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不扶阳,一年易生病!牢记这5件事,让你整年少生病

张知识 2025-02-06 16:22:49

“年后病一场,全年都遭殃。”这句老话,多少人是过来人?

每年春节前后,医院的呼吸科、消化科、心血管科的病人都明显增多。有人一到春天就感冒不断,有人春节大吃大喝后胃痛难忍,还有人因为血压突然飙升住进了医院。医生们早已司空见惯,但很多人依旧不当回事,认为这只是季节变换的正常现象。

可是,为什么每逢立春,身体就像被“偷”了健康?

其实,原因很简单——立春是阳气生发的关键节点,若不顺应时节养护好身体,就容易埋下全年的健康隐患。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在慢慢升腾。但如果此时阳气受阻,寒气入侵,身体就会变得脆弱,疾病自然趁虚而入。

有人可能会问:“阳气是什么?为什么春天要特别关注它?”

简单来说,阳气是人体的“发动机”,支撑着我们的一切生理活动。如果把身体比作一棵树,阳气就是根部的养分,只有它充足,树才能长得茂盛。阳气不足,人的免疫力就会下降,身体变得虚弱,甚至容易未老先衰。

就像春天的草木,如果地底的温度太低,根系无法吸收足够的养分,叶子就会枯黄,甚至无法发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到了春天,总是觉得乏力、犯困、手脚冰凉,甚至容易生病。

更可怕的是,阳气亏虚不仅让人容易感冒,还可能影响心脏、脾胃、肝脏等多个器官的功能。尤其是有慢性病的人,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过去,人们讲究“春捂秋冻”,其实就是为了保护阳气。可如今,很多人一到春天就急着脱掉厚衣服,殊不知,寒气最怕的就是这个时候钻进身体,影响阳气的生发。

那么,立春到底该怎么做,才能真正把握好养生的关键?

第一,护好脾胃,少吃生冷食物。

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而春天正是脾胃最容易受损的季节。很多人一到春天就爱吃凉菜、喝冷饮,结果胃痛、腹泻接踵而来。尤其是春节期间,大鱼大肉吃多了,脾胃本就负担重,再加上冷饮刺激,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想要保护脾胃,最好的办法就是趁热吃饭,少吃生冷,多喝温水,饭后适量运动,帮助食物消化。如果感觉胃不舒服,可以试试喝点姜茶,温暖脾胃,帮助阳气生发。

第二,早睡早起,别让肝脏“超负荷”工作。

春天是养肝的季节,而熬夜是伤肝的最大“杀手”。现代人晚上总舍不得睡觉,刷手机、追剧、打游戏,结果早上起床时头昏脑涨,白天没精神,长此以往,肝脏的排毒功能就会受损。

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工厂”,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它最重要的工作时间。如果此时还在熬夜,肝脏就无法顺利排毒,毒素堆积,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就会变差,脸色暗沉,甚至容易长痘、掉发。

想要养肝,就要顺应阳气的生发,早睡早起,给肝脏足够的修复时间。

第三,适当运动,让阳气“动”起来。

春天是阳气升发的季节,如果整天坐着不动,阳气就容易郁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很多人一到春天就觉得疲惫、昏昏欲睡,其实并不是因为真的累,而是因为身体的“气机”没有打开。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早晨晒晒太阳,做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瑜伽。但要注意,运动不宜过度出汗,否则反而会损伤阳气。

第四,调节情绪,别让肝火伤身。

春天,人的肝气旺盛,如果情绪波动太大,就容易导致肝火上炎,出现头晕、口干、脾气暴躁等症状。很多人一到春天就容易发火,甚至无缘无故地心烦意乱,其实这就是肝气不舒的表现。

想要调节情绪,可以多听音乐、练习深呼吸,或者尝试一些舒缓的运动,让肝气顺畅流通。如果经常觉得心情烦躁,还可以试试喝点菊花茶、玫瑰花茶,帮助疏肝解郁。

第五,注意保暖,别让寒气伤了阳气。

春天虽然气温回升,但早晚温差大,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凉。很多人一到春天就迫不及待地换上单衣,结果没几天就感冒、咳嗽、鼻塞不断。

特别是颈部、腰腹、脚底,这些部位最容易受寒,出门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更要注意防风防寒。可以试试穿一件薄薄的马甲,既保暖,又不会太过厚重。

养生从来不是一件复杂的事,而是顺应自然,顺应身体的节律。立春,是一年健康的起点,护好阳气,才能让身体顺顺利利度过一年。

春天不养生,夏天病满身。趁着春天阳气生发的好时机,调整好作息,注意饮食,适量运动,让身体在春天焕发新的活力,这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参考资料:

1. 《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春季常见疾病预防指南》

3.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季节性流感和免疫力的研究报告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17
张知识

张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