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前,还不忘告诫诸葛亮: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夜莺歌声凄凉 2025-02-04 14:19:06

【前言】

三国时期,华夏大地局势动荡,豪杰纷纷涌现。在这乱世之中,身为开国皇帝的刘备,哪怕到了临终之际,心中仍在谋划着身后政局的种种安排。他对掌握重权的丞相诸葛亮叮嘱道“子龙不可重用”,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实则蕴含着帝王的深谋远虑,也体现出刘备在人事处理方面的手段和权谋。

【一、赵云与刘备情同手足十余载】

赵云,字子龙,是兖州密县一普通农家出身。年少时的赵云,性子热烈,极为重义,对家乡的混乱世道满心愤懑。有一回,赵云借着县官的推荐,有幸投身到北方势力强大的幽州牧公孙瓒手下。

公孙瓒看似对赵云挺客气,给足了面子,可实际上呢,就把赵云当个摆设。赵云在公孙瓒手下没什么实际权力,还老是被同事们欺负。这时候,跟赵云一样在公孙瓒那儿不得志的,还有刘备呢。

刘备起初在他乡寄人篱下,无奈之下前去投奔公孙瓒,可公孙瓒却只是应付一下,并未给刘备该有的地位。刘备和赵云都不受主公重视,同病相怜的他们就此结为了刎颈之交。

后来刘备去投奔袁绍了,赵云毫不迟疑地离开公孙瓒,跟着刘备到了邺城,决心和刘备同生共死。打那以后,赵云就一直跟在刘备身边,变成了他的心腹猛将和亲信。刘备起兵去攻打各路军阀,赵云为他拼死拼活;刘备在战场上遭遇危险,赵云拼命去救他;刘备手下的兵粮短缺,赵云带头节省来自我激励;刘备被曹操大军追杀陷入困境,赵云在后面断后掩护,让刘备得以安然逃脱。

这两人一同闯荡了十来年,风里来雨里去,啥苦都一起吃。虽说刘备慢慢发展起来,还当上了益州牧,可赵云依旧本本分分,压根儿不想着谋取啥官职,就一心想着跟着刘备去恢复汉室。在刘备眼里,赵云那可是自己最为信赖、最为看重的亲信和兄弟。

【二、刘备报仇夷陵大败引发嘱咐】

公元221年,刘备登基称帝,创立了蜀汉政权,他便是蜀汉的先主。转年,刘备的义弟张飞在和部下饮酒作乐时遭人杀害,刘备伤心至极,痛不欲生。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替张飞报仇,不惜一切代价,毅然决然地大规模进攻东吴。

丞相诸葛亮等人力劝再三,言国家初立,不宜开战,当让百姓休养生息,培养将士。然而,刘备并未采纳,依旧领着八万大军,从白帝城启程,径直朝东吴境内逼近,一心想要把东吴给吞并了。

东吴大都督陆逊使了个计谋,在长江边上造了好几百艘船,把这些船都装满了容易燃烧的东西,接着就在刘备军队防守的夷陵渡口放了一把火,将那些船给烧了。这下可好,蜀军一下子就被大火给包围了,死的伤的特别多,没办法,主帅刘备只能赶紧逃走了。

夷陵之战一打,刘备多年积攒下来的国家实力一下子就给烧没了。这场战役的失利使得刘备心灰意冷,身体也是越来越差。没过多久,刘备就在白帝城一病不起,眼看就不行了。

临终之际,刘备把丞相诸葛亮唤至身旁,将国家大事予以托付。他把儿子刘禅交予诸葛亮辅佐,期盼诸葛亮全力相助,让刘氏王朝得以稳固。末了,刘备还叮嘱道:“赵云不宜委以重任。”

