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是清代画家王鉴的作品,仿宋代画家江贯道风格创作而成。江贯道是江南人,成亲后搬到镇江生活。看惯了江南山水景色,笔下山水多为烟江叠嶂景色。对于画家而言,画熟悉的景色容易兴奋,表现出高超的水准。史料中记载,江贯道刚开始学画的时候,学的是李成、郭熙画法。直到他搬到镇江后,受生活地域影响,画中多了江南韵味。据说,米芾曾经指导过江贯道,帮助他从北派风格转为南派风格。
镇江当地有个书画收藏大家,开放家中藏品供他学习。江贯道看了五代画家董源、巨然的真迹后,很喜欢前辈画中流露的平淡奇崛韵味。这些积累让他尝试创作长卷、大幅作品,取得了很高成就。王鉴仿江贯道山水主要为了学习如何表现江南山水的清润灵秀。

王鉴 仿古山水
了解了江贯道的风格,再看王鉴的仿作有哪些优点吧。画家在创作中常常先画前景,故此在欣赏的时候也从前景开始。按着画家的创作步骤欣赏,更容易体会到笔墨构图上的特点。前景是典型的平远法构图,通过一组山石杂树将欣赏者带入山水空间。墨色偏淡,复笔勾画山石轮廓结构。古人说想要画好山石,勾勒技法必须过关。
王鉴采用的方法也不难,除了墨色清淡还不断强调用笔的提按变化。为了体现用笔的丰富性,王鉴在前景画了一组杂树,利用点与线的对比,表现出空间由近及远向中景过渡。他在画树石的时候会不断调锋,让画中山石在肌理质地上具有立体感。

王鉴 仿古山水 局部
中景的细节更加丰富,整体还是以淡墨为主。王鉴这么喜欢淡墨,很多时候是他自己的创作习惯,并非完全复制江贯道的画法。画中出现了三处和水有关的细节,从右到左分别是溪涧、转折蜿蜒的河流、石壁上飞流而下的瀑布。
之所以有这么多水景,就是为了让画中出现的云气更加合理。无论是瀑布飞溅的水花还是溪流河水蒸发的水汽,最终都变成了山岚雾气。宋代画家在创作中强调自然主义风格,想办法让画中细节具有合理性。王鉴在临仿过程中注意了这个问题。

王鉴 仿古山水 局部
随着空间的变化,王鉴用的皴法也产生了变化。瀑布附近用折带皴表现山石陡峭,溪涧附近用披麻皴表现石块厚重苍润。两种皴法都是线条皴,具有相似的调性,故而可以在一幅画中出现。为了增加雅趣,他用到了一些点景元素,坐在水边观看远山的雅士,溪涧上架起来的木桥,密林深处隐藏的古寺。细节丰富可以让人发散想象力,更容易理解他在笔墨上的技巧。
当然了这幅仿古山水也不是尽善尽美,在空间上处理出现了一些问题。中景和远景没有画清楚。从山中杂树可以看出大概的空间分布,细细品味就能发现当灌木变为苔点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空间距离支持这一变化。

王鉴 仿古山水 局部
仿宋人山水,一定要突出自然特征,画出生动美好的韵味。笔墨上没有问题,构图上不太理想,看来王鉴距离宋代画家的艺术高度还有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