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有多恐怖?

无心镜 2024-10-22 23:06:23

全文约6600字

贵阳围城是明末极为惨烈的一战,城中40万人到最后仅仅存活200人,存活率仅为万分之五。贵州提学佥事刘锡玄参加了贵阳围城之战,他侥幸活了下来,并写成《围城日录》(收录于《黔牍偶存》),在《北京图书馆古籍珍藏本丛刊80》中有收录此书。

01

明末,后金在辽东兴起,并发起了对明朝的进攻。

天启帝继位后,后金在辽东的攻势愈演愈烈。沈阳一战,贺世贤、尤世功、陈策等6名总兵战死;辽阳一战,辽东最高军政长官经略袁应泰战败自杀。明军在辽东的防御全线崩溃,丧失了大片领土。一时间,风声鹤唳,京城戒严。

这种情况下,天启帝下令在全国募兵,九边重镇的兵力都开始向辽东集结,但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援辽队伍还没到就溃散了,固原兵走到河北就一哄而散,宁夏兵到了三河就哗变了。于是,朝廷征西南兵援辽。兵部经过商议决定,从四川调5.4万名士卒,先期征发3万名,给安家银15万两。其中,准备从贵州水西土司调兵5000名,给安家银2.5万两,湖广调兵2万名,安家银10万两。四川永宁宣抚司宣抚奢崇明上疏,愿调马步精兵2万名北上辽东。

土司是明朝为了管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担任的官职。按等级可以分为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武职和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文职。土司可以世袭,但要由朝廷给予符印,土司主要对明朝负担贡赋和征发任务,在辖区内享有很高的自治权。

明朝若非兵力捉襟见肘,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调动土司兵力的,因为这些军队是由土司控制的,明朝政府在指挥上也有很多的不便。对于土司,地方官员们一是多有歧视,视其为蛮夷,二是对其索贿和欺压。明朝对西南土司的策略和对女真的策略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谁露头就敲打谁,采取分而治之、让土司之间相互制衡的办法。这些行为自然造成了土司和明朝之间的冲突,根据《明实录》记载,从明朝开国到天启年间,土司和明朝发生冲突多达188次,几乎达到每年一次。

对于土司的反抗,明朝的做法是血腥地镇压。

万历朝沾沾自喜的“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就是其中之一。杨氏自唐朝末年起就世居川贵之间,被封为土司。万历年间,土司杨应龙发动叛乱,这其中明朝官员的压迫和错误的政策要承担很大的责任。这场叛乱主要集中在贵州一省,在明廷和其他土司的合力打击下,杨应龙的叛乱失败,几个月就被平定了。

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贵州的水西土司得到了播州的部分土地,实力得到壮大。但新一场叛乱的爆发,并非因水西而起。明朝调土司兵去辽东的命令下达之后,永宁宣抚使奢崇明派女婿樊龙带领2万军马到重庆,准备北上辽东。土司大军到来后,四川巡抚徐可求不敢怠慢,赶紧清点人数,发现其中有很多老弱士兵,甚至还有儿童,这些不合格的老弱士兵分明是来混朝廷的安家银的。徐可求就打算将其清退,以节约粮饷。而樊龙怨恨自己该拿的饷银没有拿到,心中不满,于是趁阅兵之际将明朝在重庆的官员全数诛杀。

叛乱就此爆发。

奢崇明的反叛很快引发连锁反应,贵州水土司安邦彦亦想坐大,遂率领2万人在贵州毕节发动叛乱,安邦彦的实力远超奢崇明,他一路势如破竹,直取贵阳。如此一来,四川、贵州、云南三省皆乱。

而接下来,我们要讲到的就是贵阳围城的事情。

02

本书作者,提学佥事刘锡玄将整个贵阳围城分成了七局,也就是七个阶段。

第一局是二月初七到四月初六。

此时水西安氏叛敌因已横扫贵阳周边府县,消息传到贵阳城。城中的百姓慌乱不已,有的从周边堡垒逃到城中,也有从城中逃到各堡垒的,混乱不堪。但城中的官员很快就从慌乱中清醒过来,一方面向外请求援军,一方面赶紧布置城防,修缮城池和器具。

但此时贵阳的兵力很少,因为援辽和蜀中奢崇明之乱,很多兵力都被抽走了,可以说此时是贵阳城最虚弱的时候,加上紧急招募的不过7000,而叛军有10万人之众。

初七,叛军围城。城中此时兵少,但不敢给让叛军知道,所以在北门外组织了3000镇筸兵,与叛军作战。

所谓“镇筸兵”,主要来自湘西的‌凤凰厅(今凤凰县),这个地方环境恶劣,居民生活艰苦,这种环境塑造了筸兵坚韧不屈的性格。筸兵最初是为了维护地方稳定而组建的,后来逐渐成为‌湘军的一部分,以凶悍著称。镇筸兵在曾国藩时期,仍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看来这3000镇筸兵是由湘西而来的援军,也是城中最为依仗的力量。镇筸兵也不负众望,在城外与素有凶悍之名的水西叛军打得有来有回。

