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感十足”的冬季生存法则:从日本人的取暖哲学说起
你能想象吗?冬季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天气里,日本人竟然可以没有集中供暖,甚至还有不少年轻女孩光着腿出门。一边裹在被炉里,一边打着哆嗦,这种看似“简陋”的生活方式让很多人直呼难以理解。然而,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生存智慧?是智慧,还是一种妥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日本人是怎么在冬天过得既寒冷又温暖的。
说到寒冷的冬天,除了家里取暖,日本的公共场所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不得不提便利店和澡堂的存在。在日本的冬季,便利店不仅是买顿饭、买点零食的地方,更成了“第二种火炉”。许多人在寒风中行走时,会顺便走进便利店“蹭个热度”。有些外卖员甚至顺道买包热饮,短暂地让身子暖和一点,再作下一单。便利店可谓冬日里的“临时避难所”,短短几分钟的停留,却带来了扎实的温暖。
还有澡堂,别以为那里只是洗澡的地方,对一些生活在空间狭小、没有浴缸的家庭来说,这可是一天中难得的“高光时刻”。日本的公共浴场在冬天特别热闹,人们卸下一天的疲惫,泡在4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里,感受每一寸皮肤的苏醒。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清洁身体的方式,更是一种让寒冷“暂时失效”的仪式感。晚饭后泡个澡,身体变热了,就算回到阴冷的家中,也能坚持几个小时。
便利店有便利店的随意,澡堂则多了一些沉浸感。两者加起来,算得上是日本公共空间对民生的一种贴心补足了吧。
日本家庭的冬季常见画面,非“被炉”莫属。被炉是什么?简单来说,它就是一张桌子,下面连着一个小小的电热器,然后盖上厚厚的棉被,整个人可以钻到棉被里面取暖。冷的时候,一家人会围着被炉聊天、小憩,甚至有的还直接睡过去,就和“猫冬”似的。你不用开整屋的空调,只要这桌子底下暖起来了,就能一直热乎乎地待着。
正是因为这样,日本的冬天往往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天气越冷,被炉越是“抢手货”。和中央供暖的热力系统对比,被炉有点“小打小闹”的意思,但它集合了低成本、低耗能和生活气息的优点,真诚又实际。
每一个钻进棉被、裹着双脚的瞬间,都会让人觉得,美好的生活就在这一方小天地里。
而在偏远的农村地区,火钵则依旧是一种经典的取暖工具。火钵的样子要比被炉更传统,因为它本质上是一个盛着炭火的小木盆或陶瓷缸,放在屋子中央,既取暖又照亮。有意思的是,一些怀旧的乡村人家常常还是用这种方式生活。围着火钵喝茶、吃饭、谈天,把老旧的东西用出了新的味道。这大概是某种日本式的生活美学,朴素中带着坚持吧。
当然,有人会问:日本人怎么就这么能“忍”?你以为这是冬天的专属么?事实上,如果把冬天和夏天拿来一比,日本人对冬天的“宽容”就更好理解了。
日本的夏天,那才叫一个活生生的炼狱啊!不仅气温经常飙到35摄氏度以上,而且湿度极高,让人从早湿到晚,像裹了层保鲜膜。很多人打着空调也还是汗流浃背,电费蹭蹭涨不说,整个人也处于一种干不透、歇不了的状态。相比起来,冬天气温再低,湿度却不算太高,再加上寒冷能“强迫”人们把习惯缩小到一张被炉范围内,反倒比夏季显得更宜人一些。所以,与其在酷夏耗个精疲力竭,不如在冬天冻一冻,也许还省点钱。
说起取暖,不妨提一嘴韩国。和日本气候相似的韩国,却早早普及了地暖技术,也就是俗称的“炕”。地板热乎了,整个屋子的温度也均匀上升。而日本呢?多半还是被炉、空调独挑大梁。
为什么会这样?一是日本地震多发,房屋结构往往采用轻质的框架体系,很难承受地暖管道的复杂铺设; 二者地暖对房子的封闭性要求较高,而日本老旧民宅木质结构多,密封性较差。这些客观限制,再加上日本人对冬季寒冷长期以来的一种“适应心态”,让集中供暖没能普及开来。生活习惯和现实约束相互作用,直接造就了两国不同的取暖风格。
即便如此,也有不少日本年轻人在冬天选择故意去哪儿呢?没错,是更冷的地方!比如北海道。
机场、交通枢纽上,我们常能看到一拨又一拨日本年轻人拎着行李箱,兴高采烈地奔向大雪纷飞的北海道。他们的目标不是躲避寒冷,而是去“拥抱”寒冷。与雪景拍照、泡露天温泉、滑雪板从雪坡上冲下来,这一切听着都让人瑟瑟发抖,但偏偏对他们充满吸引力。比起整天待在被炉里懒散消极,这种和自然环境互动的方式更得年轻人的心。也难怪这一行为成了社交媒体上的流量密码,看起来既时髦又冒险。
从更大的视角看,日本人冬天的生活方式与其环保理念不无关系。日本是资源匮乏的国家,能源依赖进口,从战后到现代,“省电省油”一直是全民默契。在集中供暖缺失的条件下,被炉、火钵这种小型化、区域化的取暖方式,既能让温度“依人而动”,又避免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虽然听起来挺理想化,但对一些老人群体或体弱多病的人来说,这种“环保+习惯”的方式也可能带来一定健康风险,比如低温症或关节疾病等。所以,日本的耐寒哲学,到底是无奈之举,还是智慧的选择?这个问题可能一时难有定论。
或许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冬季生存法则,而日本人选择在“冻感十足”中找到一点点温暖。大概这就是生活吧,有时候在捉襟见肘的条件下,挖掘出些趣味,也未必比奢侈好多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