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后,历年出生人口数量起起落落,既折射出新中国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观念与生活变迁。
01
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出生人口1275万,解放战争还没完全结束,这个生育率真不算低。
之后连年增长,在1954年达到一个高峰,2232万,属于二战结束后,第一波世界范围内的婴儿潮。
随后的四年,出生人口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每年都接近1900-2100万。
1959年开始,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出生人口断崖式下跌,从1600万跌至949万。
02
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出生人口报复式反弹,达到了2451万,出现了第二波婴儿潮。
而在1963年,创造了一个顶峰,出生人口2934万,险些突破3000万。
那个时候,国家鼓励生育,哪一家没三五个兄弟姐妹,感觉出门都很弱势。
之后虽然略有下降,但也保持高位运行,连续十年保持在2500万以上。
即便是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70年代前五年,也始终保持在2000万以上。
但是,计划生育的宣传和推广也起了作用,出生人口呈下降趋势。
03
在1976年,出生人口跌至2000万以下,为1849万,之后连年下跌。
直至1981年,再次突破了2000万。
因为第一波婴儿潮的50后进入结婚生育期,出生人口大幅反弹,是第三波婴儿潮。
1982年9月,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
这一年,抢着生的比较多,出生人口创造了近10年的新高,达到了2230万。
随后三年,出生人口在2000万左右徘徊,在1987年再创近期新高2508万。
这是因为,新中国人口出生高峰时段的60后,逐步进入了结婚生育期。
04
从1987年开始,出生人口不断下降,从2508万,每年以50万-100万左右的速度缓慢走低。
这种情况持续了10年左右,到1998年跌出2000万,为1934万。
其中有经济不景气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至此,出生人口一路下跌,国家各种激励措施出台,也没能扭转下跌的颓势。
05
2002年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出生人口为1641万。
之后一直到2011年,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
出生人口基本稳定在1500万-1600万之间,持续了10几年。
80后开始进入结婚生育期,却没有带来出生人口走高。
06
2013年11月开始,实施“单独二胎”,确实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出生人口从2013年的1640万逐渐攀升至2016年的1786万。
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有人口专家预测,当年会有4995万出生人口,出现第四波婴儿潮。
虽然没有出现专家预测的那么乐观,但也创造了近年来的一个最高峰。
自此出生人口始终“萎靡不振”,每年以100万-200万左右的速度,再次出现断崖式下跌。
07
新中国的出生人口,终于在2022年,跌破了千万,为956万。
2023年为902万,2024年的龙宝宝,也救不了低迷的生育率,出生人口预计只有880万。
就好比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新生人口甚至还赶不上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联合国专家预测,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中国人口总量将在近几年跌破14亿。
08
出生人口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
1、政策影响
中国实施了长达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了夫妻生育的子女数量。
虽然近几年二胎三胎逐渐放开,但长期实施的影响仍然存在,导致生育率下降。
2、社会变迁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结构变化,许多家庭更加注重经济压力、教育负担和生活成本等因素,选择减少生或不生。
3、教育压力
中国教育竞争激烈,家长普遍面临着为子女提供更好教育资源和更好发展机会的压力。
这使得一些家庭更倾向于只生一个娃,以便更好地关注和支持娃的教育。
4、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和就业压力也是影响生育率的因素之一。
许多年轻夫妇为了经济稳定和职业发展,选择推迟生育或减少生育。
5、生活方式变化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事业、个人发展和生活品质,从而影响了生育意愿和行为。
09
大家对照一下,你出生在哪一年?同龄人是多还是少?
出生人口逐年下降,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