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才是熬夜的分界线?听听医生怎么说,怎样才能拥有好睡眠

白影梅的笔记 2024-10-21 09:12:41
在当下,许多年轻人的作息犹如变幻莫测的天气,时而晚睡,时而早睡,时而又肆意睡懒觉,那么究竟熬到几点才算熬夜?怎样的睡眠才是健康的呢?今日,就让我们一同分享如何在尽情享受生活的同时,牢牢把握健康睡眠。 睡眠健康问题是否愈发普遍? 睡眠,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生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梦中度过,倘若每天睡足8小时,一年365天,若能活到80岁,将拥有长达23万3600小时的睡眠时间,约等于26年,可见,睡眠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然而,如今失眠问题日益凸显,或者说关于睡眠健康的困扰愈发普遍。 人们纷纷开始探寻各种自我疗愈之法,例如购买褪黑素等保健品的消费者同比增长了四倍之多,而那些在网络上搜索失眠关键词的人,很多都是在凌晨12点之后才开始行动,他们一边饱受失眠(熬夜)之苦,一边急切求助,在这些搜索失眠的人群中,90后和00后竟占到了60%,由此可见,过了夜里12点依旧活跃的年轻人比例着实不低。 为何失眠如此重要?它又会引发哪些问题呢? 睡眠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成年人而言,身心健康、记忆维持、大脑的敏捷反应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都与高质量的睡眠紧密相连。 失眠的危害有哪些呢? 会让人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决策艰难。 容易导致健忘。 可能引发抑郁和焦虑,失眠与抑郁、焦虑互为因果,失眠的人日后患上抑郁、焦虑的风险显著增加,反之,抑郁、焦虑的患者也常常被失眠问题困扰。 会影响判断力。 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风、糖尿病、痴呆等躯体健康问题的风险。 会加速皮肤衰老。 可能引发事故,许多交通事故正是由于失眠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执行力下降以及打盹等原因造成的。 生活作息习惯紊乱,睡眠严重不足,会致使内分泌失调,进而引发肥胖。 失眠是如何发生的? 失眠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呢?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能力会逐渐下降,在失眠人群中,女性数量约为男性的两倍,那些具有焦虑、抑郁特质,有家族史高唤醒水平,以及面临更多生活压力的人,更容易陷入失眠的困境,通常情况下,失眠是在某种易感因素的基础上,因某一事件触发而产生,比如生活压力、躯体疾病、使用某些药物或者外界因素等等。 失眠发生后,并不一定会演变成慢性失眠,往往是因为人们的一些行为,才让急性失眠或偶尔的失眠转化为慢性失眠,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做出不利于改变失眠症状的行为,即睡眠模式发生改变。比如,花费更多时间躺在床上,作息变得更加不规律,早上不起床,或者白天花更多时间补觉打盹,这是作息习惯的改变。 其次,养成无益的睡眠习惯,即过于想要控制自己睡觉,例如,一定要在十点钟睡着,如果十点钟无法入睡,就觉得这一夜肯定无法安睡了,于是为了十点钟睡觉而做很多准备工作,这也是无益的睡眠习惯。 再次,不合理使用物质药物。任何为控制睡眠而使用或依赖的物质,都可能成为问题,比如产生副作用、形成心理依赖、出现耐药性、症状反弹等。 然后,对自己进行过多的心理暗示。比如告诉自己如果睡不好会有什么后果,得赶紧睡觉,再不睡的话,明天可能精力不济,起不来了等等自我心理暗示。 接着,进行刻意的强迫式放松。比如每天晚上要花费一个多小时准备,要泡脚,要播放冥想音乐,上床后要打开电视,必须做完这些仪式性的动作才能睡觉,否则就会焦虑不安。 最后,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为了控制或是应对失眠问题而改变生活方式。比如原本喜欢运动的人不再运动,原本经常与朋友聚会的人不再参加聚会,原本在上班的人请假在家专门处理睡眠问题,结果往往是睡眠越来越差,因为一旦停下日常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会变得更加没有规律,而且不工作的话,白天的消耗减少,睡眠动力就不足,同时,还可能因为不工作而产生诸多压力和焦虑,比如经济收入受影响,心理负担加重,失眠本身通常并不严重到需要停下所有事情全心全意去对待它,全职治疗失眠并无必要。 