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没有注意到,我国最近的节日气氛已经越来越淡了,尤其是传统节日更是面临着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反而是外国倒是将我们的传统节日当成宝贝。这让我们不禁困惑,我们已经传承了上千年的文化底蕴到底还会不会坚持下去?
比如新加坡的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景象映入眼帘;澳大利亚的春节,狮子舞动喜庆气氛。韩国的中秋节,更是法定节日放假四天。但相较之下,我国的传统节日现状令人唏嘘。燃放烟花爆竹,这一有着2000年历史的习俗如今在不少地方已被禁止。即便今年有恢复的传闻,但仍未可知。
清明节本是以文明祭扫为主,却因火灾隐患纸钱燃烧不再被允许。这种方式是我们与逝去亲人交流的纽带,如今却日渐式微。端午节和中秋节虽仍有存在感,但也仅仅局限于送节礼这一形式。而元宵节更是失去了存在感,今年甚至连假期都取消了。如今的零零后,有多少知道元宵节晚上要看灯谜的呢?
我们的下一代对鞭炮的认知几乎为零,他们对过年的期待,不再包含放鞭炮这一环节。他们对清明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诗句中的“雨纷纷,行人欲断魂”。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如今这份传承似乎岌岌可危。
我们或许可以期待,有朝一日我们能重拾这份传统文化,让节日再次成为人们心中的期待。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正视现状,反思为何传统节日会在今天陷入如此境地。环境的考量,安全的考虑,或是对传统文化的误解,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我们不能让这份传承在我们手中消失。我们需要寻找平衡,让传统与现代共存,让节日再次焕发生机。只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文化。
总的来说,我国的传统节日面临危机,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只有我们重视起来,才能让这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
孙于振扬
跟媒体人和砖家宣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