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重锤+油价绞杀:山东地炼生死转型,谁会拿到最后船票?

新筠评国际 2025-02-24 12:12:46

近段时间,一则"山东四家地炼企业无限期停产"的消息在能源圈引发震动。据多方信源称,广饶、日照、淄博等地三家炼厂已进入停产维护状态,而所说的第四家更名后仍在运营。这场看似突然的行业地震,实则是政策调整与市场巨震双重挤压下的必然结果,折射出山东地炼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层阵痛。

政策“双刀”出鞘,砍断最后退路

2024年12月1日,一纸公文震动地炼行业:汽柴油出口退税率从13%骤降至9%。以年出口50万吨成品油的炼厂计算,利润直接蒸发超2000万元。但这仅是前奏——2025年燃料油进口关税从1%跳涨至3%,彻底堵死中小炼厂的“求生暗道”。

“进口燃料油每吨成本暴增90元,加工即亏损。”某停产炼厂总工算了一笔账:以加工100万吨燃料油计,年亏损额将超1.5亿元。政策组合拳精准打击的,正是山东地炼沿用二十年的“低端生存模式”——进口廉价燃料油,加工成汽柴油赚取差价。这套曾创造“地炼神话”的商业模式,在新政下已血流成河。

油价“绞肉机”:5%毛利率下的生死时速

国际油价的癫狂波动,将地炼企业逼入绝境。2023年布伦特原油35%的振幅,创十年之最。当油价冲上95美元/桶时,山东地炼毛利率跌破5%生死线。某中型炼厂负责人透露:“去年有107天,每卖一吨柴油倒贴150元。”

更致命的是,燃料油加工已成“死亡陷阱”。关税调整后,这类炼厂吨油亏损扩至200元,而四家停产企业恰是燃料油加工大户。数据显示,2023年山东地炼燃料油加工量占比仍达31%,这些产能正成为转型的“沉没成本”。

转型生死局:万亿投入与时间赛跑

这场危机早在五年前埋下“伏笔”。2018年山东启动新旧动能转换,地炼行业被列入“负面清单”。通过拆除1.2亿吨落后产能、整合45家小炼厂,山东已建成7大炼化一体化基地。但深层次转型需要更残酷的淘汰——从“炼油”转向“化工”,意味着每家企业至少投入50亿元左右。

头部企业已杀出血路:东明石化砸80亿元建高端聚烯烃装置,利华益集团碳三碳四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但对大多数中小炼厂,这无异于“登天赌局”。建设一套30万吨/年POE装置,投资相当于企业五年净利润总和,而市场窗口期仅剩3年。

黎明前的黑暗:谁将拿到新船票?

四家炼厂的“关停”,可能是行业巨变的开端。熟悉山东地炼行业人士指出:目前仍有23家炼厂在盈亏线上挣扎。但死亡与新生总是并存——2024年山东化工新材料产值逆势增长19%,高端聚烯烃进口替代率突破40%。

总的来看,山东地炼已经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阶段,如果转的不够快、不够彻底,那么很有可能从地炼帝国,变成地炼地雷。转型肯定会很难,但是不得不做!其实转型的方向很明确,那就是走规模化、技术化路线,建设1000万吨级、2000万吨级的超级炼化一体化项目。其中,江苏的恒力集团、浙江的荣盛集团、恒逸集团,走的都是这条路线,现在都是世界500强企业。

当政策与市场的绞索越收越紧,山东地炼的转型已无退路。那些敢于断臂求生、押注新材料赛道的企业,或将拿到通往炼化2.0时代的船票。而停滞不前者,终将成为万亿产业升级的代价——这场风暴过后,中国能源版图也应该迎来新的秩序了。

综合:网络信息

2 阅读:1128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3

用户10xxx23

5
2025-02-25 13:46

中石油呵呵

新筠评国际

新筠评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