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这四点,精神疾病治疗效果加倍

白影梅的笔记 2024-10-12 09:30:57
当有人问起“患上精神疾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时,很多患者的回答“离不开的医院,回不去的家”让人深感无奈,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在医院和家之间来回奔波,病情反复,生活充满无助与绝望,那么,精神疾病到底能不能被治好呢?其实,只要掌握关键要点,康复并非遥不可及。 一、建立医患联盟 战胜精神疾病,既离不开专业指导,也需要患者积极参与,若患者当“甩手掌柜”,把一切都推给医生,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比如不按时吃药、不配合治疗计划,那医生再努力也难以达到最佳成效,所以,患者要与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患联盟。 具体而言,患者应主动学习疾病知识,了解病情发展、治疗手段及可能的副作用等,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做出明智决策,同时,要充分信任医生,主动表达治疗诉求,积极与医生讨论治疗情况,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寻求专业帮助和建议,而非默默忍受,要记住,治疗精神疾病是一场团队合作,不是单打独斗。 二、规范治疗 精神疾病的规范治疗需做到“足量、足疗程”,然而,很多患者因各种原因服药不规律,导致病情控制不佳,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与专业医生商量,尽量简化用药,一般来说,服药种类越多、次数越频繁,依从性就越差,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简化用药种类和给药次数,尤其对于用药依从性较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某些治疗方式可以在体内稳定释放药物成分,血药浓度更稳定,起效时间长,减少给药次数,比如有的一个月甚至三个月进行一次治疗即可,这样的方式能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和死亡率,此外,设置服药提醒闹铃,患者可在手机上设置,家属也可定时打电话提醒患者服药及复诊,还可以与家属共同建立服药奖惩机制,让长期服药变得有趣,提高患者积极性。 三、重塑性格 性格,即一个人的情感和思维习惯,性格中的“小瑕疵”可能是精神疾病的诱因之一,研究表明,50% - 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患病前可能性格孤僻、内向或缺乏对新鲜事物的追求,还有部分患者有固执、敏感多疑、嫉妒心强等偏执性格表现,性格有缺陷的人难以应对内部和外部刺激,给精神疾病可乘之机。 虽然改变性格有难度,但并非不可能,只要有改变的决心,通过有效方式可以弥补性格缺陷。 四、调整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精神疾病治疗至关重要,包括饮食、运动、睡眠等,在饮食方面,地中海饮食对心理健康有保护作用,能减轻精神疾病症状,改善认知功能,它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等植物性食物为主,少吃红肉和甜食,这样的饮食搭配能提供多种营养成分,发挥抗炎作用,改善情绪和认知, 在运动方面,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作为抑郁、焦虑、应激相关障碍及精神病性障碍等的辅助治疗手段,患者可根据喜好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健步走、蛙泳、骑自行车等,或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自由泳、网球单打等。 精神疾病并非不治之症,掌握这四点,我们就有望摆脱精神疾病的折磨,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1 阅读:79

白影梅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