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娃”已经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到底为什么不生呢?
说来说去,最后总归一句话:养育成本太高了。
果真如此吗?
老北以为,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核心问题并不在此。
01
说核心问题之前,必须先说说生娃的好处。
可以传宗接代,可以养娃防老,可以给人生提供情绪价值,比如成就感快乐感幸福感。
先别急着否定。
这些好处是真实存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如果你不认同,可以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你实现了财富自由,你想不想生个娃?
当然是想的吧!人类幼崽谁不喜欢?
没有负担,没有压力,没有焦虑,绝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生娃养娃的。
毕竟,孩子确实能够提供无可替代的情绪价值。
就像一些妈妈说的,再苦再累,回家看见了娃的笑脸,心里还是暖洋洋的。
可为什么还不生呢?
因为在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中,娃提供的这些“好处”已经不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02
在传统的价值观中,传宗接代被视为一种责任,甚至是一种义务。
青年男女成年之后,都会自觉的“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的生。
现在呢?
谁爱接谁接?我不接自然会有人接!
不传宗接代,也不会天打雷劈,也能过得好好的,甚至过得更滋润更自在。
在传统的价值观中,养儿防老是天经地义的,就像是一个投资。
现在呢?
养娃防老?不啃老就谢天谢地了。
提供情绪价值?不把爹妈气得一佛跳脚二佛升天就阿弥陀佛了。
说一千道一万,跟养娃成本没一毛钱关系,是价值观变了!
传统价值不再存在,而新的价值观还没有建立。
价值观处于混乱之中,人人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而是更多的问自己:
生娃,意义何在?
03
生娃,已经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变成了一种精神寄托。
年轻人希望通过养育孩子,找到生活的乐趣,甚至填补内心的空虚。
但当他们发现,孩子并不能解决上述的问题时,生娃的意义也就被削弱了。
他们不断在反思:为啥生?为谁生?
如果是为社会生,那就请社会履行抚养义务。
如果是为父母生,那就请父母全力以赴帮助养育。
如果是为自己生,那就请尊重个人的选择。
现在的年轻人,只为自己负责,不为他人负责,更不会为社会负责。
如果只是为了一种人生体验而去生娃,对娃本身也是不公平的。
04
生育成本仅仅只是个经济问题,更复杂的是对未来的焦虑。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年轻人对生活本身都充满了迷茫和忧虑,更遑论承担起抚养下一代的责任。
以前的人为啥愿意生娃?
因为未来是确定的。
比如工资是固定的,岗位是固定的。
虽然知道穷,但是穷得非常踏实。
生完娃之后,也可以预知到,3年以后能买个彩电,4年以后能买个摩托车。
生活有期待,有盼头。
现在呢?
一切都不确定!
毕业即失业就不说了,谈什么生娃。
上着班的,头上悬一把裁员降薪的大刀,还敢生娃吗?
面对一个不确定性的未来,谁敢背一个重包袱?
就像要翻一座山,翻得过翻不过去都不清楚,还先背个100斤的包袱,谁敢呢?
05
人生要的是幸福,不仅自己幸福,娃也得幸福,对吧?
如果自己都感觉不到幸福,怎么能保障娃的幸福?
以前说,生个孩子就是多添双筷子的事儿,没啥了不起。
老大的衣服老二穿,老三还可以接着穿。
现在行吗?肯定不行!凭什么让咱家娃穿破衣服?
吃饱穿暖远远不是幸福。
承担不起给孩子幸福的责任,那就只能先卸下责任,不生娃。
如果一个人认为生娃是一种治愈,一种幸福,他自然会生。
如果不是,那谁也强迫不了他生,即便给再多的好处也不可能。
06
生了娃的父母,还真不一定是养不起,而是耗不起。
现在的人生娃不是为了谋利,更不会是为了养老。
真正需要付出的,钱只是一个方面。
影响生育率最大的问题是,能否负担得起照顾和养育小孩的时间成本。
娃进幼儿园之前需要全天照料,读小学之前基本上有半天需要照料。
读小学之后也要检查功课、陪伴玩耍、沟通交流等,平均到每天至少5~6小时以上。
现在的打工人要加班,很辛苦,假如全年300天以上出勤、日工作13~14小时,哪有那么多时间照料孩子呢?
说得更通俗一点,连性生活都挤不出时间来过,还怎么生娃?
07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今天的年轻人,也需要有这样的勇气,去直面生娃以及背后深层次的矛盾。
养育成本高,只不过是一个借口。
你这一代也许竞争不过别人,但不代表以后不行,有孩子、有后代才有希望,对吧?
#头条开新年#\u0002
#你赞同穷人不生孩子吗?#\u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