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殊(1)“五重间谍”是外形,中共情报员才是本质

大肥肥文史说 2024-08-18 17:58:39

作者:曾龙

袁殊于抗战期间 ,替中共与国民政府卧底在汪精卫政权底下 ,担任镇江公署主任。

父亲袁殊的事迹在网络上逐渐热络起来,其他人写袁 殊的书也接二连三地出版。网络上「潘汉年案」的数据不断披露。新资料中对袁殊的介绍评价褒贬不一,九 十年代末(一九九六年—二〇〇〇年)贬多于褒,到了二十一世纪初至 今,则褒多于贬了。现在形成了共识 ——袁殊是中共情报员。

袁殊「这类人」是时代的产物。 民国时期,可以说是风云变幻的多事 之秋,军阀割据,党派林立,乱世英雄四起。在这个时期,三教九流的人 物,必然沉渣泛起,他们鱼龙混杂, 都登上历史舞台,表现了一番。

上海滩,是政治经济的中心,更 是各派势力角逐的必争之地。国民党、共产党、 日本侵略者必然要倾力 在上海十里洋场博弈,几种势力的缠 斗形成犬牙交错的态势,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游走于三方势力之间的人 物就应运而生了。

名气大的周佛海就是早年参加共 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又当汉奸,再暗投军统的巡游人物之一。臭名昭著 的李士群也经历了共产党、国民党特 工、汉奸、暗中与共产党勾搭的身份 变化。再如最后投向中共的胡均鹤, 不也是经历了中共、国民党特务、汉 奸、中共的转换吗?此外还有投河了 断的唐惠民等等。

表面看,袁殊也是中共特工、国 民党特工、 日本特工暨汉奸、中共特工的转换人员,其实不同。此类人中,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相同,发 挥的历史作用及后来的命运也都各不相同。但是,无论外在面貌如何,始 终如一跟着中共走的人,舍袁殊无他。

因此把袁殊归到这类人中是不妥 的,虽外形相似而本质相异。「五重 间谍」是「外形」,「中共情报员」 是本质。这个本质,是袁殊的思想意 识和个人的生平事迹铸就的,无法动 摇。

袁殊的童年在上海棚户区度过, 身处社会底层,过的是衣不蔽体、食 不果腹的日子。苦难的童年,形成了 向往人人平等、过美好生活的思想基调。这是袁殊最初追求无政府主义、 其后追求共产主义的「阶级根源」。 袁殊虽出身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实际 过的是赤贫生活,依照中共的阶级划 分,实质的出身应该是城市贫民。

苦难的童年,形成了袁殊「反社 会」的意识,人富我穷,不平则鸣。 穷人要革命,所以十四岁的袁殊便在 一九二五年参加了五卅运动。继而由 启蒙导师胡抱一先生介绍,十六岁参 加了北伐军。十八岁东渡日本攻读新 闻学,初步认同了「共产主义」。

阶级斗争,是更加激烈的反对当 时社会的学说,对社会有仇恨心理的 赤贫阶层,它有极大的吸引力:现实生活太不公平了,共产主义的愿景太美了,反吧!

我个人丝毫不怀疑青年时代的袁 殊追求共产主义的初衷是发自内心的。至于后来他的「始终如一」,不 为名利所动,则只能从他的做人准则 和共产党施加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去 寻求答案。

从袁殊的家信中可以看到,「仁义礼智信」的「信」扎根于袁殊的心 中。袁殊幼年读过私塾,受过孔孟的 伦理观熏陶,后就读立达学园,该校 倡导诚实,培养牺牲精神,袁殊所受 的教育对其伦理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极 大的影响。

共产党的影响力更不能小觑,潘 汉年讲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战争中,我们的前锋战士与敌人短兵相接,犬牙交错地混在一起,在这种情 况下,往往我们自己的炮弹为扫清冲 锋前进的障碍,难免不误中自己的战士。我们只有考虑到对革命事业有利,这种牺牲也是有意义的。」

