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在东北: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寻凝看汽车 2023-02-22 18:28:16

在东北,有一个笑话,说如果一个年轻女孩看到某一个男孩开着新能源汽车,就可以毫不犹豫的嫁给他。因为在东北地区,能开新能源汽车的人,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自家有车库或者固定地下车位;有家用充电桩;家里至少有两辆车,并且有一辆是二十万以上级别的燃油车。而在东北地区,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家庭,绝对是上等户,家里非富即贵。

是笑话,也不是笑话。新能源汽车在东北,确实遇到了这样的三只拦路虎。能把这些拦路虎都解决掉的,真不是一般人,绝大多数人在第一关就已经躺下了。东北地区恶劣的气候、漫长的冬季、低温严寒加冰雪,特别不适合新能源汽车使用,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在东北普及率低的重要原因。

关于东北地区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低的问题,还有一种说法是东北地区人的消费观念落后,接受新事物能力低,人员素质差。对于说这种话的人,我特别想把他的衣服都扒掉,让他只穿着背心短裤人字拖,坐在室外零下二十度的雪地里吃阿根达斯冰淇淋。阿根达斯冰淇淋好吃吗?甜吗?当然又甜又好吃。但是穿着背心短裤人字拖坐在雪地里吃,还甜、还好吃吗?如果还说又甜又好吃,那只能说,这是一个非人类。非人类说的话,我们还能相信吗?

那么新能源汽车在东北地区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最大的挑战当然就是低温,低温是新能源汽车在东北地区最大的障碍。东北绝大多数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气温在零度以下的时间在五个月以上,最低气温低于零下三十度。即使是我所在的相对温暖的辽南地区,每年的十一月到第二年的三月,平均气温也在零度以下,最低气温在零下二十度左右。这样的低温环境,对娇贵的新能源汽车来说,简直就是地狱模式。

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是电池。现在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池,不论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都是化学电池,而对化学电池性能影响最大的就是温度。低温会导致电池内部的电解质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度变慢,从而导致电池的容电量、放电速度等指标严重下降。

每年冬季,都有很多媒体、网络大咖等在东北地区搞新能源汽车冬测,主要测试新能源汽车在低温下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故障率等,结论都不容乐观。几乎所有的新能源汽车,在东北地区冬季使用,都会出现续航里程缩短、充电速度下降、故障率增高等现象。

但这种测试都是在比较理想状态下测试的,车况比较新、时间比较短,测试的结果还是比较好的,而车主的实际使用情况比这要严重得多。以我所在的城市为例,冬季气温基本在零下十度左右。在这样的温度下,标称续航里程五百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实际续航里程也就在二百公里左右。如果遇到特别寒冷的天气,全程开暖风,实际续航里程甚至不足一百公里。

这还是在新车、新电池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如果使用时间长了,车况老化、电池衰减,结果更不乐观,有的车甚至可以说是寸步难行。我的一位同事,三年前购买了某新势力造车的纯电车型,标称续航里程五百多公里,但他从来就没有开过这么长的里程,最多开到三百多公里,剩余电量就需要找充电桩了。在冬天,也就能开二百多公里。现在使用了三年,开了五万多公里,电池衰减严重,冬天也就能开一百多公里,上下班开每天都要充电。用他的话说,现在这辆车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卖了赔钱太多舍不得,开着又闹心,市区都不敢出去。当初真是昏了头买了这辆车。再买车一定要买纯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在东北太不适合了。

还有前段时间吉林省新能源出租车集体趴窝事件。一场大雪,让这些新能源出租车都现出了原形。续航不足二百公里,跑几个活就要去充电或换电。而满地的冰雪,严酷的低温,让充电速度下降,平时一个小时充满,现在需要两三个小时。换电也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汽车的底盘被冰雪覆盖、冻结,换电前需要把这些冰雪敲掉,这又耽搁了很长时间。正常十分钟就可以完成换电作业,现在需要一两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出租车的正常运营。现在你再去采访这些出租车司机,百分之百不会再买新能源出租车了。

