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之战——改变大魏礼制的炽烈惨败

吟风佘 2024-12-04 15:26:35

令后期曹魏丧师数万,痛彻心扉的东兴惨败,往往因为其指挥官诸葛恪很快就败绩新城,并在孙吴内部的政治斗争中落败被族诛;导致此战遭受忽视,被认为含金量不过尔尔。然而仔细复盘则会发现,其中的庙算谋划,又岂是一句“雪中奋短兵”所能概括?

丁奉雪中奋短兵

诱敌的长堤

扼守濡须水口的濡须坞和东关大堤,是吴大帝孙权在赤壁之战后不久就开始构造,并令曹操“四越巢湖不成”的重要工事。如果不理解东兴一带的地形,就绝无可能对东兴之战有通透的了解。

濡须水出巢湖,向东南流入长江。此段长江沿东北而行,因此江南地区又被称作江东。巢湖水入濡须之处,有濡须山和八宝山东西夹峙。

孙权作船坞、堤道、堡垒于濡须山,前有濡须水可依,后有重山可凭。而曹军屯于巢湖内的战船则被其所阻,无法进入长江。由此可见东关的重大战略意义。

《读史方舆纪要》载“三国吴于北岸筑城,魏亦对岸置栅”。即魏方无可奈何,只能在对岸的八宝山下也修筑城寨,与吴东关对峙,屏护巢湖。

孙权晚年,由于屡次进取合肥都失败,因此东兴工事逐渐荒废。孙权去世之后,太傅诸葛恪马上出兵东关,重修大堤并在濡须山两座山丘上分筑东西二城,由将领全端、留略各率千人驻守,这无疑是对魏国明火执仗的挑衅。

此时曹魏已经经过高平陵之变,实际上是司马氏执政。司马氏当时的家主司马师的首要任务是巩固司马氏的权势,他当然不愿意冒与吴国进行主力会战的风险。然而如果不拔除二城,又将极大影响他的威望。

司马师

当时尚书傅嘏认为应当恢复过去魏吴夹濡须水对峙的态势,等时机到了再驱逐吴人在长江西岸的势力。然而这种过于缓慢的意见无疑不能被司马师所接受。

因此他采纳了诸葛诞的建议,令王昶进攻江陵,毌丘俭进攻武昌,以牵制吴国上游的兵力。

不过在第三路方面,司马师在诸葛诞的计划上略作修正,并不派精锐部队疾行突袭东关二城,而是派出了七万大军对东兴发起进攻。司马师当是认为庞大的兵力可以令吴人恐惧,不敢轻易与己方决战,己方正好好整以暇拔除二城。

待战的精兵

对于诸葛恪来说,魏方的动向正是天遂人愿。作为吴国国内典型的鹰派,主张北伐的诸葛恪正是要以一场大会战削弱魏国在淮南的兵力。

东吴丹阳兵

诸葛恪担任丹阳太守时,曾深入丹阳深山当中,剿抚并用,收降山越人口十多万,得男丁四万,获得最勇猛的一批丹阳兵兵源。如今他上台执政,经过他整编的吴军士气高昂,具备很强的进攻战能力。

得到魏军出兵消息后,诸葛恪于十一月十九日,率兵四万从建业出发,日夜兼程,救援东兴。他的兵力只有魏军一半,但诸葛恪自信能获得大捷。原因有二,其一,他对于自己编练的部队战斗力有很大自信,其二,诸葛恪笃定魏军无法攻克二城,己方可以对敌人起到前后夹击的效果。

果然,城池高峻险要,且冬季攻城最难。魏军虽有七万,仓促也不能克。诸葛恪派冠军将军丁奉和吕据、留赞、唐咨等人为前锋,计划登陆后从濡须山西面发起进攻,从背后袭击魏军。

由于魏军当时在围城,因此营垒布置和兵力配备都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东关大堤和城池处于山麓,有利于丹阳兵作战。吴军“解置铠甲,不持矛戟。但兜鍪刀楯,裸身缘遏”,更能发挥出敏捷性和机动性。

