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过年是我们家的传统。但凡是条件允许,一定是要回的。当儿子的要是不回家,那门神、春联,还有大红的福字谁来贴?
传统就是传统,就算年味再淡,一代代人思想里面根深蒂固的东西也一直在传承。即使是年味越来越淡,也只是淡了,不是丢了。
农历腊月二十二,母亲在大雪将来之前就回了老家。同回的还有放了假的雨涵和博涵。母亲是怕大雪耽搁回家的时间,儿女是想脱离他们老爸的约束,各有各的诉求,主打一个想回。
准备年货是母亲的拿手小菜,做儿女的只需把人民币准备好即可。至于准备些什么,怎么准备,那就不需要我们再操心了。但凡你多问一句,都是多事。
说起来还要感谢那场大雨。不是它淋塌了老房,也不会下决心盖新房。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房住起来就是比老房要来得熨帖。母亲收拾起来也简单了许多,再加上有雨涵的帮忙,更是小菜一碟。
大年三十才回家,母亲已经习惯了她儿子的这种生活节奏,再也没有像多年前那样催促我往家赶。她心里明白,儿子不回去自然是有回不去的理由。能回去的时候,自然就回去了。毕竟,归心似箭。
回到老家,除了新鲜感之外,更多的还是莫名的亲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面面由心的笑脸,一口口标准的老家话,都在启迪着我过往的回忆。回忆中有个中滋味,这滋味中更多的是一份美好。
年三十的午饭是丰盛的,因为人口少,菜的数量不多,但很精致,个个都是我们爱吃的硬菜。因为刘医生全天要上门诊,就母亲、雨涵、博涵和我四口人在家,吃不了多少。博涵那种典型的话唠精神,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显得格外热闹,有他在,你想安静片刻都不行。
午饭后稍作休息,赶忙请出“祖爷轴”,挂在早就选定的位置。“祖爷轴”上印着老高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传承到父辈已是第十六代。接着又请出爷爷、奶奶还有父亲的照片,一番擦洗后排摆上,等着上坟去请。
上坟去请先人,对于我们家族来说是件大事。你家喊喊他家,他家喊喊我家,高家的男丁能去的都鱼贯而出。那可谓是人头攒动,声势浩大。
去的路上一顿炮仗。可喜的是,今年博涵学会了放炮,且一发不可收拾,放起来没玩。他的活泼劲,引得一众叔叔辈的逗乐。毕竟像博涵这样正是放炮年纪的小辈,还真是没有。叔叔逗侄子,一斗一个准。再加上博涵脸皮还不算薄,小嘴再稍微甜一点,这边没放完,那边又捧来一大捧。博涵真是玩了个痛快。
到祖爷那里去请,到自己老辈那里去请,一家一家相互之间说着祈福的话。有的是让保佑发财的,有的是让保佑学业有成的,有的是让保佑事业亨通的,有的是让保佑人丁兴旺的,各有各的祈,各有各的求。想必祖爷也该是有求必应吧。光看大家一个个趴在地上叩头的模样,祖爷也该是心里乐开了花。
先人请回家,接着就是包饺子。男丁都跑到大门口吹牛去了,等家里一喊,个人才回个人家。上香,上供,烧纸,叩拜,放炮,这些程序一个都不能少。今年有博涵帮忙放炮,显得轻松多了。不一会儿就是吃饺子,过后就是各玩各的。
母亲和本家的婶娘去村里的娘娘庙祈福,雨涵躲在房间里刷视频、聊天,博涵则跑出去找他的小伙伴放炮。而我,其实是没地方去的。老家的朋友都很少联系,各有各的空间和圈子,硬去联系,也不见得就舒服。
朋友不联系,叔叔辈还是要联系的。像我这个年纪的小辈,在同辈里算是年纪大的了,和叔叔们一起玩两把牌,就成了每年三十的必修课。说是玩牌,其实就是在消磨时间的过程中,又可以闲聊闲聊,彼此了解一下过去一年的状况。尤其是现在生活的圈子越来越大越来越散,不聊真是不知道。
常年不见,就会有相对明显的感受。今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叔叔们好像是有点老的迹象了。以前总觉得只是辈隔着,现在感觉状态好像也隔着。当然,这也只是一种错觉而已。老这种事,不可能紧着叔叔辈嚯嚯,哪会放过我们这几个小辈。只是自己老不自知罢了。
一般都会玩到半夜,鞭炮四起,就到了回家睡觉的时候。睡不了多大会儿,就要起五更,就要去给长辈拜年,所以必须睡,必须尽快睡。
初一五点就要开始起床,排摆香案,有“刀头”,有瓜子、苹果、糖和雪饼。饺子煮好也要供上。上香,烧纸,放鞭,叩拜,然后就要开始拜年。
先是三叔四叔两家,这是要送汤的。现在的人都懒省事,把汤改成了汤圆,也取了团团圆圆的意思,也挺好。带着雨涵、博涵一起去拜年,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对爷爷奶奶加深加深印象。
板叔、国叔、山叔,这是进门近支,还有登叔,这和我父亲同一个爷爷。再长他们一辈的,还有四爷、五爷,四爷逢春节不在家,五爷是我们家族的第一人。
同一大家还有不井哥,平辈,只需给牌位叩头。
喜洲伯从宗族上讲不算太近,从关系上讲,比亲的也差不多少。
再远一点的,福州(已不在)、福喜、福顺,胜利、顺利,还有庭哥、伍哥、健哥他们三家的伯父,也是要一一去拜年的。
再远一些的,已然不再跑了。许是我不懂事的缘故,总是觉得我都认不过来,光靠过年去拜个年叩个头,太虚。
光这年拜下来,累得我气喘吁吁,有点扛不住。紧跟着还要上坟,又是一通忙活。
天早方亮了,叔叔们说要去万花老家,要去姑娘坟,要去青龙宫。我本是不太想去,想休息休息。听母亲说的那个意思,还是想让我去,去就去吧。
我提了个条件,说是母亲去我就去,母亲不去我就不去。不为别的,只是想让母亲也一起去转转,散散心。一路领着雨涵、博涵,想必母亲也会很开心的。
万花庄,高家从这里迁到裕国庄,到我这一代已是十七代了。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迁出去的,也能体会到当初的不易。大概是生活所迫,又或者是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不得不迁徙二十公里左右。现在二十公里不算啥,当年的二十公里,或许就是另外一个小朝廷了。
姑娘坟,葬的是高家的姑娘。青龙宫,供的是高家的女婿。这中间的典故,想必已是口口相传,越传越神乎其神。且不论传说的真假,必是龙王爷、龙王奶奶当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才会被后人赞扬和传颂至今。
而我们后人,也要懂得如何做人做事,向高家的姑娘、姑爷膜拜、致敬和学习。
今年是甲辰龙年,愿高家的儿女都能幸福安康,愿未来的每一年都能如此守望。
年味正浓,搁笔至此,初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