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父子谈今天的家庭教育,靠恐吓孩子树立威严的家长该醒醒了

史家倔唱 2023-01-23 21:38:52

觉醒的父母,完全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鲁迅.《我们应当怎样做父亲》

好的父母应当是会为孩子做出牺牲的,但是有的父母却是利己的,但是他们自己却不自知。家庭关系中除了夫妻关系外,最该说的就是父子关系。因为父亲对孩子严格或出于维护父亲威严对待孩子态度强硬,更容易爆发矛盾。大多数情况下母亲则较为柔和,毕竟是自己身上落下的肉,大多时候更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但是,如果家长双方都很强势,那只能替这个孩子默哀几分钟。儿子对于父亲来说,一方面在他身上寄予了自己的希望,有作为的家长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接手自己的衣钵。平凡家庭则希望孩子能实现社会阶层的转变。而许多家长的做法却与想法南辕北辙,不得其法。出现两个极端——过于溺爱或过于强硬和压迫。

鲁迅与儿子海婴

我们先看鲁迅这位文学家怎么对待孩子的,这期间有件有趣的事。因为自己和许广平的感情或许并不光彩,从两人在一起就不乏许多闲言碎语,连他刚出生的孩子也未能幸免。对此他讽刺地反击:“我们有了一个男孩,已一岁零两个月,他生后不满两个月内,就被‘文学家’在报上骂了两三回,但他却不受影响,长得颇壮健”当初他迁居时特地选了院子比较大的宅子,好让孩子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还给孩子选了一间采光比较好的房子。在孩子成长中,他关心得无微不至,为孩子挑选读本、迁居时特地为孩子考虑……1919年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们现在应当怎样做父亲》中:“觉醒的父母,完全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

而现在的某些家长却是很少能做到这样,甚至是利己的。其中更不乏某些固守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父子纲常的家长。说得再难听一点,他们喜欢“操控”孩子,靠恐吓孩子来树立自己作为父亲的威严,让孩子表现出唯唯诺诺就是其所谓的听话、孝顺。这样的危害先不说影响家庭关系,鲁迅有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当孩子日渐萌生的“自我”被压抑,要么变得极端叛逆,暴躁易怒;要么在长期“沉默”中磨灭了本来的天性,变得内向胆小,在外面别人都勇敢表达自己时,自己却畏畏缩缩,不敢表现自己,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这会对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塑造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我觉得现在少数所谓某些畏畏缩缩的“老实人”不是没有这样的原因(仅指安于当下,守旧不敢突破的人,不要对号入座),我认为很多时候之所以“老实”不是因为这个人实诚,而是因为性格上的胆小。

鲁迅说父亲分为孩子之父和人之父,前者只会生不会教,后者生了孩子,还要思考怎样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为完完全全的人。我认为鲁迅先生这里的“完完全全”不只是身体的健康,还有人格的健全和心理的健康。健康的父子关系,更符合“朋友”关系,而非上下级的命令关系。当然,这或许在之前提到的那种家长看来是不可理喻和异想天开的,他更喜欢的是那种臣服,这是他们坚持认为的所谓的“听话”。

好的父子关系,儿子是父亲生活中的帮手,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困境中施以必要的援手。让孩子觉得家是可以从外面风雨飘零的世界中脱身出来休息片刻和精神充电的港湾,而不是人生成长中做梦都会梦到的梦魇。等到那些被“恐吓”的孩子长大,终于有能力、有勇气逃离那个让自己恐惧了一整个童年的家时,那些父母又开始骂起孩子不孝顺,他们永远不自知,孩子是被他们自己赶出去的,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鲁迅对孩子的关心不仅在于成长的关怀,还在于对孩子一言一行的留意。在他的信中、作品中不乏儿子语言的记录或化用。

0 阅读:20
史家倔唱

史家倔唱

喜欢历史,更好奇历史背后的莘莘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