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的大背景下,碧桂园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近期,碧桂园宣布出售所持蓝箭航天股份,同时其保交楼项目也在稳步推进,这些动态对于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引发了市场对其未来走势的诸多猜测。
(一)交易详情
蓝箭航天作为一家在2015 年成立的民营商业火箭研发、制造和发射服务企业,专注于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的研发及生产,在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在技术突破上成果显著,旗下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标志着中国全面掌握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关键技术 ,这也凸显了蓝箭航天在该领域的技术领先性。
回顾碧桂园对蓝箭航天的投资,早在 2019 年 12 月,碧桂园创投就独家投资蓝箭航天5 亿元 C 轮融资,创下当时国内商业航天领域最大单笔投资纪录。2020 年 9 月,碧桂园创投再次作为联合领投方参与 C + 轮融资。在火箭研发过程中,蓝箭航天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雄厚技术实力、坚定航天信心与独特差异化路线才能突破重围。而碧桂园创投凭借其在高科技及高技术领域的了解、洞察力和耐心,给予蓝箭航天长期支持,成为其股权占比最高的机构投资方,蓝箭航天的火箭箭体上也曾出现碧桂园创投的 Logo。
2025 年 4 月 25 日,碧桂园控股发布公告,宣布已达成出售蓝箭航天约 11.063% 股份的交易,总价为 13.05 亿元。此次交易通过两个买方 —— 广州信德箭成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佛山市南海区睿正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它们同为碧桂园的间接非全资有限合伙企业。其中,4 月 7 日,卖方一已与 7 家买方达成相关现有股份转让协议,以每股 48.74 元出售了蓝箭航天约 4.536% 股份,总代价 5.35 亿元;4 月 25 日,卖方又与买方一订立股份转让协议一,以相同单价每股 48.74 元出售蓝箭航天约 6.527% 股份,总代价 7.7 亿元。交易完成后,碧桂园将不再持有蓝箭航天的任何权益。
(二)对公司的帮助
资金回笼,缓解流动性压力:从财务角度来看,这笔交易为碧桂园带来了可观的现金流。在房地产行业低迷及融资渠道受限的当下,企业急需提升流动性。此次资产出售预计为碧桂园带来约3.7 亿元的税前累计收益,主要源于交易代价与初始投资成本的差额。公司拟将所得款项用作集团的一般营运资金,目前打算主要用于保交楼等项目建设开支,这对于缓解当前资金紧张局面、保障项目推进有着重要意义。
优化资产配置,聚焦核心业务: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形势严峻,碧桂园主动调整投资组合,将资源向核心的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业务聚焦。此前,集团仅于蓝箭航天持有少数权益,此时选择出售股份,是对自身资产结构的一次优化,有助于集中精力应对房地产主业的挑战,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
碧桂园自2022 年以来已处置难销类资产及盘活沉淀资金回笼超 600 亿元,并在近三年来实现交付房屋约 170 万套,交付量在第三方榜单上持续领先。成本控制方面,通过最大限度削减支出,大幅压降非核心非必要的经营支出,优化组织架构,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促使 2024 年营销及市场推广成本和行政费用在此前基础上继续下降 40.2%。通过一系列举措,在保交楼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信心。
2022 年保交房近 70 万套,在当年 1-9 月,碧桂园连同其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的项目已在 30 个省、267 座城市、910 个区县,累计合同交付共 45 万户房屋,交付量在行业内稳居头部。
2023 年,碧桂园交付超 60 万套,仅上半年就实现累计交付房屋 27.8 万套,累计交付面积 3438 万平方米,据亿翰智库发布的《2023 年 1-6 月中国典型房企交付套数 TOP50》数据,在交付量上碧桂园位居行业第一 。
2024 年,碧桂园累计交付房屋超 38 万套,累计交付面积约 4608 万平方米,涉及 242 个城市 。
2025 年,碧桂园仍有约 21 万套房屋的交付任务,相较于之前年份任务量有所减少。接下来,碧桂园若能将出售蓝箭航天股份等回笼资金合理运用,持续优化资金与项目管理,有望顺利完成 2025 年保交楼目标,进一步稳定市场信心 。
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碧桂园面临流动性压力的当下,此次出售蓝箭航天股份,更多是基于自身战略调整与资金需求。从 2019 年积极投资布局商业航天领域,到如今选择退出,这一转变反映出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资源配置的重新审视。在当前形势下,碧桂园聚焦房地产主业,将资金回笼用于保交楼等核心业务,是应对市场挑战、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应对之举 。未来,其发展走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市场将持续关注其战略落地与经营成效。
对此你们怎么看?喜欢请关注点赞转发,欢迎文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