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从小就听“卧薪尝胆”的故事,觉得勾践特励志,为了复国啥苦都吃。可易中天老师却说勾践不是个好东西,这卧薪尝胆的故事,最好别再讲了!这说法,是不是有点颠覆你的认知?到底谁说得对呢?咱们来好好说道说道。
易中天老师对勾践的一些说法,确实有点问题。比如,他说“狡兔死,走狗烹”是闻仲说的,但这句话其实是范蠡说的,这细节错了,结论能准吗?再比如,他觉得勾践杀闻仲是“卸磨杀驴”,这也太简单粗暴了!勾践灭吴后,面临着是继续打仗还是休养生息的大难题,闻仲主张休养生息,和勾践的扩张野心冲突了,这才能理解勾践为啥要杀闻仲。这可不是简单的“卸磨杀驴”能解释清楚的,是不是?这说明,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得考虑当时的背景和各种复杂因素。看历史,得全面,不能太主观!
易中天老师说勾践是小人,这说法也值得商榷。勾践败给夫差后,没沉沦,立马调整策略,图谋复兴。他很重视人才,范蠡、闻仲这些牛人,都是他重用的。他待人开明,广纳谏言,这政治手腕,够高明吧?更重要的是,他卧薪尝胆那会儿,生活水平都跟老百姓一样,真正做到了与民同乐,这民心,妥妥的抓住了!他还鼓励生育,解决贫困家庭的难题,这民生政策,放到现在也挺厉害的!这么一位重视人才、安抚百姓的君主,怎么能直接就定义为“小人”呢?
你说“卧薪尝胆”,这故事是不是该全盘否定?我觉得没必要。这故事核心,是鼓舞人坚持不懈,为目标奋斗的精神。勾践能放下身段,忍辱负重,带领臣民一起拼搏,这精神难道不值得学习吗?易中天老师因为对勾践个人品质的质疑,否定整个故事的积极意义,这有点过了。人无完人,谁都有缺点,但不能因为缺点,就否定他的所有优点和贡献,对不对? 而且,咱们看问题,不能只看一面,得辩证地看待,既看优点,也看缺点,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历史。
所以说,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简单粗暴。要全面客观,不能以偏概全。 勾践这个人,是复杂的人物,既有他的缺点,也有他的优点。我们应该学习他身上积极的品质,同时,也要吸取他的教训。别忘了,历史的真相往往是复杂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