袁殊 也说过,「有多少人死了多年,一直 背黑锅,他们是无名英雄」。

特工组织倡导「只要对组织有利,个人 的牺牲,个人的身败名裂都可以在所 不惜。」,袁殊贯彻于实践且始终不 渝、矢志忠贞。他的学生胡兆峰,写 袁殊小传,题名《忠诚》,抓住了袁 殊伦理观的核心。

袁殊是「共产党情报员」的立 论,主要是依据他一生的所作所为。

一九三一年袁殊创办《文艺新闻》,后来实际成为左联刊物。同年,袁殊参加了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 (简称「文总」),并加入中国共产 党,转入中共特科工作。

一九三二年,由中共特科策划, 打入吴醒亚的湖北帮,成为「CC系 特工」。同年,由中共特工王子春导 演,结识岩井英一,半年后,成为拿 津贴的日本情报员。

一九三三年,任吴醒亚领导的干 社情报股股长。

一九三四年,岩井邀请在先,后 中共王子春和CC系吴醒亚都批准,袁殊到日本考察战争氛围。

一九三五年,由中共特科转到第 三国际人员华尔敦领导的远东情报局,失去中共组织关系。因怪西人案 发,被交通员小李指认和华尔敦的秘 书陆海房供认,袁殊被捕。经由其父 袁晓岚(老资格国民党员), 日方和 中共一些人士营救,判刑仅八个月, 关押在湖北省反省院。袁殊的被捕, 中共人士无一受到牵连。被捕后,袁殊的政治表态是:「拥护蒋委员长领 导全国人民抗日」,与后来国共联合 抗日的大局相契合。

一九三六年,出狱后,到日本留 学。假装日本学生,购买了过时的日 本军用地图且安全带回上海,潘汉年 拿去做为与英美交换情报的资本。

一九三七年,潘汉年任八路军驻 上海办事处主任,袁殊成为潘的情报 员。同年,戴笠来访,潘汉年说「机 会难得,不可错过」,袁殊成为军统 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同年,岩井英一回到上海,成立日本外务省特工组 织「特别调查班」,袁奉国共两方之 命加入。

同年,「军统」袁殊在「八 一三」抗战时期,化妆穿越火线,亲 自到日军战地侦察军队调动,得到重 要战役情报,避免了中方巨大伤亡, 立了大功。

一九三八年,「军统分子」袁殊 领导的行动小组击毙多名日军散兵。 同年,「军统分子」袁殊领导的行动 小组伏击伪江苏省长陈则民未果,打 伤了伪大民会长冯心如,军统颁发二十万元奖金。同年,「军统」袁殊领 导的行动小组成功爆炸了日本海军军 火仓库,军统颁发三十万元奖金。同 年,袁殊参加在香港召开的军统骨干 会议,戴笠布置袁殊两项任务:

(一)处死汪伪汉奸李士群,(二) 深入日本关系,交换和平意见。

一九三九年,因军统王天木叛变 投敌,袁殊策划的爆炸七六号特工总 部的计划暴露,袁殊被日本宪兵司令 部判处死刑。

潘汉年指示利用岩井英 一关系脱险,可以答应岩井的一切要求。袁殊被转到日本上海领事馆,未 被处死。

同年,袁殊发表《兴亚建国 论》,公开当「汉奸」,筹建《兴亚 建国委员会》,开展兴建运动,在岩 井扶植下筹建新党《大众党》。总部 是「岩井公馆」。该机构的主要干部 都是中共人员,很多是潘汉年从各地 调派的。

一九四〇年,十月下旬,岩井安 排袁殊赴日「朝圣」,袁殊接触日本 高官多人,获取重大战略情报:「 日 军将南进,太平洋战争即将爆发」,情报送交延安,又转交斯大林。后远东苏军调动,苏德莫斯科战役苏军获胜,苏方为此情报表示感谢。袁殊是最早获取此情报的人,他为反法西斯 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点,中共承认。同年末,《兴建》宣 告解散,兴建运动与汪伪政府合流。

一九四一年,潘汉年通过张子羽 把袁殊亲笔信送交戴笠,袁接续了和 军统的工作关系。同年,「岩井公馆」转向宣传日本所谓的「和平运动」,创办汉奸报纸《新中国报》宣传「大东亚共荣」。袁殊任「新中国 报社」社长。