失眠往往是由于控制失败而导致的恶性循环,原本糟糕的睡眠可能只是一个晚上,补一觉就能恢复活力,但是,有的人因为一次糟糕的睡眠,就会对睡眠过度担忧,努力想要控制睡觉时间,希望自己能在 11 点睡着,希望自己能睡到 7 点,希望自己一周 7 天都能睡好,这样就会改变自己的生活节律和内容,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针对睡眠问题,结果却睡得更糟,所以,为了改善睡眠问题而过度担心或者做出的操心行为和努力,往往是导致失眠持续存在的原因,这便是恶性循环。 究竟熬到几点才算熬夜呢? 熬夜的评判标准因年龄而异。不同年龄层的人,睡觉的时间节点各不相同。 那如何评价睡眠的好坏呢? 首先,要看是否有足够的睡眠机会,即是否存在睡眠被剥夺的情况。 其次,是睡眠的连续性。有些人睡眠时间看似不短,可能有七八个小时,但第二天却疲惫不堪,这是因为睡眠浅,夜里多次觉醒,且每次醒来后需很长时间才能再次入睡,这种觉醒破坏了睡眠的连续性,进而涉及到睡眠质量问题。 再者,是睡眠能力,睡眠能力是指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由入睡至自然醒的连续睡眠时间,睡眠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然后,是睡眠结构,睡眠过程并非一成不变,它包括快速眼动睡眠期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又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睡眠由不同组成部分构成,且各部分要有合理比例,这便是睡眠结构。对于普通成年人来说,深睡眠时间占 15%左右为宜,并非越多越好,因为每一个睡眠成分都有其独特使命和作用,达到动态平衡至关重要。 如何拥有健康睡眠? 如果失眠了怎么办?睡不好很痛苦又该如何?失眠控制失败又当如何?对大众来说,可以有三个策略,即改变观念、调整行为和积极应对。 第一点,改变观念,简而言之,就是对睡觉不能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比如不能把生活中所有不如意都归咎于失眠,失眠往往是身体应对压力的信号,而非原因,我们容易夸大失眠后果,对单个晚上睡不着感到恐惧,对睡眠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如必须睡够 8 小时,或缺乏睡眠感,把睡眠当成生活中心等,这些都是睡眠误区,合理的目标应以白天状态为准,若睡6个小时但白天精神不错,6 个小时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要强求必须睡 8 个小时。 第二点,调整行为,睡眠研究会推荐良好睡眠 12 条建议:一日三餐规则适量,不能为控制体重不吃饭或半夜大吃;适当运动,但晚上睡觉前三个小时内不要剧烈运动;午休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不乱用药;按时上床起床;白天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利用日光;以白天不犯困为准确定睡眠时间;若睡眠深度不够,主动减少睡眠时间提高质量;充分把握自身睡眠特征;入睡前不做过于紧张的事,避免不利睡眠的刺激;尽量按时就寝。 第三点,积极应对,这既包括自身努力,也包括寻求医生帮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一是失眠且各种努力失败后,向医生求助,因为失眠可能是情绪或身体问题的症状表现,需排除引起失眠的心理和生理疾病;二是让卧室环境舒适,床只用于睡觉,保持夜晚遮光安静、起床时明亮,卧室温度适宜,可根据自身情况使用白噪声;三是学会应对引起失眠的压力,如解决工作问题;四是改善饮食,保持充足水分,规律喝水定时进食,下午两点后到晚上不喝兴奋性物质,不喝酒助眠;五是让生活张弛有度,充满活力,适当锻炼、听音乐、户外活动,做让自己高兴的事,让生活有节奏规律,每周三到五次适当运动,每次 30 到 60 分钟,还可做放松练习。 关于睡眠相关问题,总结起来就是最好不熬夜,若出现失眠,不要害怕,因为害怕会加重失眠,若又熬夜又失眠且焦虑,不要硬扛,要积极寻求专业人士帮助解决失眠问题。 总体而言,健康睡眠是一种生活方式,随着人们承担的责任、生活内容越来越复杂,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确实需要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平衡,既想放纵又想拥有健康,需要自律来调和二者的冲突。
0 阅读:20

白影梅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