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缘”“似曾相识”?——不不不,是脑子不够用了

黄臭臭的小号 2024-08-22 16:31:25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经历这样一种情况,旅行去到一个陌生地方,却产生了故地重游的感觉;与人相遇相识时会像贾宝玉那样感到“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似曾相识却又无法回忆起具体场景;因某件事、某个人或是某句话带来的情绪上的一系列波动,突然感到这些感觉好像在何时有过。

 

事实上,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在早在1600多年前,圣奥古斯汀(写《忏悔录》那个)就已对这种现象有所记录。

1867年法国生理学家艾米丽·波拉克在其发表的书籍《精神科学的未来》中第一次定义,将之称为既视感(法语:Déjàvu,不懂也不知有没写错),后来又被称为海马效应、幻觉记忆。

这种现象从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在将近百年的心理学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

目前,心理学家普遍认同,海马效应出现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看到某个场景时,视觉神经会同时将信息同时传到视觉中枢和记忆中枢,有时记忆中枢会因某些原因处理速度超过了视觉中枢,等到我们产生场景画面,记忆中枢早就收到了信息,进而产生了似曾相识的错觉。

简单点说就是,大脑CPU处理消息不协调,导致记忆出现在画面前面。

据说,想象力越高的人越可能产生“既视感”,年轻人也比老人多。

一般“既视感”不会产生危害,但如遇到某些喜欢给这种错觉套上前世缘分、轮回之类的,那可能会因为“似曾相识”的感觉而对某个地方或人产生过度的信任,进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这种在心理学中被称为“错觉性记忆”(下次介绍)。

记忆是并不是事实的现实还原,我们会不自觉地去赋予其意义、进行美化或修改,进而形成我们自认为的事实,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记忆也要保持警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