同年,袁殊任伪宣传部 副部长,伪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等多项伪职。同年,袁殊参加汪伪清乡运动。

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三年,任清 乡委员会苏州党务办事处副主任,镇 江清乡主任,镇江保安司令等清乡伪 职。

一九四六年,袁殊被戴笠任命为 军统直属第三站站长,中将军衔,袁 殊未理睬。同年,由中共安排,进入苏北解放区。任命为华东情报部第一 工委主任。同年,改名曾达斋,重新 加入中共。

一九五〇年,任中共情报总署(后改为军委联络部,又改为中共中 央调查部)亚洲处处长。

一九五五年四月,被捕,关入秦 城监狱。

一九六五年,正式宣判为国民党 CC特务,军统特务, 日本特务,汉 奸,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一九七五年,从秦城监狱释放, 安置到湖北武汉大军山农场少年犯管 教所,身份为无帽历史反革命就业人 员。

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回北京探亲。

一九七八年,第二次回北京探亲。

一九八〇年,年初回北京要求平 反,受到中央调查部生活照顾。

一九八二年八月二九日平反,宣 告无罪,恢复中共党籍。

一九八三年—一九八七年,为离 休干部,居住在中直机关大院。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病 逝。

一九八一年 ,袁殊在香山东宫二号

抗日战争期间,袁殊提供的日军 动向的战略情报计有:

一、从华中日军参谋部获悉,德 苏战事爆发后, 日皇表示对苏作战不得鲁莽从事,须静 待时机。

二、从日本驻沪领事获悉,如美 坚持对日禁运, 日军将侵占 荷属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日本将 先发制美。

三、 日本海军及近卫首相主张利 用美国对日妥协,先占安南、再染指缅甸,然后才转 攻苏联。陆军方面则主张直 接北进苏联。

四、七月,近卫首相将主张北进 之松冈逐出内阁。

五、九月,在华日军已抽调一部 南下,图谋泰国。

六、九月, 日本御前会议通过《帝国国策实施纲要》,继 续对美谈判,同时加紧备战,以十月上旬为限,完成 对美发动战争之准备。

七、十月十八日,东条组阁,继 续与美谈判,以为烟幕,准备作战。

八、苏日制定互不侵犯条约,苏 德战争爆发在即。

抗日战争期间,袁殊任伪职后营 救多名抗日人士:

一、中共恽逸群被日特关押,袁 殊力保,终获释放。恽逸群 当时和上海地下党有组织关系。

二、鲁迅的夫人许广平被日本宪兵抓关了一年多,遭到拷打凌辱。潘汉年指示袁殊营救,终获释放。

三、 日军占领香港的初期,在香 港困住一批文化人,潘指示 袁想办法营救。通过日本人 关系,这批人转到内地。

四、袁殊阻止过伪文化特务巴人 对楼适夷的侵扰。

五、袁殊营救过多名被俘的抗日 武装人员。

清乡中,袁殊所做的贡献:

一、袁殊提供战役情报,新四军 粟裕部队连夜翻过篱笆木桩 脱险。

二、袁殊提供大量日军部署, 日特和汪伪内部情况的情报。

三、袁殊建立的武装力量,后投向中共。

抗战胜利后,袁殊交给中共大批 动产,一九四九年后,袁殊上交上海市政府全部敌伪时期的不动产。

袁殊一生始终与中共联系,受命 并服务于中共。抗战时期袁殊也受命 并服务于军统,但袁是接受潘的指示 加入军统的,而且那时国共联合抗日。所以说,袁殊是中共情报人员。

袁殊能在国、共、 日三方开展活 动,与其经历有关。信仰驱使,袁殊始终跟共产党走。

一九三七年,袁殊从潘汉年处得 知,中共没有承认他的中共身份,他感到短时的苦闷,尽管军统已授予他 少将军衔,但他视为身外之物。

他苦 闷成为政治上的孤魂野鬼——「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然而,在实 践中,他仍然义无反顾地一切都听命 于潘汉年。