城上的军民看到了之后,无不振奋,试想野战尚且能够抵挡,加上坚固城墙,守城就更加希望了。城头的乡绅们纷纷拿出钱财来赏赐作战的士卒。

叛军在北门没有打开局面,遂将主攻转向了东门,因为贵阳五门之中,东门的地势更为平坦一些,而刘锡玄正好负责东门的守卫,他赶紧让城头上准备的百余弓弩齐发,叛军倒下数人,余者见了,赶紧退去。

但此时,局势出现了意外,3000镇筸兵战斗力确实不错,但奈何叛军数量多达10万,镇筸兵虽然杀伤甚多,但自身损失也不小,所以就请求入城休整。城中的两院三司等官员一起商议此事,过了很久才决定放这些镇筸兵入城,但此时镇筸兵战死者已经超过2500多人,刘锡玄赶紧将剩余的450人引入到东门的月城内休息。

而叛军轮番攻击各门,发现西门外有一巨石,距离月楼仅仅丈余,被草木所掩藏,叛军以此向城中投石、射箭,由于距离太近,城中根本无从防御,满城惊恐。按台闻之,亲自坐镇西门,指挥,以铳杀叛军数人,叛军方才退去。

初九、十五两日,叛军又两次到此巨石,想要以此为突破口攻城,但城中早已经在城墙上起了雉楼一座,将这个城防漏洞堵住了,叛军无机可乘。

叛军二十、二十一两日攻南北两门,二十二日独攻北门。叛军从城外的坟冢之中挖出棺木,制成大厢楼,高约三丈,四面皆木板,数十人藏在下面以躲避城上的矢石,其下有轮,由数十人推着往城墙而来。厢楼十分笨重,一点一点的推进,监禁逼近城墙。攻打南门的厢楼已经推到襄阳桥北(应该指的是护城河的桥),北门更是距离月楼不远了。城上赶紧用火铳、火箭、火砖对厢楼进行攻击,但没有任何效果。

而且叛军又用妇女、鸡、狗做法,以压制城内,城内赶紧也做法,杀了一只猪,和饭一起煮了丢到城外,又在城楼上挂了一张豹皮。不知道是做的法事了效果,还是以为距离太近,明军再用火铳击厢楼,竟然打死了两三名叛军,南门的厢楼遂退走。

北门的厢楼更牢固,火铳根本打不穿。二十三日清晨,抚台派了两名健儿,将他们缒城而出,趁厢楼中叛军不备,点燃了厢楼,一时间火光冲天,叛军俱逃。此时南门撤走的厢楼又到了襄阳桥,只不过这次是撤退,城中又依瓢画葫芦,再次点燃南门的厢楼。叛军想以厢楼攻城的方法破产。

叛军不甘心失败,又转变战法,编了竹笼万余个,以此装土,想要垒出一个台,在台上攻城。

城中将永祥寺的钟楼搬至城墙之上,形成了城外加高,城内也加高的局势。叛军见此,也知道这条办法行不通,所以就放弃了。叛军退去,抚台派人出城将所有的竹笼全部烧毁。

叛军数次围攻失败,遂暂时停止了进攻。但城中的守城事务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明军不时出城对叛军进行袭扰,或夜袭,或截粮道等等。城中为了加强守卫,又招募了壮丁,城墙有城堞2200多个,每堞派遣一人守卫,每十堞建一个厢楼,每四十堞派五个生员,每夜五更每个生员负责一更,检查守卫情况。

03

第二局:四月初七到五月初六的一个月

当时贵州总兵安彦芳坐镇铜仁,都司黄运清在遵义,抚台法令让他们赶紧救援贵阳。两人率帐下军马前来,又觉得兵力不够,又招募了一些人马,合计2万人来救。

叛军安邦彦也是有头脑的,他并不想消灭这支援军,而是想办法让这支援军进入贵阳城。叛军和援军在龙新道对峙40多日之后,援军退入贵阳而来。

刘锡玄见援军进城,后面并无追兵,察觉到了安邦彦的想法。原来这个安邦彦知道贵阳城中的粮食储存还很多,就想用困死城中守军,让两万援军入城,是想更快地消耗城中的粮食。

两位将领入城之后,忙着和一些故旧来往,或宴席,或拥歌姬。

城中之人就问两位将领,何时出城作战?

两位将领回答:营房修好了就出城作战。

问:营房何时修好?

答:先打好排栅。

问:何日打排栅?

答:先取浮粮。

问:何日向谁取浮粮?