有人说这一战显示出南方人比北方人更抗冻,这大概是想当然了。丁奉所部士卒极为精锐,身体素质过人,并不能以普通南兵视之。

魏军兵力过多,狭窄的山麓并不能全部容纳。因此魏军是从濡须水以西的八宝山方向作浮桥而来,登上大堤作战,这样可以轮换进攻。

丁奉与魏军接战时,魏军前部兵力并不多。这是因为围城的状态将兵力分散开来。而吴军裸衣的状态更让魏人惊讶而不以为然,纷纷大笑陷入懈怠,结果吴军如同上山猛虎,杀入敌阵,竟似砍瓜切菜一般。

近身混战,南人的刀盾反而比北人的枪戟灵便。况且山麓地形正是丹阳精兵的主场。魏军前部被击溃之后,向着军队核心退去,反而令其他魏军也被冲乱。

畅快淋漓的大捷

然而少量精锐部队一般只能起到突击作用,绝不是可以凭着丁奉、留赞的3000人就击败7万魏军。

吕据、唐咨等人的队伍,乃至诸葛恪的本军次第投入战场,令魏军如同遭受一波波海潮般的冲击,丝毫没有喘息机会,无法重整阵势。胡遵、诸葛诞都是魏国宿将,但在一片混乱当中也无可奈何。

然而如果只是如此,此战仅仅只是一场击溃战,并不能打成歼灭战。当胜局已定,诸葛恪才祭出了最后的杀招。

魏军眼见长堤将要彻底失守,两城城内的吴军也杀出夹击,知道败局已定,遂由浮桥向西岸撤退,计划重整军势。

然而诸葛恪早已派出朱异率领水军,趁着魏军大撤退时突然开着成群大舰,对魏方浮桥发起猛攻,浮桥断裂,魏军死者无数;而尚留在东岸的魏军被分割包围,几乎全数遭歼灭。

魏国乐安太守桓嘉,及从东吴投降魏国的叛将韩综(韩当之子),都在此战中被斩杀。诸葛诞和胡遵,还有作为监军的司马师之弟司马昭因为跑得快得以幸免。这是三国后期魏国遭受的最大败绩,唯有三年后姜维的洮西之战能与之匹敌。

水陆结合,巧用地势,诸葛恪的布局可谓步步连环,滴水不漏,他一手训练的精锐之师也未曾辜负他的期望。丁奉雪中奋短兵的表现固然令人激赏,然而这一次胜利更多应当归于主帅的谋划之功。

战役总结

王昶、毌丘俭听说东部魏军失败,各自烧毁营地后撤走。朝臣议论想要把诸将罢官降职,司马师说:"我没有听诸葛诞的话,才造成这样的后果。这是我的错误,各位将军有什么罪?"于是全部宽宥了他们。司马师让担任监军的老弟背锅,削去了司马昭的爵位。

其实如果按照诸葛诞的意见,以精锐部队突袭二城,也绝不可能攻克。但是出兵既少,也确实不会遭受这样的惨败。

纵观此战,魏方并没有和吴军作主力会战的计划。

诸葛诞是希望能靠精锐部队在援军赶到之前拔除二城,司马师则认为出兵多的话,吴军就不敢仓促来援,这种想法都过于想当然了。如果魏军事先就作好围城打援的准备,计划重创吴军,反而绝不会败得如此之惨。

显然,诸葛恪是算到了司马师只求稳定司马氏地位,认为没必要冒风险与吴军打主力会战的心理,使得魏方“犹豫就会败北”。在沙场上,对手很难按照你的期望去行事,所以命运往往更青睐果决的人。

遗憾千年

魏军死伤者众,对礼制居然也产生影响,东关之役死者众多,司马师下令丧礼从简,守丧期间也不禁止婚嫁和入仕。后来东晋时温峤以寇侵为由,不至其母的殡葬,也是援引东兴之战的旧例。

魏国在淮南的兵力遭受重创,虽然号称还有20多万,但绝大部分都是缺乏战斗力的屯田兵。因此次年诸葛恪发动合肥新城之役,司马孚率号称20万的兵力在附近游走,竟不敢轻易发起攻击。

然而江东士族实在过于颟顸保守,诸葛恪未能攻克新城但损失并不算大,就被江东士族抓住把柄杀害,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假若诸葛恪能活到费祎遇刺,姜维掌握蜀汉兵权之后,则蜀吴两国可同时对魏方产生巨大的压力。由于司马氏的权力并不稳固,很可能在夹击下土崩瓦解。其时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从这点上讲,诸葛恪的陨落,实在可以说是遗恨千年了。

诸葛恪

0 阅读:0

吟风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