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哪吒》火了,在成为了中国影史上的票房第一之后,已经准备去争霸全球票房了,剧中对哪吒的全新演绎,也成了很多人模仿的对象。据说有孩子在玩游戏、在课余时间,已经开始将哪吒的经典台词挂在嘴边,其中就有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电影里哪吒的这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被很多人解读为了抛开外界的误解和偏见,面对命运的安排和挑战,通过自己一次次不服输的精神发挥,风云际会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敢于应对挑战,敢于打破世俗和权威,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喜欢电影的朋友,应该对这句台词并不陌生,知道这不是这句台词被电影里的人物首次讲出来了。可以说,这句台词在影视剧里的出现频率是相当高的。网络小说《悟空传》里,孙悟空也用过这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要诛我,我便诛天”,是不是跟电影《哪吒》具有类似的意境和剧情?93版电影《太极张三丰》里,钱小豪饰演的反派董天宝一角,一度被人称亮眼过了李连杰饰演的张三丰。为了荣华富贵,为了改变出身底层的境遇,董天宝不惜出卖多年出生入死的兄弟朋友爱人,不惜对刘公公卑躬屈膝最后获得后者赏识提拔之后一杀了之,在跟张三丰代表的正邪终极对决中,喊出了这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最后还是难逃众叛亲离一命呜呼的命运。98年电影版的《风云:雄霸天下》里,反派大boss雄霸面对剧中的神算泥菩萨推算的,“成也风云,败也风云”的命运安排,苦练自己的武力值,不惜用各种手段包括用自己的女儿作手段,挑拨和诛杀成就了自己却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风云二将,最后在阴谋暴露之后,不“顺应天命”的也喊出了这句台词,“我不相信命运,人定胜天,我自己的命运由我自己来掌握,我偏要逆天改命。”,最终也是邪不胜正。
据此可见,“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本身并没有什么正邪之分,也不是什么《哪吒》里的原创道理,究竟出处来自哪里呢?
据称,明代官员、思想家袁黄成书于1602年的劝善书《了凡四训》(别名:《命自我立》)里有,“我命由我不由天,命由己造,福由己求,一切靠自己。”书中讲到,袁黄成年轻时,曾经被一算命大师预测出了应该参加科举考试,并且算出了哪一年考试,靠第几名,能当个什么官,能活多少岁,并且指出此生注定无子。随着时间的验证,大师的预测一一应验,袁黄成也就相信了自己是这辈子注定是个小官、膝下无子的命运。直到34岁,袁黄成去栖霞山拜谒云谷禅师,与云谷禅师相对而坐禅修三天三夜。禅师反问袁黄成,为何不从反省自身的原因,寻找不能高官厚禄及子孙绵延的原因?袁黄成认真反省自己,找出了自己身上一大堆的毛病,禅师进而点化袁黄成,既然已经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就要努力改正其,这就是积德扬善,时候到了就会改变命运的。袁黄成谨记禅师教诲,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加强修为,此后不仅一路高升,有了11个儿子,而且比此前大师预测的寿命延长了21年。此外的再往前推,”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的重要教义之一。晋代道教思想家葛洪公元317年在《抱朴子内篇》也有“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葛洪他一度做过晋朝的中高级官员,最大的兴趣是炼丹成仙。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卷十六《黄白》有:“龟甲文曰: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道家认为,个人的生命同天地一样,都是由自然之气所化生,人如果凭借智慧通过造化之理,参悟阴阳之机,修道守气,返本归根,就可以与道同在,寿比天长。以上资料均来自网络,并非烟语君杜撰的。之所以今天想到这个话题,而且寻根问源了一把,只因目前在网络上,对这句“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理解,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可行的说法,一种是不可行的说法。可行者认为:不服命运的安排,只要自己肯努力有头脑能忍辱负重,就可以逆天改命的实现阶层跨越,并且举出了无数名人成功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用来激励自己和别人。不可行者认为: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与生俱来的,尤其是当已经利益固化阶层固化时,就像神话传说里的悟空沉香哪吒等等,无论自己本事多么大,最后还是被命运收服了。一味的劝人不惜代价的逆天改命,最后结果很可能就是牺牲了自己,就像雄霸董天宝一样。
两种观点貌似都有道理,争论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相信很多人时时也有这样的困惑,在人生大事上不停地在究竟是应该搏一把还是听天由命之间来回徘徊。这时候,就需要从”我命在我不在天”这句话的本源作者写出这句话时的感悟来理解。以上可见,无论是作为道家思想,还是劝善书的名言,”我命在我不在天”强调的都是通过克服自身缺点、守住本真来改变命运,进而改善世界,而不是通过破坏性的要求世界适应自己欲求的方式来实现。否则的话,就会是以卵击石、白白牺牲了自己。电影《哪吒》里包括哪吒在内一系列角色,都处于出身束缚与上进需求的矛盾和抉择之中无法调和,最后都是你死我活的博然一击,看似酣畅淋漓,打着“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名言,干的却是背离了这句话本意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