此外,东北地区冬季严寒的低温环境,对新能源汽车娇贵的电子设备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新能源汽车冬测中,有多个车型发生了无法启动、黑屏、电量显示不准、突然掉电等故障。在实际使用中,最突出的故障就是车辆低温无法启动。在零下二十度左右的低温下,在室外停放了一夜,汽车被冻得“透心凉”,电池以及其它的电子设备也几乎“冬眠”了,很难正常启动行驶。还有就是突然掉电,显示还有百分之二三十的电量,突然就变成剩余百分之一了,甚至直接趴窝无法行驶。

新能源汽车冬季的取暖也是一个大问题。对于普通的燃油车来说,使用发动机的余热就可以了。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就必须使用电能来取暖,这会极大的消耗电能,降低续航里程。即使是先进的热泵空调,耗电量也不低,并且热泵空调只能在零下十度以上的环境中使用,再低的温度就无法启动了。所以在东北,你能看到开着新能源汽车却穿着厚厚的棉衣、腿上盖着毛毯的人,就是因为开暖风实在太费电了,车主舍不得用。

新能源汽车在东北地区遇到的第二大可能就是充电桩布置较少,售后服务网络不健全。

由于在东北地区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较低,保有量较少,所以充电桩的建设也比较滞后,在有限的几个大城市中,充电桩还比较容易找到;而在那些比较小的城市中,找充电桩简直比找本·拉登还困难;而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中,充电桩的建设也比较少,并且完好率较低。其实这并不能责怪充电桩的运营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少,充电桩利用率低,基本是建一个赔一个,谁能一直做赔钱的买卖呢?

而家用充电桩的建设,也不尽如人意。要安装家用充电桩,首先必须要有固定的车库或者地下车位。现在车库和车位可不便宜,一个普通的地下车位,少则七八万,多则十几万,而车库的价格更是高得离谱。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普通车主,是没有实力购买车位的,家用充电桩当然也就无处安装。

即使是有利固定的车位,家用充电桩的安装也是困难重重。由于新能源汽车在安全性方面还不算尽善尽美,自燃等故障时有发生,所以有些地区的物业对新能源汽车有先天的敌视,不愿意让这些车进入地下车位,更不愿意给它安充电桩了。物业通常会以“小区电力负荷有限”为理由来推脱充电桩安装,或者限制充电桩的安装数量,每个单元只给几个充电桩名额,买车晚了就没有名额了。

新能源汽车在东北地区的售后服务网络也不是很健全,在某些中小城市没有服务网点,车主购车后需要到大城市或者省会城市去保养维修,这也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我的一个同学在吉林某边远小城,脑子一热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买完之后才知道,这辆车只能去省会长春维修保养。他距离省会有四百公里,而这辆车的标称最大续航里程才四百公里,实际上只能跑三百公里左右。更可笑的是,从他这里到省会,一路上都没有充电桩。这意味着,他这辆车要维修保养,只能雇车拉到省城去。这个场景,想想就挺尴尬的。

所以,新能源汽车在东北,真的不适用。如果家里已经有了一辆燃油车,想再买一辆车用来上下班代步、买菜、接娃,并且家里有固定车位和充电桩,每天的行驶距离不太远,买新能源汽车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家里只有一辆车,那就踏踏实实的买一辆燃油车吧。新能源汽车只适合给生活锦上添花,但无法雪中送炭。对于家用刚需,它还有很多不如意的方面。

最后老侯再啰嗦几句,算是给东北地区的车主发发声吧!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大战略,国家给予了大量的补贴,以及免购置税等政策,车主享受了充足的政策红利。但是,这个政策红利东北地区是享受不到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政策是对东北地区的又一次掠夺。东北地区的车主,用全国最贵的油价,使用品质最差的乙醇汽油,却享受不到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红利,这让本就不富裕的东北车主雪上加霜。所以老侯建议,对东北地区的车主给予补贴,补贴油价也好,直接补贴也好,让我们的内心能够稍微平衡一些吧!

0 阅读:1
寻凝看汽车

寻凝看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