这话说出来,诸葛亮很是吃惊。赵云对刘备那可是忠心不二,立了不少大功,咋就不能重用呢?刘备的这个嘱咐,好像藏着些什么特别的意思。

【三、刘备内心真实用意令人猜测】

关于刘备“子龙不可重用”的这一嘱咐,历史学者们的观点存在差异。

仁义派的学者觉得,刘备这么做是为了护着赵云。赵云这人性格直,不擅长玩权谋那一套,要是再让他手握重兵权,没准儿在朝堂上就会被人给算计了、陷害了。

因而刘备对诸葛亮加以嘱咐,意在让赵云能够避开朝廷的诸多纷争,得以过上平静安稳的退休日子。此般做法,实乃他对这位老臣最后的关爱与照顾。

不过呢,有一些学者可不这么想,他们觉得这体现出了刘备的权谋之术。刘备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牵制诸葛亮,暗示赵云并不受诸葛亮管束,让诸葛亮不敢对权力有非分之想;另一方面则是留下一个心腹猛将去辅佐自己的儿子,以此来应对未来也许会出现的政治变故。

据野史所记,刘备曾私底下跟赵云讲道:“朕和你一同历经患难到如今,你务必要照看我儿,可别忘了我的托付。”从这儿就能看出,刘备是有意让赵云去辅佐刘禅的。

对此,朝中的大臣们纷纷有些怨言。有的人觉得刘备这是在防微杜渐,生怕诸葛亮独揽大权;有的人则觉着刘备是在防患未然,忧虑日后赵云不会受刘禅的管束。各种各样的猜测纷至沓来,大家都在琢磨刘备的心思。

【四、村民熟人称赞赵云仁勇双全】

“赵将军那可是仁勇兼备的人啊!”村民李大叔讲道,“想当年,咱村遭到盗匪的抢夺,是赵将军带着兵赶来,把那些匪贼全部给收拾了,保住了我们的性命。咱村的人都把这份恩情牢牢地记在心里头呢!”

“没错!”李大叔的老友王小二跟着说道,“赵将军那可不单单是武艺厉害,对老百姓更是宽厚友善。他可不会因为自己的地位就骄傲自大,一直都跟过去一样,和老百姓走得很近。”

“我听说啊,主公临去之前说‘子龙不可重用’,这到底啥意思呢?”李大叔发问道,“子龙跟着主公好些年了,那可是战功赫赫呀,咋就不该给些奖赏呢?”

王小二琢磨了一会儿,言道:“说不定主公是想要护着子龙呢。他觉着子龙性子直爽,怕在朝堂上会遇到麻烦。主公到临终的时候,心里头还是记挂着子龙的安危呐。”

“你这话在理!”李大叔点了点头说道,“咱啊,只了解一方面,对另一方面就不清楚了。主公那可是考虑周全得很,咱就等着瞧,看看情况怎么发展吧。”

【五、皇帝嘱咐暗现权谋 令人深思】

一句“子龙不可重用”,引得后人对刘备的用心百般猜测。这里面到底传达出了怎样的信息呢?

首先,这表明刘备做事谨慎,思考问题极为周全。他不光安排了眼前的继承人事宜,还在筹划之后子龙该如何调配,以及这会给政局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正是身为君主所必需的超凡见识和深思熟虑。

其次,这表明刘备在人事运用方面颇具手腕和智慧。他对赵云和丞相关系的安排,只言片语间,就能实现相互牵制、让皇帝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这正是精明君主所具备的政治才智。

最后啊,这可得给后人提个醒儿——权力这玩意儿的运作可不那么容易简单化,里头常常藏着弯弯绕绕呢。那表面上看着仁义的托付,其实还透着股权谋的味儿。这就要求咱们得时刻保持着清醒的脑子,得把事儿的本质给看清楚喽。

身为帝王的一番嘱咐,着实值得人们细细琢磨、用心体会,毕竟其所开启的,不单单是权力延展的门道,更引发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这无疑是历史馈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结语】

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的嘱托,可谓是一桩历史悬案,更是政治智慧的典型体现。它给后人提供了一个解读三国历史的别样视角,也让今人对权力的运作有所警觉。甭管是啥心思,这看似平常的嘱托,都应当被人们再三琢磨,毕竟其中包含的智慧和哲理,早已突破了时代的束缚,化作了推动社会前行的力量。

0 阅读:33
夜莺歌声凄凉

夜莺歌声凄凉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