能想要用换得的钱来买酒或做与赏花相关的事。这一行为表现出诗人为了不辜负春光,愿意付出一定代价的决心,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春天的极度热爱。
末句 “又值微寒飏雨丝”“又值” 说明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些意外。“微寒飏雨丝” 描绘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天气又变得有些微微寒冷,并且飘起了细雨。这一描写不仅交代了当时的自然环境,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遗憾和无奈的情绪。诗人本想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甚至打算典当春衫来成全这份兴致,然而却遇到了这样的天气变化,使得他的计划可能无法顺利实现,这种情景与他之前的期待形成了反差。

三月廿五日小病初愈至法源寺看花适得崔三景侃书却寄 其二 清 · 洪亮吉
几日人閒蝶却忙,引人花底款游廊。
伤春正忆昨年事,迎面一枝红海棠。
首句 “几日人閒蝶却忙”:将人与蝶进行对比,“人閒” 突出诗人在病愈后的闲适状态,而 “蝶却忙” 则描绘出蝴蝶在花丛中忙碌穿梭的景象,以蝶的忙碌衬托出人的清闲,同时也勾勒出一幅春日蝶舞花丛的生机勃勃画面。
次句 “引人花底款游廊”:蝴蝶似乎在引导着诗人来到花下的游廊,“款” 字有缓慢、从容之意,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花丛间悠然漫步的姿态,他被蝴蝶引领着,陶醉于眼前的美景,悠然自得地在游廊间欣赏着花朵。
第三句 “伤春正忆昨年事”:在这美好的春日里,诗人却因伤春而回忆起去年的事情。也许去年此时也有相似的美景,或者有一些与春天相关的难忘经历,而如今时光流转,引发了诗人内心淡淡的惆怅和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末句 “迎面一枝红海棠”:正在诗人沉浸于伤春情绪和回忆中时,一枝鲜艳的红海棠出现在眼前。这突然出现的红海棠,给画面增添了鲜明的色彩,也使诗歌的意境为之一转。它或许是春天美好事物的象征,在诗人伤春之际,以其娇艳的姿态提醒着诗人要珍惜当下的春光,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文的伤感氛围。

三月廿五日小病初愈至法源寺看花适得崔三景侃书却寄 其三 清 · 洪亮吉
冥蒙花外语呢喃,燕子真同佛一龛。
千尺绿阴吹不断,粉红墙北是江南。
首句 “冥蒙花外语呢喃”:描绘出一幅朦胧的画面,在繁花似锦的环境中,传来轻柔的呢喃细语。这里的 “冥蒙” 营造出一种烟雨朦胧、花影迷离的氛围,而 “语呢喃” 可能是指鸟儿在花丛间轻声啼叫,仿佛在相互诉说着什么,给人一种清幽、静谧又充满生机的感觉。
次句 “燕子真同佛一龛”:将燕子与佛龛联系在一起,燕子在寺庙(法源寺)的佛龛旁筑巢栖息,仿佛与佛一同共处。这种独特的意象组合,既体现了法源寺的宁静祥和,也暗示了燕子在这里如同受到佛法的庇护,自由自在,同时也为寺庙增添了一份灵动的气息,使整个画面更具禅意。
第三句 “千尺绿阴吹不断”:形容绿树成荫,那千尺之长的绿荫仿佛有着坚韧的力量,即使有风吹过也不会被轻易吹散。“千尺”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绿荫的繁茂和浓密,给人一种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视觉感受,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力量。
末句 “粉红墙北是江南”:诗人眼前的粉红墙,可能是法源寺的院墙,而墙北的景色,在诗人眼中竟宛如江南水乡般秀丽。这一句通过巧妙的联想和想象,将北方寺庙的景色与江南的柔美相融合,拓宽了诗歌的意境。“江南” 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烟雨朦胧、小桥流水的柔美风光,诗人将此地的景色与江南相提并论,足见他对法源寺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月廿五日小病初愈至法源寺看花适得崔三景侃书却寄 其四 清 · 洪亮吉
莺莺燕燕可怜春,乍款花枝乍款人。
无数乱红飞上柳,更疑杨柳是花身。
首句 “莺莺燕燕可怜春”:描绘出一幅春日莺燕纷飞的活泼画面。“莺莺燕燕” 生动地表现出莺燕在春天里欢快嬉戏的情景,“可怜春” 则直接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怜惜与喜爱之情,赋予了春天一种惹人怜爱的特质,也奠定了整首诗的欢快基调。
次句 “乍款花枝乍款人”:“乍款” 二字用得巧妙,写出了莺燕时而在花枝间停留、时而又飞向人的灵动姿态。它们似乎在与花枝亲昵,又好像在与诗人互动,将莺燕的活泼可爱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氛围。
第三句 “无数乱红飞上柳”:此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无数飘落的花瓣如雪花般纷纷扬扬地飞上柳枝。“乱红” 形象地写出了落花的纷繁杂乱,同时也点明了暮春时节百花凋零的景象,而 “飞上柳” 则给人一种落花与柳枝相互映衬的美感,仿佛落花不甘离去,要在柳枝上寻找新的依托,为春天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末句 “更疑杨柳是花身”:在看到无数落花飞上柳枝后,诗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杨柳也变成了花的身躯。这一奇妙的想象,进一步强化了落花与柳枝交织的画面,将春天的烂漫与美好推向了极致。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春天景色的陶醉,在他眼中,此时的杨柳与落花已经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春日美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