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库尔科夫版插图:线条凝练,极简勾勒

文学私秘 2025-04-10 07:59:06

库尔科夫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绘制的插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据俄罗斯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统计,有33种之多。

之前笔者将搜集到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曾作了连续的介绍,截止目前,共介绍了20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通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多侧面地了解小说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时代的插图,去感受一部小说在不断地被形象化演绎的过程中,赋予了时代的新元素。

因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的不同版本,更多的是折射了苏联各个时代的审美变迁与时代认知,仅仅通过一本小说的插图,就能感受到社会嬗变过程中的丰富文化符码。

看起来源自于一本小说开花散叶出来的插图里,却包含着多维的信息,值得我们去比对,去体悟,去发现。

在介绍今天的这位库尔科夫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之前,我们将之前介绍过的20种小说插图,作一个简要回顾,便于大家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的整体情况:

1、 列兹尼琴科:中国书籍中又译成:列兹尼钦科

形象生动,流布最广。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版插图作者是谁?曾深刻影响中国绘画作品

2、 基布里克:又译基布利克

笔力稍弱,俄版仍用。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俄罗斯目前采用哪一位画家的作品?

3、 布罗茨基:中译也译成:萨瓦·布歇伊斯科

黑暗风格,造型奇诡。可参阅:黑暗风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竟然在现今的俄罗斯很走俏

4、利亚明

线条流畅,勾勒灵动。可参阅:苏联1973年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欣赏,娴熟的线条别有风味

5、米纳耶夫

冷色再现,版画风格。可参阅:再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冷门场景的插图体现末世苏联共性思潮

6、乌萨切夫

立体主义,时空拼贴。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版插图第五个版本:乌萨切夫的插图一观

7、柯洛文

之前将该版美术编辑勃尔艮克·叶夫根尼·奥西波维奇当成了插图画家,特此更正,在此感谢收藏家归琪先生的资料提供。

梅益译本,曾经采用。可参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柯洛文版插图,中国首译本与梅益本均用过

——梅益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共使用了三版插图,你看过前两种吗?

8、鲍里斯·阿尼西莫维奇·马尔凯维奇

力求真实,自有其长。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画家巡礼:第8位画家马尔凯维奇。

9、巴霍莫夫

线条局促,乍看很丑。可参阅:巴霍莫夫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有点丑,但中国图书却很青睐

10、加尔佳耶夫

速写风格,稍显潦草。可参阅:苏联画家为五百本书画了插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版插图太潦草。

11、阿纳托利·马克西莫维奇·迪奥明

功力不凡,经典脱俗。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受到索契博物馆青睐,足见画家绘画功力。

12、哈依洛夫

中规中矩,真实呈现。可参阅:国内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介绍过的苏联画家,看看他的作品

13、埃普尔

德裔画家,梅益首用。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本最早使用的插图作者,终于找到了。

14、列布罗夫

现实风格,动感逼人。可参阅: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作者,为《静静的顿河》配图更为知名。

(2)列布罗夫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插图,画家曾画过《静静的顿河》

15、斯科莫罗霍夫

剪影风格,叠印时代。可参阅:剪影风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版本,让熟悉的画面变得陌生。

16、戈丁

虎狼风格,折射时代。可参阅:虎狼风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可以借此一窥苏联末世时尚。

17、伊林

中国首版,开创之功。可参阅:收藏家归琪先生揭秘中国第一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画家之谜。

18、德赫捷列夫

苏联首版,奠基之作。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处女版插图,其画家系高尔基作品御用画师

19、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戈尔什曼

白描勾勒,雏形初显。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第一次全集版插图,揭开隐秘的小说细节

20、李可夫

画风硬朗,人物挺拔。可参阅:网友提供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李可夫版插图画风硬朗,人物挺拔。

今天我们介绍的库尔科夫版插图,出现在1976年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

在小说的版权页上,可以看到这位画家的俄文名字记作:В. В.Кулькова。

他的全名为:Владимир Васильевич Кульков。

译成中文名为: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库尔科夫。

画家生于1928年,逝世于2006年,享年78岁。

库尔科夫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因原书资料很匮乏,所以笔者也只能找到其中的几幅插图,从这些插图来看,画家采取线描勾勒的风格,寥寥几笔,展现出小说里我们的熟稔的人物与场景。

画家的笔触与我们之前熟知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插图相比,有一点太过简单化,很难让人产生惊艳之感,因此,库尔科夫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说不上有多么出色。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依靠线条来再现小说形象画面的风格,比追求相片效果的旧有插图要逊色不少,作者完成这样的插图,也知道难以超越之前的经典作品,因此,画家基本采取一种应付式的态度,其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创作的插图,在画家的作品录里,也少有提及,这也导致我们很难找全小说里的全套插图。

不过,库尔科夫创作的大量插图,却可以让我们看到画家对线条控制的高超功力,下面,我们将画家的其它一些图书插图作一个介绍。我们通过这些插图,也能更明晰地定位画家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创作中,沿袭了他最擅长的什么样的写实与立意套路。

下面是1964年出版的《接近死亡的三天》插图:

下面是1964年出版的《鼓手的信》插图:

下面是1966年出版的《调查员笔记》插图,2000年,该书重版时,仍然用的是原画家的插图。

下面是2000年版《调查员笔记》插图:

下面是1983年出版的《青蛙公主》插图:

下面是1984年《史诗》的插图:

下面是1987年出版的《我们的列宁》插图:

库尔科夫的创作信息,在俄罗斯网站中很难找到更多,甚至对他的逝世年限,大多数网站都标注为不详。笔者也是通过多个信息比对,才确认了这一时间点。

但是在俄罗斯的读者心目中,却对这位画家记忆颇深,他们都会记得这位画家绘制的大量儿童插图,陪伴了他们的童年时代。即使苏联解体了,但这位画家绘制的美术作品,仍然在今天不断重印与出版,对于一位大部分创作时间隶属于苏联时代的画家来说,这也是一种莫大的荣幸了。

而从另一个角度,也变相地说明,苏联时代沉淀的文化层积,依然在发散着巨大的影响,仿佛在告诉今天,苏联时间,并没有被剔除出俄罗斯的关联概念。

2 阅读:117
文学私秘

文学私秘

文学是人学,关注人类的所有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