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料】中国重要独立地理单元-关中平原

赫歇尔 2024-07-24 08:54:18

参考资料

Lander, Brian (2020). "Birds and Beasts Were Many: the Ecology and Climate of The Guanzhong Basin in the Pre-Imperial Period". Early China. 43: 207-245.

“受强降雨影响,7月16日至17日,陕西京昆高速西汉段,银昆高速宝鸡段中岩山隧道、文家岭隧道、卧虎山隧道等多处出现水毁、塌方、落石、泥石流等情况,泥沙侵占路面、隧道口,影响道路通行。”(转自北京日报)

【关中地理】

关中平原传统上包括现代陕西省中部和河南省最西北端(三门峡西半部)。该地区的平均海拔高度为300至700米。西安是陕西省会和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位于该地区的中心,大部分位于渭河以南。关中地区的其他主要地级市包括(从西到东)宝鸡、咸阳、铜川和渭南。

关中平原年平均降雨量为400至900毫米(16至35英寸),平均降雨量约为600毫米,有些年份降水量低,蒸发率高,形成该地区的自然植被为森林和草原的混合。在人类定居将平原改造为农业区之前,关中平原是各种野生动物的家园。

【历史】

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地区,对应于现今陕西省中部的新月形地堑盆地,南部以秦岭为界,北部以黄龙山、子午岭和陇山山脉为界。

平原由渭河及其众多支流冲积而成,因此也称为渭河平原。该地区是晋陕盆地带的一部分,与其东北部的地质姊妹——运城盆地——被吕梁山西南的黄河部分和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交界处的黄河弯道以北隔开。

“关中”指历史上保卫该地区的四大山口要塞所合围而成的区域。该地区是周朝秦国的传统心脏地带,因此经常被称为“八百里秦地”。黄河、吕梁山和秦岭的东端将该地区与当时政治上正统的中原分隔开来。

中原位于战略要地函谷关以东,历史上被秦人称为关东地区,后来秦人征服了东部国家,并在公元前3世纪首次将中国统一为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秦朝。此后,汉、唐等著名王朝(均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也在关中地区建立了大本营。

历史上中国人围绕关中地区的主要历史防御工事:

函谷关,位于今灵宝市;武关,位于今丹凤县东南;西北有萧关,在今泾源县;西有大散关,在今陈仓区。后来又增设了两个关口,即:潼关,东汉末年由军阀曹操所建,在今潼关县;北有金锁关,唐代所建,在今银台区。

上述关口最重要的要塞是函谷关(上图),它控制着黄河南岸一条狭窄的陆上走廊的咽喉要道,是当时华北平原进入关中地区的唯一通道。函谷关的强大韧性使秦国在战国时期能够击败其东部敌国组成的无数反秦联盟。

自西周以来,关中平原曾是中国共12个朝代的都城所在,包括秦、西汉、隋、唐等大一统帝国。到了唐朝,中国的经济中心已逐渐南移至长江流域,关中地区越来越依赖通过大运河运输的物资。唐朝末年长安被毁后,关中地区在后来的朝代中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0 阅读:46

赫歇尔

简介: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国际关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