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首七绝就是唐伯虎一生,诗词为何总能戳中泪点?笔法不容忽视

火云上有诗词 2024-02-11 19:49:28

七绝 开门七件事 明 · 唐寅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天寒无一事,竹时寺里看梅花。

在寒冷的岁末,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需精心筹措。而唐寅却坦然道,这七样东西都在别人家里。言下之意,他并不需要为生活的琐碎而烦恼。他选择的是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生活方式。

他的心境如同那竹林深处的寺院,远离尘嚣,静谧而安详。那里的梅花,更是独树一帜,傲骨铮铮,不畏严寒,独自盛开在冬季。唐寅爱梅,更是自况,他的人生也如梅花般清雅、孤傲,不落俗套。他不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因为他的心早已超越了这些物质的束缚。他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是心灵的宁静。他的人生哲学,就是淡然处世,不为物欲所困,不为名利所累。他就像那寺里的梅花,静静地开放,静静地凋零,无牵无挂,无拘无束。他的诗,就像那寺里的钟声,悠悠传来,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宁静和淡泊。

七绝 言志 明 · 唐寅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不炼金丹不坐禅”,唐寅以明快的笔调,表达了自己不追求虚无缥缈的宗教信仰和修行方式,而是选择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在那个时代,许多人会选择修道成仙,以求长生不老,而唐寅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的人生追求与众不同。

“不为商贾不耕田”,唐寅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志向。他不愿为了生计而从事商业或从事农耕,这些世俗的事情对他来说没有吸引力。他更愿意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和自由,而不是物质上的满足。

“闲来写就青山卖”,唐寅的才华横溢,他擅长绘画,尤其擅长山水画。这句诗表达了他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视为精神寄托,同时也希望通过卖画来换取生活所需。他的画作独具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也是他得以维持生计的重要来源。

“不使人间造孽钱”,最后一句诗,唐寅表达了自己对金钱的看法。他认为金钱应该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财富是受法律保护的;而不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造孽钱”。

整首诗,唐寅以简洁明了的言辞,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他不追求虚无缥缈的宗教信仰和修行方式,也不为生计而从事世俗的事情。他更愿意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和自由,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

七绝 无题 明 · 唐寅

儒生作计太痴呆,业在毛锥与砚台。

问字昔人皆载酒,写诗亦望买鱼来。

“儒生作计太痴呆”,唐寅的这句诗,仿佛是一个深深的叹息,又似是一种无奈的感慨。儒生们,那些饱读诗书的学子们,他们用尽一生的心血去追求那功名利禄,却往往陷入了自己的痴呆之中,无法自拔。他们痴迷于科举考试,埋头于书本之中,却忽略了人生的真正意义。“业在毛锥与砚台”,唐寅用这样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儒生的生活状态。那毛笔与砚台,是他们追求学问的工具,也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日夜苦读,笔耕不辍,却忘记了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价值。“问字昔人皆载酒”,唐寅引用古人的做法,表达了对于这种生活的嘲讽。古人向别人请教问题时,常常带着酒,表示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对方的敬意。然而,如今的儒生们却只知道埋头苦读,忘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

“写诗亦望买鱼来”,唐寅的这句话,也是对目前的儒生充满了讽刺和挖苦。古人求学载酒,写诗都希望能够换来鱼,这才是生活啊。生活都照顾不好,埋头苦读有什么用呢?

七绝 临终诗 明 · 唐寅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在生命的舞台上,我们都是过客,终有一日会面临谢幕的时刻。这首《临终诗》是明朝才子唐寅的绝笔之作,以平实自然的语言,道出了他对生死的独到见解。“生在阳间有散场”,唐寅以一种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在阳间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间,每个人都会经历生命的起伏和变迁,有聚有散,有始有终。然而,正是在这种无常之中,我们学会了珍惜和感悟,让生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死归地府也何妨”,这句话展现了唐寅豁达的生死观。在他看来,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地府虽然阴冷寂寥,但也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他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接受了死亡的必然,让自己的心灵在面对生死时得到了解脱。

“阳间地府俱相似”,唐寅用简洁的笔触描绘了阳间与地府的相似之处。在生与死之间,我们都是漂泊的异乡人。无论是在阳间还是在阴间,我们都承受着生命的重负,经历着人世的沧桑。然而,正是这种漂泊和流浪,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只当漂流在异乡”,作为全诗的结尾,这句话不仅呼应了开篇的“阳间有散场”,也深化了唐寅对生死的理解。在异乡的漂泊中,我们感悟生命的真谛,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正是在这种漂泊中,我们不断地成长和蜕变,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0 阅读:0

火云上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