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在辽沈战役中,应该算什么角色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咱们留在最后。
几个月前,南京的蒋介石就曾多次电告卫立煌,尽快将沈阳部队撤退到锦州。卫立煌不肯,蒋介石指定廖耀湘负责撤退事宜,卫立煌还是不肯。
撤锦一事暂且搁置。
当锦州大战兴起,当塔山攻防正烈,卫立煌终于决定放手,由廖耀湘率领西进兵团救援锦州。
而此时,廖耀湘的思维还整天停留在「撤退」这一关键问题上。对他而言,援锦反正是为了撤退,那不如直接从营口开溜。
所以,廖耀湘对于当时的心里转变,在多年后的回忆录中写下了他和蒋介石的一段对话:
廖:总统五月初在南京接见我的时候,就决定要把沈阳的主力,在共产党未攻锦州之前,先主动安全地撤往锦州。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共产党进攻锦州的时机,把沈阳的主力迅速安全撤出去的问题。在目前情况下,要迅速安全地全师撒出沈阳的主力,那只有出营口。
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蒋介对我说:“现在的问题不纯粹是撒退沈阳主力的问题,而是要在退之前与东北共产进行一次决战,给他一个大的打击。”
我发现蒋介石这时的企图和决心,和五月初我在南京晋见他时的打算和想法,已人大不同了,我才感到自己的思想与蒋介石的见解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连卫立煌也没有弄清楚,我感到诧异。
我其实不明白为何廖耀湘要在回忆录中说这件事情。作为一个兵团司令官,竟然在东北全局战场正在发生剧烈变化时,还无法理解最高长官的真实意图,那这司令官的水平也有点太水了。
当蒋介石和他说我™现在是为了拼命,为了求得东北战场最后一战时,廖耀湘此刻才真正恍然大悟。
好吧。现在廖耀湘思路打开,终于可以上路了。
廖耀湘集结重兵的地方在新民。陈诚曾在这里断送了新5军的两万精锐,它应该算得上是国军的不祥之地。
10月3日,卫立煌正式签发出兵命令,限5号在新民集结完毕,6号向彰武、新立屯方向挺进。
但部队集结未能如期完成。
9日,廖耀湘在决定不再等待大军集结新民,各部依作战计划直接对既定目标发起进攻。
而在新民外围,林总在廖耀湘兵出沈阳的前沿地带,摆了三道硬菜。
五纵、六纵、十纵(并配置一纵3师)。
整体部署以新民为中心,新民以北置五纵、六纵,新民以南置十纵、一纵3师。这是外围阻援战场的绝对核心部队。
与此同时,另有骑2师、独2师负责辽西战场的侦察任务。
与国军唯一不同的是,当廖耀湘麾下的各路大军磨磨唧唧磨洋工时,奉命阻击西进兵团的我军各部正在疯狂赶路中。
同样是10月9日,我军三个纵队终于抵达指定地点。
9日当天,新3军和新6军发起全面进攻,相继占领彰武台门和秀水河子地区。
10日晚,五纵又让出彰武。依靠新开河,构筑了一条长达30公里的防线。
11日,上午。国军新3军进入彰武。
在《大决战·辽沈战役》中,有一幕我认为极其精彩的镜头语言。当彰武丢失的消息传到林彪指挥部,林彪先是一惊,然后甩一个漫长思考的镜头语言,随即再甩一个轻松甩豆包吃黄豆的镜头语言。
这一切表明,林彪在当时的状态下,其实已经想明白了廖耀湘的心思。
