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6日,尽管已是寒冬腊月,但在太行山东麓的西柏坡,一个茅草屋内几人围坐在火炉旁,情绪高昂,完全无视外面的冰冷天气。
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也接近尾声,我军歼灭、俘虏敌人达55万。与此同时,一场新的大兵团战役——平津战役,即将展开,目标是击溃傅作义兵团,解放北平和平津。一旦胜利,蒋介石在华北将再无立足之地。
正当毛主席和周恩来、朱德等人兴奋讨论战场局势时,一封电报使气氛骤然变得严峻。毛主席捧着电报,反复查看,不时叹息。周恩来见此情景,问道:“是不是平津那边出了什么变故?”
早在半个月前,毛主席为解放北平、天津做了大量铺垫。他秘密调动东北野战军主力进入河北,又命令华北军区第3兵团的杨成武东进张家口,第2兵团的杨得志急进下花园。在淮海战役中我军节节胜利,毛主席却因为平津战场上的意外变故长吁短叹。
毛主席递给周恩来、朱德等人电报,气愤地说:“程子华和杨成武都是红军老将,经验丰富,可在关键时刻却出问题,还互相交替出现问题……”战场上的小错误可能引发巨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为了确保平津战役的胜利,毛主席无奈地表示:“看来这场仗,我要亲自指挥了。”
毛主席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但他一般只在幕后把控战略方向,一线指挥交由各级将领完成,因为他知道越级指挥是兵家大忌。那么,程子华和杨成武究竟犯了什么错误,以至于毛主席要亲自下场指挥呢?
程子华的无心之举,打乱了毛主席的精心布局。11月24日,毛主席命华北军区第3兵团火速包围张家口,旨在困住敌人,待东北主力入关再歼灭。然而,得知张家口被围后,傅作义派出35军驰援,这支部队是他最重要的力量。尽管35军到达张家口后发现解放军避战,他们没有料到程子华会自作主张攻占密云,导致傅作义调回35军。
杨成武也自作主张,险些放跑敌人。11月30日,他判断敌35军可能向西逃跑,请求调整部队部署。但毛主席的部署是防止敌人向东逃跑。由于电报延迟,杨成武未等回复,自行将部队部署在张家口以西。12月6日,得知敌35军向东撤离,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毛主席收到前线战报时,看到东野先头部队攻克密云,敌35军开始东逃,而杨成武的部队都在张家口以西,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他立即决定亲自指挥。
12月7日凌晨2点,毛主席给杨得志发去电报,指示全力阻击东逃的敌军。杨得志迅速行动,在新保安成功拦住敌35军,经过12天的围困,最终于12月22日全歼敌军,郭景云自杀。
新保安战役是毛主席唯一一次亲自指挥的战役,展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围而不攻”的战术智慧。战后,杨得志感慨:“整个平津战役,最辛苦的莫过于毛主席了。”新保安战役的胜利为平津战役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1948年12月24日,杨成武攻克张家口,歼敌5万。1949年1月14日,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天津,俘虏天津警备总司令陈长捷。1月22日,傅作义起义投诚,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新保安战役中全歼敌35军,使傅作义失去最得力的嫡系部队。
程子华真倒霉, 百万大军能隐蔽?根本不可能的事,能怪他打密云?
郭景云的35军过早覆灭,怪只能怪他太自负。就算35军撤回北平,只要傅作义不带领华北几十万人退过长江以南,林彪的四野一入关,等待傅作义的要么投降,要么被歼灭,结局都是一样。
只能说是当时指挥协调出了问题,即然程兵团进入华北,华北就应接管其指挥权限,将其纳入指挥系统,协调作战方向及其意图。
程将军是可以绕过去的,他以为只是顺便而为,但实际上也并不是轻而易举…反正后来没授衔大概和这事有点关系吧。
确实是那样说的,当时我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