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你赚不到你认知之外的钱!”
生活中,我们身边很多例子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比如说听都没听说过新媒体的人,他怎么会知道新媒体能赚钱?
人成长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就会有自己的一套处世观念,没有大的环境变化,观念就会漫漫地根深蒂固。
我们想过不一样的生活,就得打破自己的观念,这就叫“不破不立”!
我们初中的同学,其实到了这个阶段,很多同学在心里就已经开始有自己的观念了,很多还认为自己的观念非常有道理,因为他过得比较“舒服”!
但有些观念不打破重塑,学习之路就很难有向上爬坡的那一天。
01打破“上课认真听讲就是努力”的观念
眼下春节将至,期末考试也考完了,就有家长会问:“你成绩这样了,下学期怎么办?”
很多同学会说:“更努力一点!”
又问:“你怎么努力?”
再答:“上课认真听讲,准时完成作业!”
然后,家长很少能去继续追问的了!
上课认真听讲,不应该是一个学生正常的、应该要做到的事情吗?
怎么成了努力做的事了?
我们要知道,上课即使是目不转睛,笔记工整,知识都不是说一节课就能消化了的。
上课认真听讲,准时完成作业,是一个学生要做到的基本要求!
真正的努力,是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去听讲。
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是要做到举一反三的!
数学课,老师讲解的例题,不光要听懂步骤,更要思索背后的原理、变换的题型,才有可能实现自我的突破,打破所谓的“瓶颈”!
02摒弃“分数好看就可以”的观念
“分,分,学生的命根”。
多少年了,这句口头禅还是很多人的执念。
考个好分数固然重要,可若只为分数而学,便是误入歧途。
有些时候,分数是有很大的欺骗性的,比如说抄袭......
因为家长朋友只关注分数,分高了,全家都开心,有部分同学就会“剑走偏锋”!
知识的价值在于运用,不在试卷上的那点分数,比试卷上的高分更有意义。
应该把分数当作学习的反馈,从中查漏补缺,驱动知识向能力转化,让学习为生活赋能。
03粉碎“只要学,可以没效率”的观念
经常看到一些同学挑灯夜战,书桌堆满资料,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可是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时间是最公平的资源,你浇灌在哪里,哪里就可能长出灿烂的花朵”,但前提是有效浇灌。
你坐在课桌前三个小时学的,和别人30分钟学的东西一样多,那坐那么长时间的意义在哪里?
同一类型错题反复出现,不做总结反思,学习的时候一会儿玩手机,一会思想放放空,一会儿吃零食......
这样其实是宁愿先玩的,因为高效学习需要专注力护航,做任何事情,注意力都需要高度集中。
如果效率还是不高,就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调整思路,不能一直把自己最好的时光,耗费在努力的“假象”上面。
04扭转“要结果,不要过程”的观念
本来是想跟第二点合着写的,但想想,还是单独拿出来说吧,因为我觉得,这里面的同学其实是两类。
比如有一种现象:写作文,就去找范文拼凑,快速完成任务,不顾文采、逻辑构建,更别谈自己知识的运用了。
还有一种:背单词,死记硬背字母组合,不联系语境、运用词根词缀。
这就是要结果,不要过程,不是那种去作假的事。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习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价值。
认真构思每一篇作文,从立意、选材到行文,反复打磨,写作能力才能逐步提升。
巧用方法记忆单词,感受词汇拓展的魅力,词汇量稳步增长。
注重学习的过程,积累点滴进步,结果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