廖兵团大军首攻彰武,的的确确影响到了东野的后方补给。但同时也暴露了廖耀湘的心思。
廖耀湘回忆:我认为,在解放军主力攻击下,锦州守军能支持多久,大成问题。而东西两兵团对进以夹击锦州地区解放军,其关键就是要锦州守军能够支持下去。
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辽西兵团主力暂时应控制彰武、新民之间新开河以东地区,以一部分兵力出新立屯、黑山地区侦察。
换句话说,在东进兵团未击穿塔山防线,锦州守军未能守住城池的情况下,廖耀湘根本不想过度伸出。
所以,廖耀湘进攻彰武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停下来!想明白廖耀湘进攻彰武一事后,林彪在安心吃黄豆。
当然,廖耀湘攻占我军后勤补给线的关键节点彰武,也的确影响到了我军前线部队的物资供给。因为伴随廖耀湘攻占彰武的同时,后方的通辽至北票的公路也被国军轰炸机多处炸毁。
这是一套看起来比较致命的组合拳。
但是,彰武丢失的当天,东野后勤部收到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拉出一条补给线。
几天后,东野的后勤补给线死而复生。
一条是新开辟的,从甘旗卡经库伦、旧庙到阜新的150多公里补给线。
另一条是成功抢修的,从八仙筒、奈曼旗、下洼到北票的300多公里补给线。
而廖耀湘并没有趁此机会继续跃进,却选择暂时停留在新开河东岸。按他的意思是:
在锦、葫两地军队未会合进抵大凌河沿线之前,沈阳西出的部队,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够与东进部队直接协同。锦州共军居于内线,那它就可能集中全力先打破一翼,最大可能是先打破由沈阳西出的主力。
因之,我认为沈阳主力先集中于新民、彰武地区,完成一切准备,锦、葫两地军队会师之后,再东西对进,以夹击共产党军队,才是力全之策。
所以,他不愿意动。从12日到13日(另一种说法是12日到14日),廖耀湘的大军一直没有渡河。直到总统府参军罗泽闿向蒋介石告状,廖耀湘被蒋介石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后,他才下达了渡河命令。
13日,廖耀湘以声东击西战法,北翼以新3军、新6军重点进攻高台山,南翼以新1军、第71军突袭渡河。
五纵司令员万毅判断失误,集结重兵于高台山阻击新3军和新6军,没想到南翼的新1军和第71军在大四台子和温家台两处渡口成功度过了新开河。
万毅司令员紧急给林总发电:
敌已渡过新开河,往西可越过绕阳河进入纵深,往北可迂回我纵防御阵地侧后,对我构成严重威胁。如不迅速采取对策,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天,林彪下令梁兴初率领十纵迅速向五纵靠拢,配合五纵围攻刚刚渡河的新1军和第71军。没想到打成对峙,到下午六点,各阻援纵队全部后撤。
五纵撤退到下新邱、巴力噶苏、广裕泉地区驻防。
十纵撤退到沟帮子地区驻防。
六纵北返通江口地区。
15日,廖兵团新1军、新3军在新立屯会师,第71军占领无梁殿。新6军和第49军也正在向着新立屯地区集结。
新立屯,它是廖耀湘出兵沈阳的第二大军集结点。
当天晚上,廖耀湘决定于16日全军向阜新开拔,尽可能的赶到锦州外围战场。
第二天大军即将开拔时,拂晓时分塔山方面传来消息,锦州已经失陷!
