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忠告:冠心病患者若想轻松活过85岁,做好3事,并发症绕着走

河西有事 2025-02-21 00:00:22

冠心病,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致死率居高不下的心血管疾病,已然成为威胁众多人健康的严峻挑战。然而,奇怪的是,有些冠心病患者活到了85岁以上,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而有些人却未能熬过35岁。这其中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作为一名在医院工作多年的医生,我见证了太多冠心病患者的生死,曾经也在无数个夜晚思考,如何才能让冠心病患者“轻松”活到85岁,甚至更久。那么,究竟做对了哪几件事,冠心病患者或许能避免许多并发症,活得更长久、更健康?

保持血糖稳定:血糖波动的“隐形杀手”

我们常说,糖尿病是心脏病的“亲戚”,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低血糖的危害有时候比高血糖更大。冠心病患者服药期间,若未能合理控制餐后血糖,反而可能陷入低血糖的恶性循环。低血糖的影响远不止头晕、乏力这么简单,严重时,它会诱发心绞痛,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直接导致猝死,危及生命。

我曾经照顾过一位年约60岁的冠心病患者,他有20多年糖尿病史,但由于一直没有合理控制餐后血糖,他的血糖常常波动非常剧烈。一天早晨,他起床时突然出现低血糖症状,心脏的负担骤增,险些发生心脏骤停。幸运的是,他及时就医,但医生提醒他,必须更加重视餐后血糖的稳定。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忽视血糖的波动,尤其是在药物调整和饮食管理上没有做到精准控制,低血糖对心脏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更加严重。据研究,低血糖发生频率每升高10%,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事件风险就会上升。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保持血糖稳定,不只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更是防止心脏再次出问题的必要措施。

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运动的“双刃剑”

另一个常常被误解的观念是,很多冠心病患者知道运动有益健康,但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运动,运动量如何把握。许多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年纪较大的老人,喜欢一开始就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甚至把自己逼得气喘吁吁、心跳加速。事实上,此种做法非但无益,反而极有可能加重心脏负荷,从而引发心绞痛等症状。

尤其是一些原本没有运动习惯的患者,突然改变生活方式,盲目地去健身房、跑步等,心脏承受不了,就容易发生问题。有一位50多岁的患者,每天久坐工作,心脏本身就有负担。听说运动对心脏好,他开始每天跑步,刚开始一天跑3公里,他觉得自己完全没问题,第二天就跑了5公里。结果没跑几天,他就开始出现了胸闷、乏力的症状,甚至有几次跑步时发生了心绞痛。

幸好及时就医,医生建议他减轻运动强度,改为快走、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最终,经过3个月的适度运动调整,他的心脏状况得到了改善,且没有再出现严重的不适。从医学角度看,适度的运动对冠心病患者非常有益,尤其是游泳、快走、骑自行车等低强度、有氧的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脏负担。然而,急于求成,特别是没有充分评估个人身体状况,就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可能适得其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心脏病患者,刚开始运动时反而病情加重的原因。研究显示,过度运动会导致心脏瞬间负荷过大,从而诱发心脏事件的概率比正常运动高。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减肥或增强体力,更重要的是要调节心脏的工作负荷,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保持心理平衡:情绪的“心脏负担”

“情绪可对心脏产生影响。”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许多患者认为,只要按时吃药、保持规律生活就好,心理的压力和情绪波动与病情并没有直接关系。实际上,情绪波动过大会加重心脏病的发作,尤其是焦虑、抑郁和压力过大的时候,更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缺血等问题。

特别是在经历重大生活变故或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情绪的不稳定更容易导致血压、心率的剧烈波动,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我曾有一位70多岁的患者,他平时生活非常规律,饮食和运动方面也没什么问题。但他却常常因为家庭琐事和事业压力而焦虑、失眠,甚至心情低落,经常这样下去,结果他的冠心病逐渐加重,病情时好时坏。

最后,我提醒他多关注心理健康,学习放松心情,减少焦虑和紧张,渐渐地,他的症状有所缓解。研究显示,长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会导致心脏的“负荷过重”,研究表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同样的,不仅仅是情绪的极端波动,缺乏社交和支持系统的人,也比心理健康、社交关系良好的人更容易发生心脏问题。因此,无论工作生活多忙碌,都不要忽视心态的调整,学会放松,保持情绪平衡,才能让你的心脏更加健康。

日常生活中的“加分项”:积极预防冠心病并发症

除了上述提到的保持血糖稳定、适度运动和保持心理平衡之外,冠心病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一些生活习惯来增强心脏健康: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脏负担。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戒烟和限制饮酒是保护心脏健康的重要措施。

药物管理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药物治疗是控制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合理用药可以有效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结语

以上这些做法,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它们需要在日常生活里不断调整、优化,方得逐渐收效。冠心病患者活得长久,并非仅仅依赖药物治疗,更多的是依靠自我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努力和医患之间的默契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希望每一位冠心病患者都能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积极的生活方式,远离疾病的困扰,健康长寿。

0 阅读:0
河西有事

河西有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