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出访日本的中国大使,把筷子引进东瀛,优秀到让天皇献上女儿

文史砖家 2021-02-14 21:26:59

文|格瓦拉同志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早在汉武帝时期,中日之间便已经开始进行交往,但直到隋朝之前,一直都是日本单方面遣使访华,但从无中国使节回访。直到隋炀帝在位时,鸿胪卿掌客裴世清才作为中国使臣出访日本,而他也是中国史上第一位出访日本的大使。那么,裴世清访日期间都受到怎样的接待?期间都发生过哪些趣闻?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01奉命出访

裴世清,河东郡闻喜县人,出身于数百年名门望族-闻喜裴氏,在隋朝官至文林郎、鸿胪卿掌客。按照隋唐官制,鸿胪寺主掌朝会仪节,兼掌接待外国使节,职能类似于今天的外交部,长官为鸿胪寺卿,而鸿胪卿掌客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应属于专掌外交接待事务的中层官员。裴世清作为大使访华,源自对日本使臣小野妹子(汉名为苏因高,男性)访隋的回访。

隋炀帝画像

大业三年(607年),日使小野妹子一行抵达洛阳,并向隋炀帝呈递国书,由于国书抬头处写道“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属于严重的僭越行为(按:日本是中国的藩属国,其君主不得自称天子),因而令隋炀帝勃然大怒。虽则如此,隋炀帝还是派遣裴世清为使者回访日本,一来为安抚该国,二来考察对方的国情、虚实。

大业四年(608年),在小野妹子的陪同下,裴世清正式踏上访问的日本的行程。一行人由山东沿海登船东行,经百济、竹岛、都斯麻国(今日本对马岛)、一支国(壹岐岛),最终在竹斯国(即筑紫国,今福冈县一带)登陆。随后,使团舍舟登陆,向东经过秦王国(今地不详)及其他10余个日本附属国,终于在同年八月进入当时的国都奈良。

遣隋使船

当时正值推古女天皇在位,而掌管朝政的则是圣德太子,姑侄二人均是中华文化的仰慕者。正因如此,当裴世清进入奈良城后,推古女天皇和圣德太子排出盛大的仪仗队伍来欢迎他,并命令文武百官都身穿盛装来参加会见仪式,由此可见日本对隋使的重视程度(详情见《隋书·卷八十一·东夷传》)。

推古天皇画像

在拜见推古天皇时,裴世清献上国书,并以炀帝的口吻慰劳日本,重申两国交好之谊。而推古天皇则对裴世清表达仰慕隋朝之情,希望以中国为师,跟先前国书中的傲慢态度大相径庭(“既至彼都,其王与清相见,大悦,曰:‘我闻海西有大隋,礼义之国,故遣朝贡。我夷人僻在海隅,不闻礼义,是以稽留境内,不即相见。今故清道饰馆,以待大使,冀闻大国惟新之化。’”出处同上)。

02在日趣闻

裴世清访日期间,有两件趣闻值得大书特书。据日本学者山内昶考证,推古天皇在宫中设宴招待隋朝使节时,听从小野妹子的建议,采用中国的餐桌礼节,以两双筷子和汤匙作为正式餐具,摆放在餐盘内,这也是日本最早使用筷子的正式记录。换句话说,源自中国的箸文化,跟随裴世清同时进入日本。

日本的筷子文化由中国引进

除此之外,距日本野史记载,推古天皇曾把女儿送进隋使居住的驿馆,命她好生服侍裴世清。日本皇室长期以来实行血亲通婚,公主几乎不下嫁臣民,跟外国人通婚更是极其罕见。推古天皇之所以打破祖制,在于她看到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才华出众的裴世清后,在极度欣赏之余,竟然产生一个大胆的念头,通过联姻的形式来改善日本皇室的基因,使子孙们永远优秀。

日本古代公主画像

推古天皇的想法虽然近乎荒诞,但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也有它的合理之处。毕竟,隋唐时期的日本人不仅身材矮小,而且在智力、文明开化程度等方面都远不及中华人士,而要想尽快扭转不利的局面,让日本公主与中国使节结合,未尝不是绝佳办法。因此,不管这件事真实与否,至少代表了当时日本部分皇室成员的认知。

03悄然谢世

裴世清在日本共停留1个多月,通过近距离观察岛国社会生活的方面,从而获得大量有关日本完整、准确的“一手资料”。同年九月,裴世清圆满完成访日任务,随后率团返回中国。作为首位访问日本的中国大使,裴世清到东瀛的访问,不仅促进中日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还使得中国加深对日本的直观、深入了解,其重要意义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日本奈良城平面图

裴世清访日虽然硕果累累,但并未引起隋炀帝的重视,而他的官爵也没有因此得到提升。隋炀帝在江都被弑杀后,裴世清转而为唐朝效力,历任驾部郎中、江州刺史等职务,何时退休和去世、死于何处、享年多少,后世皆都不得而知。作为首位访日大使,裴世清最终以如此悄然的方式谢幕,实在是令人唏嘘。

参考文献

魏征(唐):《隋书》,中华书局2018年版。

李延寿(唐):《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司马光(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

山内昶(日):《食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0 阅读:52
文史砖家

文史砖家

帮助你打开脑洞,换个姿势读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