从阶级分析的角度看,袁殊的先 天血型应属国民党。袁殊父袁晓岚是 老同盟会员,袁的表哥贾伯涛是蒋介 石的黄埔学生,无此背景,青年袁殊 不可能加入吴醒亚的湖北帮。

袁殊开展左翼文化活动未被及时查禁,受荫蔽于袁晓岚的同事暨同乡 蕲春人方觉慧,方是国民党中央执行 委员。

一九三五年在怪西人案中,袁殊 重罪轻判,与袁殊父袁晓岚给陈立夫 写信求情有直接关系。出狱后,陈立 夫要袁殊到南京报到,期望「浪子回 头」,袁未予理睬。可以说,袁殊是 先天所属党派即国民党的逆子贰臣。

袁殊和日本人的密切关系是后天 的,是由中共王子春谋划、袁殊实施 而形成的。 日本留学生袁殊和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毕业的日本人岩井英一, 先是情报互换,后是私交很好的朋 友,卅年代末又形成相互利用的关 系。

私人方面,他们均能讲中日两种 语言,均对中日两国的文化有相当的 了解。

政治方面,抗战时的岩井英一 贯彻日本外务省的方针,主要负责推 动并宣传「中日持久和平」、「大东 亚共荣」。

而戴笠布置给袁殊的任务 之一就是「深入日本关系,交换和平 意见」。

潘汉年也指示袁殊「要发展和岩井的关系,在香港也要拉起一条 线」。

袁殊和岩井在政治上「有话谈」,但本质上,此二人是情报战场 的敌人。袁殊从中取得重大战略情报,战绩辉煌,付出的代价是协助岩 井开展「兴建运动」(岩井公馆)、 创办多种伪报刊杂志宣传「大东亚共 荣」。

利用和被利用盘根错节、交织 在一起,只能从哪方获益更大、损失 更小的客观实效中加以评判。袁殊的 情报起了实际作用,岩井只得到无实 效的汉奸言论。

在这场错综复杂的情报战中,袁殊个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毁誉」。

「生命诚可贵,名誉价更高」,特别是事关民族气节的大名誉。汉奸,是炎黄子民的败类,背负 汉奸之名的人,生不如死,事实上, 每一个汉奸都没有好下场。这一点, 精明如袁殊者,在当「汉奸」之前就 非常清楚。

但是,为中华民族的抗日 计,袁殊顺从了潘汉年的指示,面对有生命之虞,毁誉必遭唾弃的后果, 袁殊以舍身饲虎的无畏精神「钻了狗洞」,这是酿成他后半生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少赴国难走寇仇,江湖放纵挽 沉舟。

豪情自负忘生死,毁誉一身甘 自羞。」

袁殊的这首诗,是对抗日战 争中, 自身作为的评判和写照。当然 有自负的豪情,因为抗战中做出重要 贡献,当然有「羞赧」的一面,因为 「毁誉」了,然而为抗日大局考虑, 仅仅是个人毁誉也是心甘情愿、在所 不惜的。

袁殊的一生,特别是后半生,悲 剧的成分居多。在他壮盛之年时,身陷囹圄失去自由长达二十七年,这不 啻剥夺了他三分之一人寿。尽管得到 中共平反昭雪,但直到他逝世后十年,仍遭舆论的诽谤与污蔑。有功之人成为「不耻」之徒,这是比死还难 受的境遇。

但在清夜扪心之际,他自 问无愧民族、无愧中共,揆诸良知, 得心之所安。「零落成泥碾成尘,有 暗香如故」。他只能在灵魂深处,独 自欣闻忠诚抗日、忠诚中共的「暗香」以抚慰受创伤的心灵,以获得生 命延续的动力。他个人为中华民族、 为中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毫不夸张地说,袁殊是中华民族抗日斗争中的 志士仁人。

然而他的个人命运是悲惨的,后 半生,他在精神上承受了巨大的折磨。纵览袁殊的一生,可谓是:「凄 凉宝剑之篇,羁泊穷年之旅」。为什 么袁殊会遭此恶运呢?进而言之,潘 汉年冤案为什么会发生呢?

