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伯虎生于明代成化年间,他的父亲是苏州商人。由于他出生那年是庚寅年,出生的时辰是寅时,他的家人给他起名为唐寅。在天干地支中,寅对应虎,作为家中长子,故此又叫伯虎。

唐伯虎小时候在家里的小店打杂,店铺中堂挂着字画。他看久之后,就对照字画进行临仿。光顾店铺的客人都夸这个孩子天赋高,于是唐伯虎的父亲送他去读书。只上了三年私塾,唐伯虎就在府试中脱颖而出,考中了秀才第一名。苏州有那么多读书人,他这个第一名的含金量很高,就有了“才子”的称号。

小小年纪,能文擅画,哪怕在名家辈出的苏州,也赢得了偌大名气。参加府试之后,就要参加乡试了。唐伯虎在28岁那年,前往金陵参加科举,高中解元。人们都说他肯定能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大展身手。乡试第二年,唐伯虎进京应试。他和一个叫徐经的朋友结伴赶赴京城,徐经是富商之子带着唐伯虎在考试前拜见了礼部右侍郎。没想到这次拜见竟然惹出了天大的麻烦。礼部右侍郎程敏政是会试考官之一,唐伯虎结束会试之后,有人造谣说唐伯虎和徐经舞弊。

在古代,科举舞弊是大案,只要牵扯其中很难脱身。哪怕唐伯虎只是有了嫌疑,也断了他的仕途之路。这次进京赶考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根据《明史》中的记载,有想要针对程敏政,唐伯虎和徐经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凭唐伯虎的才华和傲气,他参加会试信心百倍,根本没有理由搞一些小动作。

蒙受冤屈,无奈返乡,唐伯虎遭遇了灭顶之灾。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诗文书画创作中来,他曾经画过一些表达隐逸情怀的山水,充满了他对现实生活中倾轧陷害的不满。回到苏州后,唐伯虎没有获得家人的温暖,也鲜有朋友登门问候。他决定走出家门,为从事艺术创作积累素材。他游历一年之久,回到苏州后在城北盖了一座小院,起名为“桃花庵”。诗中提到的“不炼金丹不坐禅”,描写了这段经历。

唐伯虎在40多岁的时候,收到了宁王朱宸濠的邀请。他觉得这是走上仕途的良机,于是兴冲冲地赶往江西。随着对朱宸濠的了解增加,唐伯虎发现宁王有谋反的心思。为了远离是非之地,他不惜装疯卖傻。宁王觉得唐伯虎脑子坏掉了,将他逐出王府。唐伯虎终于逃过一劫。几年后,宁王谋反,后被皇帝赐死。唐伯虎回想此事,依然觉得担心害怕。

经历了太多挫折,让唐伯虎感到有些绝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他痛苦不堪,为了寻找解脱,艺术创作支撑了他的精神世界。故此,他才有底气喊出,“不使人间造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