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瓷器
瓷器,是一个美丽而富有传说的存在,其承载的精神内涵,得以让后人见证前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因此,陶瓷成为了史学家们研究历史的最好佐证,不仅在首都故宫博物馆,还有在全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都有着大量的陶瓷器文物,今天艺美君要带大家到广西南宁博物馆去,鉴赏一只镇馆之宝,罐中的故事更值得一说。
这只馆藏于广西南宁博物馆的罐子,全名为“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人物罐”,这个大罐高30厘米,口径22厘米,腹径36厘米,底径19.5厘米,罐身自口至底图案依次为缠枝花卉、缠枝牡丹、主题纹饰、变体莲瓣纹,以鲜活青料绘制了经典的历史故事,元杂剧尚仲贤的《尉迟恭单鞭夺槊》中的情节,主题纹饰场面宏大,共绘有7位人物。
画上旗幡猎猎,在祥云引导下,山石后一人挥鞭骑马而来,他头戴双翅朝天幞头,身着长袍系双玉带,帝玉装束,神态安然,其身后为一戴冠长须武将,左手搅辔,右手执钢鞭,纵马疾驰,再后为山石,旗织,有三个执矛披甲士兵山没其间,画面另一侧为两人对战,一人头戴束发小冠,手执钢叉,回身招架,另一人手执长矛,在后紧紧追赶。
元代青花瓷器的珍贵之处,首先在于其数量之少,众所周知,元代历时极短,再加上当时时局动荡,因此,传世的青花瓷器数量极其有限,而在罐子上画人物故事则需要更卓越的画师,难度非常大,目前发现的画有人物故事的元青花瓷器,全世界也没有几件,可见,这件“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图罐”,无论是稀有程度,还是艺术价值,都堪称稀世珍品。
这只罐子如何被发现?
元青花是宝,可是这只罐子,1980年秋出土后,愣是被闲置了7年,仍在墙角里,后来被人拿回家养花放谷子!1987年,当时在横县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工作的职工苏振发觉得如此美轮美奂的罐子就这么搁置着实属可惜,于是在征得同意后,将其拿回了家,栽种万年青作为观赏之用,后又用来装玉米、绿豆、芝麻种子。
1989年横县文物管理所向民间征集文物,苏振发老人便邀请当时担任横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的黎之光来家查看此罐,黎之光看后初步确认这是一件文物,但不能确定是什么年代的器物,却被此罐画工细腻的纹饰深深吸引住了,于是他叫人把此罐拍成照片寄给一个在容县博物馆当馆长的同学,不久后他的同学用传真机把照片发给了他的导师张浦生。
张浦生老师得到照片和发现简报后,从此罐上画工精美的纹饰,制作精良的工艺以及绘画得细腻传神的人物,当即确定为元代青花瓷器,所用的青花绘料为进口钴料,于是他随即建议广西有关单位向国家申请进行一级文物定级鉴定,1991年,该罐被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从此“张青花”的名声也不胫而走。
1990年,横县县委、县政府专门为此事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向苏振发老人颁发了一本荣誉证书,并奖励人民币200元,但也很多瓷界人士发出疑问:如此重要的元青花罐为什么会出土在横县城郊四官岭这样一个偏僻之处?或许是当时南下的南通侯携带的细软,也有可能是明朝南征将领南下作战时随身携带的心爱之物,这一切的谜团,至今还没有答案。
如今,这件稀世珍宝重新回归到了平静之中,然而,它的名字早已远播四方,如今更是在专家学者们细致的研究和照料下重新焕发光彩,与当初埋在地下的日子,不可同日而语,罐上画工精美的纹饰,制作精良的工艺以及绘画得细腻传神的人物,都非常值得大家去一看,若是各位有机会,不要忘了到广西南宁博物馆去鉴赏一下这只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