谢觉哉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生的事情,都有他的时代背景和特殊原因, 不是无缘无故的。」我个人在多年的 时断时续的思考后也找到了相对合理的解释,详见于正文。

袁殊是文化人,在新闻学方面有 杰出的贡献,有著述和译着,写过大 量的文章散见于卅年和四十年代的各 报刊杂志上。在新闻学方面,他是提倡报告文学的第一人。他首创把「journalism」翻译成「集纳」。

「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袁殊 就是成名的新闻记者。他有较为丰富 的新闻理论著述,更有成功的主办《文艺新闻》以及后来主办《杂志》、《古今》半月刊的经验,他创 办「新中国报社」, 曾为《中国论坛》的华文总编、「外论编译社」副 社长,新生通讯社记者。

他对新闻学 和新闻事业的贡献已成定论。」(胡 志强〈试论袁殊的新闻事件及其理论 贡献〉)此外,一九三四年,袁殊与 吕文奎合作创办「中国联合人通讯社」,任副社长。一九三七年,由杜 月笙出资,年袁殊创办「时事刊行社」,宣传抗日。

袁殊的文化活动和成果计有:

一 九三三年,袁殊参加《上海著作者协 会》、一九三四年,袁殊参加「记者 座谈」、一九三四年,袁殊是《上海 记者工会》执行委员、一九三七年, 袁殊参加「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简称「青记」),成为五个总干事 之一。

袁殊的新闻学译和着有:《记者 道》、《学校新闻讲话》、《新闻法 制论》、《新闻评论写作》、《新闻 采访》、《新闻学概论》、翻译《美国报界大王哈斯特》等。

袁殊的创作有:《印度独立史略》、《工厂夜景》(剧本)和《新闻记者之歌》。

袁殊的翻译有:《最初的欧罗巴 之旗》、《一个日本女共产党员的卖 报日记》、《牛棚的臭味》、《出租 孩子的店铺》等。

袁殊的前半生,可以说是色彩斑 斓,绚丽多姿,后半生却沉沦坎坷, 悲苦异常。袁殊自称是「鼹鼠」,这是间谍的绰号。袁殊给自己的职业定 位是特工,但他不是搞绑架暗杀的特 工,而是文化特工。分析时局,攫取 情报,非有较高的文化而不能为。袁 殊个人的条件和当年的时局,造就了 袁殊。他不是奇怪不可解的人,是环 境造人的产物。

以现代发达的科技而言,当年的 特工行将消亡。反观当年特工的命运,我们不难发现,潘汉年在一九五 五年被捕前对袁殊说过的一句话是正 确的,那就是:「凡当间谍的,都没有好下场,古今中外都一样」。俱往 矣,功过是非由人评说吧。

晚年的袁殊,在一首打油诗中, 对自己做了评说。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一日日记:

「连日得各好友来信,祝贺平反。公 安部来人调查约二十人等的事迹。我 已分别写了各人的资料,以凭鉴定。 但对其中的张和王二人,我意无从为 他们申述意见,因为这不是实事求是。前两、三个月,我自写了如下的 自我鉴定:

我心纯洁正直,(一本忠诚做人);外貌乱七八糟,(随机应变对事);守此正心不二,(始终如一之旨);革命坚持到底,(光明生活自执)」。

袁殊去世后仍然不得安宁。

离世 十年后,对袁殊的污蔑诽谤仍不绝于 耳。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思想根源,更有其复杂的背景。诽谤越演越 烈,不堪忍受,我们对诽谤的作者提 出了起诉。案发于上世纪末,有人搞 噱头,称为「世纪袁殊名誉案」。法 院以「超出本庭审理范围」为由,未加受理。后国家安全部某办公厅副主 任,代表组织正式找袁殊子女曾曜、曾龙谈话,允诺「你们可以写文章」。

本世纪开始,在党建刊物上, 很多人连续发表正面评价袁殊的文章 而且持续多年,诬蔑之风逐渐销声匿 迹了。感谢中共组织在袁殊逝后继续 维护其名誉的努力——个人的尊严开 始得到尊重了。应当指出的是,出于 正义感,为袁殊说公道话的第一人是 作家谭元亨先生,在此深表谢意。父 亲袁殊,现在可以安息了。

一九四八年袁殊在大连住所「卧童台」 ,照片右方是 曾耀 ,左方即为本书作者曾龙。

0 阅读:0

大肥肥文史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