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位道家学者,写下的雨水词有多绝?连苏轼黄庭坚都争相续写

卿清点墨诗意燃 2025-02-17 09:10:32

一帘烟雨里,西塞山的青石阶正沁着水光。白鹭掠过湿漉漉的天空,翅尖沾着桃花酿成的雨珠,倏忽没入云霭深处。

此刻的江南像一轴正在晕染的绢画,而那位身披蓑衣的渔翁,正在画中吟唱着传世千年的春之绝句。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01

词境探幽:天地为庐的逍遥

烟雨江南的三月,被张志和用二十八粒汉字凝成永恒:"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山岚是流动的墨,春水是舒展的宣纸,天地间游弋的渔父,原是执笔写意的画中人。

白鹭振翅的弧线划破雨帘,桃瓣逐流叩响春水的琴弦。箬叶编织的斗笠泛着竹香,蓑衣上的雨珠滚落成翠色的音符。词中不见刀兵烽火,不闻市井喧嚣,唯有细雨斜风与天地同呼吸的韵律。这般超然物外的意境,恰似庄子所言"相忘于江湖"的至境。

02

玄真逸事:从庙堂到江湖的转身

张志和本名龟龄,少年登科时不过十六韶华。金銮殿上的紫袍玉带,终究缚不住道骨仙风。安史之乱的狼烟灼伤了盛唐的锦绣,也焚尽了他对功名的执念。当兄长筑招隐亭相劝时,他笑答:"太虚为室,明月为烛,与四海诸公共处,未尝少别也。"

太湖的波光里,他自号"烟波钓徒",一叶扁舟载着《玄真子》十二卷。朝廷赐他奴婢各一,他却令其结为夫妇,号"渔童樵青"。这般惊世骇俗之举,恰似他在词中构筑的世外桃源——功名利禄皆可放舟而去,唯有山水永恒。

03

笔墨禅机:丹青难写的雨意诗情

这首《渔歌子》的妙处,在于将道家哲思化入寻常风物。青箬笠上的雨丝,绿蓑衣外的斜风,既是渔人劳作的场景,更是心远地自偏的隐喻。日本嵯峨天皇将此词题于屏风,遣唐使千里迢迢带回东瀛;苏轼黄庭坚争相续写渔父词,终不及其天然风韵。

词中色彩如吴道子的淡彩:白鹭的素、桃花的艳、青笠的翠、绿蓑的苍,在烟雨朦胧中晕染成水墨长卷。更妙在"斜风细雨不须归"七字,将渔人化作了山水精魂。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比陶渊明的菊篱更多三分野逸,较王维的辋川更添七分灵动。

千年后的春雨依旧缠绵,西塞山前的桃花年复一年地飘落。当我们吟咏这首渔父词时,触摸到的不只是唐诗的肌理,更是一个民族对诗意栖居的永恒向往。

在这纷扰尘世中,何妨学那烟波钓徒,在斜风细雨里觅得一方心舟?且看白鹭穿云处,春水正载着落花,流向云深不知处的远方。

END

0 阅读:82
卿清点墨诗意燃

卿清点墨诗意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