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2月8日,农历乙巳年戊寅正月十一戊申日,是春节期间富有特色的中国传统节日——子婿日,有炮龙节,请紫姑日,行彩桥,上采日,吃合子等民间传统习俗。是民间和道教传统习俗消灾解厄天尊下降!祈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添财增寿,福满人间!
正月十一
农历正月十一,是春节期间富有特色的中国传统节日——子婿日,有炮龙节,请紫姑日,行彩桥,吃合子等民间传统习俗。
子婿日——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在“子婿日”这一天,岳父会精心筹备一顿丰盛的宴席,盛情邀请女婿至家中做客。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聚餐,更承载着家庭和谐、幸福满溢的美好期许。女婿必须携带礼物,以表达对岳父岳母的敬意与感激。
宴席务必丰盛,菜品需蕴含吉祥寓意,例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鸡则寓意着大吉大利。席间,亲朋好友应畅谈欢笑,以此深化感情,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愉悦。
炮龙节——
广西宾阳县举办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节日——“炮龙节”。“炮龙”是一种舞龙,但比常见的舞龙大,身长约40米,短的有7节,长的有11节。
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宾阳县都要举办“炮龙节”,“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燃放鞭炮、夹道相迎,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故称“炮龙”。
请紫姑日——
中国民间传说农历正月十一是“请紫姑日”,古书记载,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
中国民间敬奉紫姑是因为她代表了封建社会中受压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来祭祀。
行彩桥——
在南方一些地区,正月十一这一天有着一项别具一格的习俗——“行彩桥”。当地居民会结伴而行,踏过一座座被五彩斑斓的装饰材料装点得喜气洋洋的彩桥。这一行动象征着跨越过往的坎坷,迎接未来的顺利与安宁。
在“行彩桥”的习俗中,有一些不可或缺的讲究。彩桥需用彩色纸张、绸缎等材料精心装饰,以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参与者需身着新衣,携带礼物或红包,边走边相互致以美好的祝福。
走过彩桥后,还需在桥头燃放鞭炮,以此象征着驱邪避害,迎接吉祥如意。
上采日——
正月十一又叫上采日,是元宵节前的一个小节日,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一些特定的活动,如送灯笼和游灯。送灯笼的习俗通常从大年初八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一。长辈会给孙子、孙女等送上花灯,小孩子们则会拿着灯笼去游玩,这被称为“游灯”。这个习俗不仅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也传递了温暖和祝福。
上采日作为元宵节前的一个小节日可追溯至汉代,承载着古代人民对丰收与繁荣的殷殷期盼。在农耕文明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深信,通过上采日的虔诚祭祀与祈愿,能够为新的一年带来丰硕的收成与吉祥的运势。
吃合子——
在正月十一这一天,北方地区有着独特的饮食传统——吃烙合子。烙合子,这种类似于馅饼的美食,象征着和睦与团圆,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幸福的殷殷期盼。
其馅料选择广泛,无论是肉类、蔬菜还是豆沙,都能成为美味烙合子的组成部分。制作时,面皮要柔软适度,以确保烙出的合子皮薄馅满;馅料则需充分搅拌,使每一口都能品尝到浓郁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