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所说的是真实认识自下而上的提升,对于人类来说,一切认识真实都要自上而下地具体展开为现实真实才是有意义的。在此过程中存在一个误区便是重视高层次的真实而忽视低层次的真实。真实确实有层次高低之分,但低层次的真实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只有能够上下贯通的真实才是彻底的而非空洞的。这就像二十四品实境一品中所言,有了真还要有实,有了实还要有境(境是实的进一步形象化和丰富化),只有这样才能证明对于某种真实的认识实现了彻底的贯通,否则便是只重理论而不重实际。
在现实中高层次真实向低层次真实的转化同时是一个层层隐藏的过程,所以高层次真实虽然必然会在低层次真实中留下痕迹,但却很难被发现,或者说一个人只有先知道什么是高层次的真实才能在低层次的真实中发现它们,否则便会日见而不识,日用而不知。
认识的整体提升包括前面所说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个过程,而在认识整体提升的过程中人们便会发现认识本身的局限性。因为既然人们必须要经过感性或理性的激发才能产生各种认识,于是这种激发也便形成了一种限制,使得人们很难认识和理解未曾经历和未知的事物,但人们未曾经历过的、未知的不代表就不是一种真实,很难认识和理解也不代表无法认识和理解。
人们对于未知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层次真实往往通过直觉、感悟和想象等来把握。如果说人们靠感性和理性所获得的真实认识是一般性认识,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激发性认识,那么人们靠直觉、感悟、想象等所获得的真实认识则是一种一般认识之上的高阶认识,我们可以将其称为非激发性认识,将直觉、感悟、想象等能力称为与低级的感官感性能力相对的高级感性能力。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本文为《东西方美学参证》系列文章之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