廖耀湘当即决定,请示卫立煌后,立即向营口撤退。
理论上来讲,当时的廖耀湘还不是直接目标,毛主席的计划是攻锦大军休整15天,全面向西进攻葫芦岛。
但是长春方面敌情发生变化。17日,60军起义。19日,新7军投诚,长春宣告解放。
林总决定暂停休整,全面向东进发,围歼廖耀湘。
19日当天,在塔山防线拼命阻敌的四纵和十一纵并没有第一时间收到撤退命令。随着锦州陷落,一封急令又传到了程子华的前线指挥部。
为引敌南进实现歼灭廖耀湘兵团之目的,令二兵团以十一纵之一个师及两个独立师,于明天白天向兴城方向前进三十里并尽显让敌发觉,以达造成敌之错觉与错误之判断。
10月20日,梁兴初的十纵收到命令,火速向黑山、大虎山地区急进。同时,五纵、六纵南下配合回堵沈阳道路。
10月21日,第三道紧急命令发出,锦州主力分两个梯队东移包抄廖耀湘兵团。
10月22日,林总给后勤部发电:
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务必开设三条兵站线。第一分部由阜新到新立屯;第二分部由清河边门到黑山地区;第三分部先到甘旗卡待命,依情况延伸到彰武地区。
一张围歼廖兵团的大网正在铺开。
而廖耀湘的请示举动,整整拖了六天。
其一,廖耀湘决定南撤营口时,先向卫立煌做了汇报,是否可以撤退,如果允许撤退,立马进攻黑山,建立侧翼阵地,掩护兵团主力南撤。卫立煌表面倒也同意,但是否进攻黑山这个问题需要请示蒋介石,得到总统同意。
廖耀湘说好,我可以等。
其二,蒋介石刚刚将杜聿明接来东北,廖耀湘还需要向杜聿明请示。
两人在新民地区商议后,杜聿明虽然同意他撤退营口。但因杜聿明需要执行蒋介石东西对进的命令,廖耀湘撤退营口只是首步,他的下一步还需出兵沟帮子,配合杜聿明的攻锦大计。这是杜聿明允许廖耀湘南撤营口的底线,也是杜聿明对蒋的拳拳忠心。
廖耀湘也说好,保证撤到营口后,向西打过去。
从16日到20日。廖耀湘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命令,能不能进攻黑山。
这其中,卫立煌是否有意延缓了向蒋介石汇报的时间,故意留置廖兵团,因为卫立煌没有留下回忆录,我们目前不得而知。
19日,廖耀湘实在等不了,早中晚三次电话问询剿总司令部,到底能不能™撤退?
答复是卫总仍在北平开会。
他又直电蒋介石,希望他速裁。答复是正在商讨。
20日晚上,焦急等待五天之久的廖耀湘终于等到了卫立煌的电话。蒋介石已经同意撤往营口,命他按照原定计划立即攻打黑山。
当天晚上,廖耀湘召开紧急会议,终于决定于21日凌晨对黑山展开全面进攻。
廖耀湘从大军集结,再到大军撤退,我们从他的身上看不到一点抗日名将应有的表现。
他奉命,他又不奉命。与当年两次增援四平时的奇袭穿插相比,他在集结大军时所浪费的时间,蒋介石杀他的头都不过分。
在他面前的黑山,人群密布。十纵司令员梁兴初在地图上画了三个圈。
---尖山子-胡家窝棚,黑山,大虎山。
这是以黑山为核心的三道铁门栓。
廖兵团的波荡命运,将要在东北的乱世山河中,将要在黑山防线前,成为孤军、成为溃军,成为东北战场的最后图腾。
新一军和廖兵团新6军历害个锤子,纯粹是名号响,挂了个老壳子而以,陈诚早将新一军灵魂部队王牌师新38师抽出来,与保安部队升级而来的暂编56、暂61师组建新七军,将保安团升格而来的暂53师补充进新一军,大大削弱了新一军的战斗力,同样也将新六军的14师抽出建新三军,由暂62师补充进新六军,部队是扩充了,但战斗力却急剧下降了。桂系71军是主框架属南方部队,士兵多属南方温暖地带,根本不适应东北极度严寒气候,犹如虎落平阳实力战斗力大打折扣,60军滇军子弟也同样类似,如果把60军,71军放在缅甸那里温热带有水网,森林,高山天然屏障为掩体战斗力确实是强,才有远征军威名……,要说厉害之处应该是中央统战部,成功提前策反了侯镜如10多万部队故意放水,要不和廖兵团双面夹击,外加范汉杰城内中心开花波澜出击,够四野喝上几大壶…锦州城胜利林大帅确实是吃了大红利……
身为将军,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廖耀湘在辽沈战役影片结局还美化了,史实上是化妆成农民被俘的
指挥混乱 优柔寡断 贻误战机
兵败如山倒,指挥部被袭击后他自己都没有信心了,除了自己亲信新6军,其它部队基本失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