答:先与贼战,寒了他们的胆,可取他们的粮。

两人的回答,完全是在忽悠。

二将领入城之时,说有2万人马,城中向二人要名册,两人又说只有14000人,实际上不足8000人,但二将要求必须按照14000人发粮食,每日需要粮食40石。

到了十三日这天,两将领终于有所行动了,下午1点多(时刻,笔者直接换算成现在的时间)升帐,派兵出西、南两门伐木数片做栅板,3点没到就回了城。

此后两日皆如此。

叛军来战,两将不得已战了一阵就退了回来。

十七、出城伐木不超过三个小时就回来了。叛军也习以为常了,不理会他们。

十八日,由于监军屡屡催促,所以集中了二、三千人向叛军发起了冲击,叛军的骑兵一个反击,明军阵亡百人。

从初九到二十一日,两将所率领的援军已经消耗了粮食1820石。

刘锡玄在书中颇为幽默地写道:

而排栅、而营房、而浮粮、而寒贼胆,尚俱风景耳。

城中的抚台、监军也深知二将作为,于是召集众将商议军情。黄运清就手写作战计划给手下将领,安排某将于一鼓出南门,谋将将二鼓出北们,等等。等到了作战时间,光闻鼓声,却不见一兵。一问,答曰:每日只吃一升粮食,不堪作战。

刘锡玄此时因为不满,以致有些狂躁,怒目振臂呼曰:

将军军令如此,潜围何日得解乎?

并称:

城不破于安酋,奈何反破于两将军乎?

两位抚台也日日召两将商讨退兵之计,均无成效。此时军中的粮食已经十分紧缺了。须知原本城中只有7000多兵,粮食尚可支应,两将带入城中8000人,合计15000人,城中无法供养,最终决定每日裁减军队1000人,数日就可以裁减数千人。

被裁减的数千兵趁夜出城,原本没有惊动敌人,反而是自己风声鹤唳,前队以为后队是敌人,后队以为前队是敌人,竟然相互践踏,引来敌人,死伤殆尽。最后一统计,一共裁减了5500人,每日省下粮食55石。

而两将的兵士还需要饷银的,由于贵阳城中宗藩的钱已经全部拿了出来,所以只得向乡绅富豪借款,最终获银2万两。

04

第三局:五月初七到七月初二

粮食紧缺,抚台下令,只得不断减少士卒每日的粮食供应。又出了政策,有捐粮一石者,赏银三两,并且直接从身无功名变成廪膳生、太学生。廪膳生为生员的最高等级,贵阳这种偏远地区,一府之中的廪膳生也是屈指可数,但此时也顾不得这么多了,拿粮食出来,一切待遇都给。但即便给了如此高的待遇,也只有28人拿了米出来,一共得米600余石。而即便加上600石,仓库余粮也不多了。

在战斗方面,叛军并不急于攻城,只是在五月二十日攻北、西、次南三门,六月初五攻打了东、西、北、次南四个门,这种攻击都是在试探城内守城力量,叛军也没有发力,所以攻城失败。城中也于五月二十九,六月二十三出城攻敌。

抚台让自己的亲兵去攻小壁堡蔡家关,并严令,如果空手而回,必斩。所以这些兵都死战,抢回了一些粮食,又让城中多了几日粮食。

明代贵阳城

05

第四局:七月十三到八月十八

七月十二日,仓库里面原有的14000石粮食被全部吃尽,则开始吃事例米。所谓事例米,就是国家交税的米,八月二十三日,事例米也吃完了。

由于士卒们吃得很少,所以也没有什么气力,只能眼巴巴期盼着援军到来。叛军则在城中内应的帮助下于七月十七日夜四更之时,从神机楼文庙后面登城,叛军上来的几十人立即砍死守城士卒,有数人被杀。叛军此时吹响号角,召更多的叛军前来,顿时山呼海啸。恰好刘锡玄夜巡至此,急忙带领众兵抵抗,而抚台也及时赶到,登上城墙的叛军要么被杀,要么跳下城墙而死。

八月初九天还没亮,南门外的叛军在煮粥,很显然是在引诱城中之兵,等明军开门取粥则趁机攻入城中。两抚台下了死令,才阻止士卒出城夺粥。

七月二十五日,两抚台将城中权贵、士绅之家都召集起来,商议八月二十三日断粮之后该如何办。会议一直从早上开到午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会议无果而终。

刘锡玄于二十日召集城中生员到大兴寺开会,他是提学佥事,也就是主官科举的官员,城中生员都归其负责,所以生员们都到了。就让各有米之家报数,又互相举报,竟得米500石,其后,又依靠互相举报得米100石,合计600石。

此时,又开始减兵3000,这3000名士卒出城,尽为叛军所获。一加一减之下,可以支撑到十月二十三日。

06

第五局:八月二十九至十月二十三

由于城中缺粮,有下级军官和一些士卒密谋献城投降,事发被斩杀。但粮食的问题愈发紧张,饿困益急。士卒根本无力作战,所以请求撤去南门外的营帐入城,城中的抚台也不得不同意这一请求。叛军遂至城下,在城下叫喊,或者在城下做饭,引诱城中明军。

饿疯了的百姓和士卒纷纷缒城而下,军官们拿着刀砍杀,也不能止,一些人干脆直接从城上跳下,侥幸未死,也要爬向粮食之处。城中早已经饿殍遍地,当事者看到如此惨状,对于缒城而下者也慢慢不阻止了。留在城中也是死路一条,又何必斩杀呢?

