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美国大选初以来,欧洲人对跨大西洋关系的看法开始变得悲观。”欧盟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 (ECFR)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同时,欧洲人对中国的崛起深信不疑,认为中国是一个“必要的伙伴”占多数。
这项调查涵盖了德国、法国等11个欧盟成员国,以及瑞士、英国和乌克兰。它是一项更广泛调查的一部分。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国家中,大多数人认为未来几十年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将增强。总体而言,相信中国崛起的人比相信美国或欧盟崛起的人多。最突出的结果来自西班牙,63%的受访者预计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将增强,而预计美国将增强的只有47% ,欧盟将增强的只有32%。
德国主流媒体《明镜》周刊对这一调查结果评论称,欧洲人给出最常见的答案是,中国是一个“必要的伙伴”,无论你喜欢与否,都必须与中国合作。
“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中国还不是人们与家人或朋友共进午餐时讨论的话题。如果你问中国是欧洲的盟友、伙伴、竞争对手还是对手,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伙伴。”对此,主持此次调查研究的ECFR高级政策研究员帕维尔·泽尔卡表示:“许多人预计中国的影响力将会增强,因此自然而然的结论就是我们需要与如此重要的国家进行合作。”
结果显示,支持与中国保持密切联系,包括认为中国是“盟友”或“必要的伙伴”的比例,在欧洲平均高达44%,多于把中国看作“竞争对手”或“对手”的37%。
对话最友好的要数匈牙利人:54%的人认为中国是“盟友”或者“必要的伙伴”。保加利亚人这两项的比例更高,达到59%。保加利亚的邻国罗马尼亚也达到49%。其他这两项比例比较高的国家还有西班牙(50%)、瑞士(49%)、意大利(49%)、爱沙尼亚(43%)等。
唯一的例外是德国(30%)、法国(28%)、丹麦(33%)和乌克兰(36%),认为中国是“盟友”或者“必要的伙伴”较低些,但也不算太差。专家认为,自 2023 年 5 月以来,法国、德国和丹麦等国,在欧盟内带头转向所谓的“去风险化”,正在讨论经济过度依赖中国。媒体对中国的不客观报道也较多。
实际上,这些国家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分歧很大。像德国三任总理施罗德、默克尔和朔尔茨都更倾向于对华采取温和友好态度。德国民众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严重分歧。将中国视为欧盟的对手这一观点并未得到普遍认同。
调查结果似乎也存在着南北裂痕:南欧人比北欧人更倾向于更加积极看待中国。在南欧——从意大利到保加利亚再到西班牙——人们的看法更加积极,因为他们看到了合作的经济利益。
乌克兰的情况是分裂的。32%的人将中国视为对手,但几乎同样多的乌克兰人将中国视为“必要的合作伙伴”,对中国持相当积极的看法。研究员帕维尔·泽尔卡估计,这些人要么没有从中俄友好的角度来看待中国,要么认为中国太重要了,不能忽视作为潜在的合作伙伴。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稳定和平,中国都是一个重要条件。
民意调查也指出,如果特朗普施压欧洲人加入美国,加大对华的压力,那么欧盟将面临挑战。找到一条一致的欧洲前进之路将非常困难。即使这条中间道路涉及一项交易协议——美国继续为欧洲提供安全保障,以换取欧洲在对华政策上的一些支持。
但这种可能现在计划正在消失,因为美国对欧盟正在采取不同的要求:一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对欧盟产品采取更高的关税。另一方面美国撇开欧盟,要求俄乌达成和平协议,不把欧盟当作重要参与者。
美国副总统万斯14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就民主、移民等问题抨击欧洲,在会场内外引发强烈震动。万斯声称,欧洲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其内部,“欧洲正逐渐背离它一些最根本的价值观”。 其言论与欧洲民粹主义政党的立场不谋而合。万斯的讲话,让欧洲人心冷,也给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亲美政客一盆冷水。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欧盟政界也随欧洲经济界和欧洲民众,对中国态度日趋温和。就在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峰会上,冯德莱恩主张“与中国建立更平衡的关系”,以克服“经济失衡”。越来越多的欧洲专家提议中欧加强合作,应对全球不稳定的经济和政治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