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一会儿新年热播剧《六姊妹》,内容就是改革开放以前的陈年往事,很不愉悦,老是演过去的事情,有什么意思?

此时,我也想到不知是谁说过的话:文学创作没有新东西,都是过去发生的事。
仔细想想,也有道理。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写的神话小说。其实,它真实发生的事情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玄奘到西天取经。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写的英雄传奇,而水浒人物及其故事则发生在宋代的宋江方腊起义。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写的历史演义小说,而三国历史则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代。
《红楼梦》是清人曹雪芹写的,显然故事内容是曾经发生过的,现在只不过是精细的记述下来。

太阳底下何尝有新鲜的东西?
只不过是历史的重演或者是本已有之,而被今人发现而已。
广而言之。我们看到的诸多文章,都是回忆录。不过是作者用了文艺的笔调来写而已。
比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你说,它是假的吗?分明就是描绘了自己的故乡,只不过是很生动的描绘,并发表了一些个人观感。还有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认为是假的吗?肯定不是。那就是童年鲁迅的写照。只不过文人墨客不会说那就是“我”。就像现在的影视剧反映现实非常真切,偏在片头打个“本剧情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这只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把戏。

我们来温习一下“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寓言故事。
张三把银子埋在地里,上面写了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字牌;邻居王二看到字牌,疑心,把银子挖了,在字牌另一面写上“隔壁王二未曾偷”。
张三王二两人都是自作聪明的人,本想掩盖事实,反而暴露了真相。

就拿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来说,你说,它是假的吗?看似假,实则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艺术手段而已。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有着历史的传说,用当代英语描绘而已。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也都有素材出处,不是无中生有。
中国有“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的神话,西方有“诺亚方舟”“夏娃亚当”的故事。
中国有嫦娥奔月,古希腊有月神塞勒涅。西方有万神之父宙斯,汉语有宇宙这个词语。

西方有《圣经》,中亚有《古兰经》,中国有《道德经》。它们有诸多共通之处。皆是圣人者、先知先觉者言论。婉谏人类行善积德、以求太平盛世。
我们生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史给我们积淀了太多的故事,我们把这些故事记下来,就是回忆录。如果你有才华,用艺术的美妙的手段记下来,你就是伟大的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