九月二十四夜,叛军又登上北门城墙,被明军发现,杀退。

九月初十、十一,叛军派人来谈判,愿意让出道路,让城中的官员离开贵阳。但城中对此议不感兴趣,若是主动让城,只怕天启帝怪罪下来,几位主要官员还是难逃一死,不如据城待援。

十月初一,叛军在一高坡上用木头架了一座高楼,可以俯瞰城中,黄都监派了几名健儿,缒城而下,用火烧木楼。又在城上准备了火铳手,攻击前来救火者。木楼被大火焚毁,两日火才熄灭。

叛军又在西门外距离月楼丈余之处日夜填草,想要填至城头一般高。这样想法太过天真,被明军一把火烧掉。

十月十三日,又有叛军上了城墙,被明军击退。叛军连续上到城墙之上,说明明军的抵抗力已经急剧下降。

▲书中原图

07

第六局:十月二十四日至十月初十

原本十月二十四日粮食就应该吃完,但是其中有很多士卒逃走了,所以粮食又可以吃到十月初十了。

城中派了八名士绅去叛军处商谈,八人受尽侮辱而回。由于城中逃出的人很多,叛军也对城中的情况了若指掌。

缒城而下者每日不尽。

黄运清则以此来发财,四五月间每一位想要出城的人,交一两银子就可以,不然就会遭到斩杀。后来,粮食紧缺,出城的价格就上涨了。到了十一月,想要出城,则必须放下身上所有的财物,才被放行。而被放行也是随机的,因为有一些人虽然放下了所有财物,也没能出城,反而被杀,其肉被士卒们分食。

九月十三日,十八日,两日城中都起了大火,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人用鼎烧食REN肉,大火了起来之后,城外叛军高声呐喊,声震山头。城中之人也不灭火,任其延烧。守城士卒仅有不到3000人,去灭火则无人守城,而城中的其他人早已经饿得不行了,又哪有力气去灭火。但见大火蔓延,红光烛天。

就连作者也在此认为,贵阳城未破,堪称奇迹。

而城头的士卒此时的粮食已经由单纯的粮食变成了粮食加肉,至于肉是什么肉,大家都明白。到了十一月十日,所有粮食全部吃光。

08

第七局:十一日至十二月初七为第七局

十一月初十夜里,刘锡玄二儿子的母亲饿死,草草葬在城墙边上,四鼓之时听见城墙之上士卒高声呼喊,喊声甚厉。不久就有人来报,城已经破了,无数叛军登城。刘锡玄心头大惊,站在臬司衙门前的桥边,不久又有人来报,叛军已经被打退。

原本东楼有200多人,因为饥饿,勉强能登上城楼仅剩下了3人,一天夜里,臬司衙门起火,刘锡玄带着这3人去救火,几人根本灭不了,没吃饭,没有力气担水。刘锡玄这下无处可去,于是就住在楼下的杨园,他呼喊跟他一起救火的3人,已经不知去向,应该是逃出城外了。

刘锡玄只得向抚台报告,抚台派了四、五人过来,刘锡玄本人已经饿得登不上城楼了,于是就住在东楼下的杨园,有事则以喊声与城上的四、五人沟通。

不久,有人来报,镇筸兵缒城而走。

贵阳城已经是油尽灯枯。

十二月初七,刘锡玄奄奄一息地躺在船上,只等一死。突然听闻城墙外喊声大起,与以前不同。刘锡玄强撑着上城墙查看,只见叛军人马大乱,处处火起。原来明军王三善所率领的援军到了。

城中欣喜若狂,五门全开,以迎援军。

解围时,合城中男妇小弱,才二百余人耳。

刘锡玄所描绘的大多是守城的情况,对于百姓的描写很少,他在书中写过让自己治下的生员出粮食600石,出粮的过程一定是血腥残忍的,这些他没有写。到士绅之家搜刮粮食,从老百姓家搜刮粮食,这些他都一笔带过,而这背后的惨状都被历史所淹没。

围城之惨,皆知唐朝睢阳,但贵阳之惨烈,过之矣。

1 阅读:15

无心镜

简介: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